格致中学
 1.06万

格致中学

00:00
06:26

格致中学前身为“格致书院”,始建于1874年,系晚清重臣李鸿章、英国驻沪领事麦华佗等倡办,旨在使国人“便于考察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这所标新立异、既非传教布道又非追逐科举的中西合办学府,是现代中国最早系统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


 


“格致书院”的格物致知


格致先贤取《礼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的治学之道以及清末社会对自然学科统称“格致学”之西学东渐之势,合为书院冠名,其主要意图是:关注新学,探究事理,获取真知,强我中华。


 


构筑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格致书院初创时中流砥柱徐寿、傅兰雅、华蘅芳、伟烈亚力、徐建寅、赵元益等都兼为中国洋务运动摇篮之一的江南制造局及其科技翻译局的核心人物,他们各领学科风骚、精通机械研制、传世科技译著。如此触类旁通、多元建树的精英汇集,奠定了“格致教育”经世致用的实学根脉。


其后,王稻、傅兰雅等人对书院课程设置、考试方式与内容的革故鼎新,更清晰反映了书院联系实际、探索社会转型的济世心态和求实轨迹。


格致书院董事会内中西方董事的长期通力合作,不仅推进了院务的立项运作,更为中西方的文化融通树立了典范。


1885年,王稻接任格致书院第二任山长之后,与时俱进,“改变书院原先单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关门面授的做法”,用“考课”(即考试)作指挥棒:“书院既以格致名,则所命之题自当课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一切专求乎实用”,并具体界定“有益于日用行常者,皆谓之实学”。并将其(1886-1894)九年间所组织的考课之内容、命题者、优秀考生的答卷、命题者及山长的评析等汇编成《格致书院课艺》。


极富创意的是,王稻自己并不命题,他只是根据现实需要设计一条“务归实用”的原则,而后邀请足以影响舆论的之主政大吏和具有时代眼光的有识之士参加这项工作。


依照王稻山长“务期有益于时,有用于世,为国家预储人才,以备将来驱策”的命题原则,“格致书院课艺”所录的86道考题中,时务类的占49%,科学类占27%,经济类占15%


略举之一二,便可知其着眼国计民生的务实导向:


中国创设海军议。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


水旱灾荒平时如何预备,临时如何补救论。


中国工商生计,多位洋人所夺,欲收回利权,应如何进口货少,出口货多,以期利不外散,权自我操?诸生留心时事,其各条举以对。


中国仿行西法,纺纱织布,应如何筹办,以俾国家商民均沾利益论。


且不论中华大地时处八股取士、科举一统的坚冰冻土之时,即便移至今日,加强海房建设、探索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国际贸易顺逆差调整、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利益兼顾……也都是全社会反复热议的焦点话题。


格致书院将考试内容充分兼容课堂教学的延伸、多元知识的交叉、社会问题的应对;并兼具对国情的反思、对国运的关切、对国兴的探究。台湾史学家姚海奇先生将之概括为“以富强思想、广播于士子心田。以时局时弊,求方于朝野士绅”。由此而奠定了一百多年来“格致教育”经世致用的实学根脉。


1915年,工部局接办格致书院分办的旧址部分,更名“格致公学”。


麦新,江苏常熟人。1914年出生于上海。他在自传中写道:“五卅时我正十一岁,在上海一家工部局的外国式学校——格致公学读书,亲耳听到南京路上的枪声,亲眼见到罢课、罢市等情况,这给予我很大的刺激,使我对帝国主义有愤恨的思想”。


“九·一八”东北沦陷后,热血沸腾的麦新先后参加了“民众歌咏会”、“业余合唱队”和“歌曲研究会”等救亡团体,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从歌咏宣传到音乐创作,自觉走到社会前列,捍卫中华民族。


1937年“七七抗战”当月,麦新义愤填膺、日以继夜,创作了气吞山河的《大刀进行曲》,将中国军民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凝聚在不朽的音符上。高扬于浴血的军旗下,被中华儿女传诵了一代又一代。




欢迎关注【黄浦最上海官方微信号】

获得更多精品黄浦旅游推荐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