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知识管理为你创造未来(上)

046 知识管理为你创造未来(上)

00:00
14:42



音频正文: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你现在正在收听的是,袁春楠带来的,让你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


有位学员龙小乖提问:您好,我有一些困惑想咨询,信息时代获取有效知识是更难了还是更简单了?怎样高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怎样和行业大咖近距离交流呢?恳请得到您的回复,感谢!


春楠的感受是,现在获取知识看似简单,其实更难。如今身处信息化社会,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我们天天都会接触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新闻、知识分享。正好前几天学了个新词:知识焦虑症。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呀,这个词在中国是最近2年才流行起来的,实际上20年前就有美国人写过一本书《信息焦虑》,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我们已经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纽约时报每周特辑涵盖的内容比17世纪英国一个普通人一生能接触到的信息总量都多。你有没有曾经因为身边的知识信息量大爆炸,心里产生过一丝不安呢?


在春楠心中,能够有资格讲知识管理的,应该是多年在这个领域投入、耕耘、积累,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比如我个人很喜欢的萧秋水老师,《好好学习》这本书的作者成甲老师和主讲时间管理的李参老师等等。春楠本身并不是知识管理领域专家,最多就是一个在过去5年里,一直持续作为知识爱好者活跃中的人,好在我的优势之一是能坚持行动,优势之二是温故知新,喜欢反思和总结。在今天的课题中,就会把过去在知识整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给你。


要做好知识管理,首先要转换思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在思路环节上打通,才会事半功倍。你可以想像自己是一棵大树,如果树的根基,没有积淀,又怎么能指望树上长出很多果实呢?就算能长出来,很可能是一些又小又干瘪的果实。如果想要拥有丰富的果实,就要把自己的根基、思路一步步疏通。


2013年,我听过一次成甲老师关于知识管理的主题分享,当时他对学习新知识的流程拆分特别细,有7个步骤那么多,还配合了一系列高大上专有名词,我感觉记不住,对知识管理留下一个超级复杂的印象。后来不断学习和体会,有一天突然想到,所谓知识整理,没那么复杂。记住三步就够了,也就是知识管理三部曲:输入、转化和输出。


你想象自己正在吃一个苹果,吃这个动作,就是输入的过程。把苹果吃完之后,让它在胃里消化,就是转化的过程。最后把苹果消化完,把糖分、卡路里转化成了能量,让你活力四射的开始工作起来,就可以理解成一种输出。


具体到知识管理过程中,


第一步输入,是指把你感兴趣和需要学习的信息收集起来,比如买来书阅读、看公众号文章。

第二步转化,是把你收集的信息重新筛选、排列组合、在脑海中消化

第三步输出,是形成你的个人作品,比如写文章,文案,报告、诗歌,画画,拍照,做菜都可以。定期输出还能让你的个人作品变成资产,让知识变现,成为你的财富。


如果你花了血本,听了很多课、看了很多书,到头了都没输出任何作品,说明你卡在了第一步输入,就止步不前了。当然更多人购买了书籍压根就没打开阅读过。看似拥有,其实家里只是多了一堆花花绿绿的册子而已。


知识来源那么多,不设置输入标准怎么行?我看到,有人买了、读了不少书、杂志,但没什么进步;有人热衷于收集资料,在云空间塞了几十个G的内容,在电脑上保存了1万本电子书,却从来没看过;有人报名各种课程,也记了大量笔记,证书也考下来了,但没有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任何成效。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都白忙活了?你以为你拥有的知识就是你具备的知识吗?如果你被躺着中枪任何一条,说明你的知识也需要整理整理了。


下面有3个方法帮你筛选知识输入范围哦。


1、简化来源:收获知识是寻找外界刺激的过程。精力许可,可以从多种渠道接触知识。永远不要期待1个课程、1位老师、1本书解决你全部问题。学习一定要杂交。比如:网络、微信、交谈、拍照、音频、视频、邮件输入信息等。在找到你身边全部知识渠道之后,作个分类,把占80%精力顾不上的渠道抛弃掉,保留占20%在时间、空间的角度上最适合你的方式。如果知识收集完了往那一扔,越积累越多,到后来一篇都不想看了,就算那是写的多么精彩的文章、读书笔记,也不如整体都清理掉,因为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太丰富了,在手头抓着似乎拥有了很多知识,但他们并不真的为你服务,还不如删除掉。有的人是视觉学习的,就听不了音频。以前有个姑娘说,天天时间不够用,忙的要命,买了kindle电子书,不能放着不用呀,她一口气下载了100本书,选择是多了,一本书都没看完。我立马建议她抽时间把其中99本电子书都删掉,就留一本。春楠从小养成的习惯,从不看新闻,因为社会新闻往往负能量满满,只为了和同事有谈资就看新闻,实在是浪费时间,90%的新闻对我们在社会上生活用处不大,在社会交往时,总有人会主动谈起最近的时事新闻,你跟着听就可以了。


