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化合物
我们曾经强调科普作品中少不了比喻,事实上,利用比喻探讨科幻同样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下面这篇文章或许就是现成的例子。
●混合与化合
想必你听过“科幻是科学与幻想的结合”之类的说法,但是只要仔细想想,你就会惊觉“结合”两字实在不精确。比方说,混合物与化合物都能视为不同物质的结合,可是在化学家看来,两者的意义天差地远。
让我们用两组科幻电影来打比方:如果我说《异形》系列结合了外星人和机器人,想必不会有人反对,因为电影中的确有这两种角色。不过,由于两者并未合而为一,这组电影只能算是外星人和机器人的混合物。另一方面,《变形金刚》系列同样结合了外星人和机器人,在此的结合方式就很像化学反应,而产物当然是那些会变形的“外星机器人”。
做完这个练习,让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这次说得更精确些:请问科幻故事究竟是科学与幻想的混合物,还是化合物?相信没有人会选择前者,这就代表大家应该都同意,科学与幻想在科幻故事中起了化学变化。
既然成为化合物,就必须和混合物划清界线,正如同“氯化钠”和“氯与钠”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因此,虽然“科学幻想”是“科幻”这个名词的前身与完整版,但这四个字太容易引发混合物的联想,建议从现在起让它彻底功成身退!
●特色与分类
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个科幻故事,或多或少能从中找出一些纯粹的科学(例如天文学知识)以及纯粹的幻想(例如主角的喜怒哀乐)。可是请注意,身为故事核心的科幻元素必定是科与幻的化合物,这是科幻元素的第一个特色。
科幻元素的第二个特色,其实我们已经谈过,就是其中一定含有不容解释的成分,否则等于有了扎实的科学根据,那就一点也不科幻了。不过上次由于时机未到,我们并未强调可以根据这个特色,将科幻元素再细分成两类:
第一类表面上不难理解,甚至可以顾名思义,例如时光旅行、平行宇宙、隐形人、心灵感应等。使用这类科幻元素时,必须配合上次提到的障眼法或魔术箱,才能将不容解释的窘境化解于无形。比方说,谁都不知道如何实现超光速飞行,然而谁也无法反对“超空间”有可能让这个梦想成真。
第二类科幻元素本身就是莫测高深的科幻魔术箱,因此没有必要再用障眼法。例如元光体、正子脑或超空间,其中不容解释的成分几乎百分之百,反倒根本不必解释了。
此外科幻元素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可塑性极强,几乎可以千变万化。换句话说,任何科幻元素都有潜力发展出无穷无尽的情节和故事,外星人和机器人都是明显的例子。因此虽说就数量而言,科幻元素恐怕还比不上化学元素,但优秀创作者总是有办法在情节和设定上推陈出新,永远不会担心自我重复。更何况不同的元素还能再起化学变化,简单的例如“外星机器人”之类的组合,而“时光警探追捕隐形杀手”就属于比较复杂的情节了。
●涟漪与同心圆
至于科幻元素如何发展成科幻故事,曾经有人想到一个颇富画面感的比喻。
先从最简单的例子讲起,如果故事中只有一个科幻元素,它就像投入池塘的一颗石子,必定会激起一组涟漪。每圈涟漪都继承了石子的一部分能量,随着圈子越来越大,这些能量逐渐扩散,涟漪也就越来越不明显,最后终于隐而不见。这个泛着一组涟漪的小池塘,就活脱一个简单的科幻故事。
若将池塘的时间冻结在某一刻,一圈圈涟漪刚好对应一个个科幻情节。它们的共通点是越往外走科幻色彩越淡,最后会在不知不觉间蜕变成无关科幻的普通情节。
如果科幻元素不只一个,小池塘仍是很好的比喻,只要你多丢几颗石子就行了。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各组涟漪自行发展,但是要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彼此交会,构成繁复的水纹。正如科幻元素越多,故事自然越复杂,往往令人看得目不暇给,甚至眼花撩乱。
(以上文章由叶李华老师撰写,由珊珊为您朗读,感谢大家的收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健康年轻态长寿
【内容简介】本书在内容上始终贯穿以全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利用精油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保健。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自然疗愈”理念,提升自...
碳水化合物让人更聪明这项研究是结合了考古学、人类学、遗传学、生理和解剖学资料综合来考证的。研究人员称,人类大脑的能量消耗达到了每日体能消耗的25%...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
《反物质飞船》是科幻大师杰克·威廉森的作品,天空中让人恐慌的神秘闪光,超越常识飞行的“再见,简”号飞船,谜一样的反物质文明以及他们历经万亿年光阴的“诺亚方舟”,...
来自星空巨蛋孵育而出的外星生物-雷天送,先天无限进化究极血统,被誉为人类未来之子,地球代言人。天赋四大宇宙武装——且看地球人的星空冒险,以雷天送为...
畅销全国的科幻大王刘慈欣著作—动物园的救世主本书简介:为了阻止恐龙文明毁灭地球,蚂蚁文明一夜间毁灭了恐龙文明,然而,恐龙文明留下的神秘武器却让蚂蚁们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