2、宁缺毋滥、只留需要的:

知识输入要宁缺毋滥,有时人在收集知识的时候,会产生无意识行为。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标题有点吸引你,你现在还没有时间看,先把它收藏了吧,等有时间再来看,就这样收藏了100多条文章,1、2年了,压根没打开读过任何一篇,这跟你买回来一件其实不是特别喜欢,只是觉得可能会在家里用的物品是一样的,拿回家的那一刻,那件物品已经注定是鸡肋了。人的思维方式一直都是相通的,会在多个场景中复制。如果你家里经常有很多东西都是,先搁着吧,等以后有机会再用,等以后腿细了,没小肚子的时候再穿,等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再看。这样的思路,会让你不仅面对知识,很可能面对家里所有的物品都是一样的无标准状态。


如果你一旦感觉再不学习就要被同事超越,为了安抚危机意识,每次一口气买了很多书,只用来发布到朋友圈里展示,之后再也没看过,只能说拥有着贫瘠的穷人思维模式,穷人思维就是要不断的收集,但是又不知道收集之后要干什么,相当于在花费时间做无用功。而富人思维模式是要事优先。这样的人很清楚,投资任何一件物品、一份信息,能有收获、回报,才花钱,一定是做这件事情有明确目的性,有价值,才行动,他们会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刀刃上。


对待知识收集,以及你身边的任何物品,都最好保持同样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不凑合。只收集那些最重要,最必要的信息。分辨出适合你当下工作项目、要解决问题的实用知识。优选那些可以配合你的年度目标或者人生目标的知识,哪怕挑剔一点。好些人收集资料时,永远抱着未来可能会用上的心态。这和整理物品规律一样,越舍不得放弃,越难和那些真正对你有价值的知识成为朋友。春楠以前面对存了6年3000多个文件,一口气给删除了。因为就算每天看一个文件,也得10年才能看完。知识在需要用到的时候,才最容易有动力去找。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国人一提到学英语就有说不出的共鸣。大部分人学了10多年英语还是一头雾水,不断的比拼背单词,又不停的中断。说白了,还是动力不足。单词背完了也用不上,过不了多久,都给忘了。看看在外企工作、本身就是当翻译、导游的朋友们,他们的英文学习效率当然比平时接触不到英文的人要高的多。


3、用输出倒逼输入:

知识不只是简单体现在购买工具、APP、在别人的微博、博客、公众号、QQ空间里穿梭,也更不单纯的指读了书、上了课、考了证。学习学习,学与习一定是要配套开展的。我们面对知识不应该仅止步于阅读、抄写、收藏、存储,更要学会把吸收到的知识浓缩成精华。


知识收集一定要用于输出,要能够清晰的指导你的下一步行动。可能是画一篇读书笔记,写一篇文章,或者是你在写一本书,因为你想去做一次演讲,要提前收集演讲素材,所以才收集这些资料,如果你找来的资料跟你之后要去完成的一个输出成果没有任何的关联,都不属于你要收集的知识范围。以结果倒退,比如接下来要开会,和同事讨论工作,所以你需要阅读一份文档。下一步要参加社区读书会,大家共同读一本书,你要发表读后感,所以才会收集和阅读一本电子书等等。


你的知识要为后期产出内容而服务。日本职场女神胜间和代,在她的一本书《创造商业头脑的7种框架力》中写了这么一句话:Garbage in,Gartbage out,也就是说当你收集的知识是无用输入的时候,你的输出一定也是无用的。我在这句话后面又添加了一句话,Value in Value out,当你的知识收集,是有价值的,你的输出也很容易实现价值。


好,今天的分享的主题是知识管理三部曲的第一步,如何把握知识输入环节。课后作业是,给你过去曾经收集的信息、资料、书籍作减法、分类。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听课之后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在喜马拉雅提供后台留言,想了解更多整理内容分享,欢迎百度:袁春楠。希望课程能实实在在的给到你启发和陪伴。


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节课再见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群星喜爱

    现在的知识无处不在,堆积如山,我也是有共鸣,最近我也删了之前收藏了很多信息没有看过的,已经存不下迫不得已删除掉,老师说得好👍现在只保留有价值的信息。

  • 小乖乖_f2

    以结果为倒推,

  • 林晓365

    太对了

  • 东宫龙

    我就是那个只买书不看,往网盘存了几百g学习资料的人,输入是为了输出,我可能目标太不明确了吧

  • 别来无恙_ti9

    终于知道自己卡在哪里了,谢老师!

    袁春楠 回复 @别来无恙_ti9: 荣幸之至:)

  • LY大女主

    我也不爱刻意去听新闻

  • Mary哈

    知识也需要整理,筛选。100本书,相当于三千年的功力啊

  • Xh777

  • 咖啡_g7

    受不了这个骤zou

  • 六月荷田伴你悦读

    收集是为了下一步可以利用。由输入转化为输出,我选择写作。

    袁春楠 回复 @六月荷田伴你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