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高阶思维: 数据化&产品化思维:用产品规模化解决大部分运营工作

07、高阶思维: 数据化&产品化思维:用产品规模化解决大部分运营工作

00:00
07:59

你好,我是小马鱼。欢迎来到我的《我在阿里学到的运营36课》。

 

前两节课讲的四种思维方式是每个运营都需要的,不管你是做实体还是互联网。在互联网公司,对运营人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数据化思维和产品化思维。


 一、数据化思维和产品化思维


当你做运营到了一两年以后,你就是个熟手了。这时你会发现运营半径可能不够广了,即便多招了几个小伙伴、多配了几个手机、同时用上几个小号、建了几十上百个群,效率也提不上去,还累得怀疑人生,好像依然在打杂,做的事儿没有含金量。


这时候就需要产品化了,用产品去规模化解决一些基础的运营工作,抽身出来思考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产品化的前提是你有数据化的思维,你能用数据说话,提炼规律,验证需求,拿到反馈,说服产品经理。有了产品之后,也会更方便你收集统计数据,用数据指导运营。所以说,这两个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举个例子,我是如何让产品经理把我的部分工作产品化来提高效率的。


我在淘宝做活动运营时,最开始是用excel表来筛选上活动页面的商品的。表头是各种指标的名字,一开始我会选取几个重要指标来组合筛选出我想要的商品,比如日均UV大于多少、且购买转化率大于多少、且30天支付宝成交额大于多少、且退货率低于多少等等条件组合。


当我更精细化去做这个事儿时,我发现多些指标可能会选出更精准的好商品,我想去尝试,但这时用excel来做就会非常麻烦了。

 

这时如果我直接去给产品经理提需求:请帮我做个选品工具,里面要包含几十种指标。我做活动需要。


产品经理可不会乖乖听话,他们可能会挑战你,凭什么你觉得指标项数多了就能让选出来的货卖得更好呢?


虽说阿里是运营驱动的公司,但产品资源也是要靠抢的。怎么抢呢?不是要跟产品经理喝酒卖乖套近乎,而是用上数据化思维,用数据说话。

 

告诉产品经理有了它工时会节省多少,转化率会提升多少,GMV(成交额)会提升多少。他们是非常理性的一群人,也可能是被运营画饼坑惯了,光靠YY出的预期数据还不行。他需要看到运营再往前一步做出尝试,实验得出个大概结果。

 

正巧我常常要做活动,就拿一个活动来测试吧。

A页面用我原先的选品方法,B页面用我设想的新的选品方法,请产品经理做一个灰度发布。

(灰度发布的意思是让一部分用户继续看到A,一部分用户看到B,如果用户对B没有什么异议,那么逐步扩大范围,把所有用户都迁移到B上面来。灰度发布可以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在初始灰度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调整问题,以保证其影响度。)


活动结束后我们来对比 A、B页面分别的浏览转化率(也就是从浏览UV到宝贝详情页的比例)、购买转化率、引导成交等指标是否有提升,如果没有提升就不浪费产品经理时间了。


后来,果然产品经理为我们开发了选品工具,非常智能,非常好用,节约了大量人肉工作。也极大杜绝了人为操作因素,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廉明公正。

 

有的运营可能会问,验证需求这不应该是产品经理做的事儿吗?


我想说,高阶运营是需要跨界的,如果运营没有产品思维,就决定了你把主动权拱手让人了。正如我知道在以产品驱动的腾讯,其中的产品经理也是非常全能的,会懂运营策略,这才可能掌握主导权嘛。

 

从宏观层面上看阿里的运营,就是在人肉-数据-产品的不断循环中。为什么这么说呢?


每当遇到一个陌生问题,都需要运营人肉去试水,去用前几种思维走几遍流程。

走的过程中需要记录数据,你能从数据中提取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规则。

然后请产品经理做成产品,解放人力,去进行新一轮的人肉摸索。


这看似对运营有点儿残酷,好像在不断提炼固化自己的经验,不断把自己抛进陌生场景里。这种机制也逼迫你不断突破舒适圈,所以互联网公司从来不缺挑战。

 

我到阿里一两年的时候,曾经忧心忡忡地问过老板,我觉得我的经验在不断地被产品化,产品可以替代我们大部分的工作,以后我还有事儿可做吗?


老板说,当然呀,你会去做更有挑战性的事儿。果然,现在人工智能替代很多阿里运营的日常工作,但是阿里运营人数还是没有少,作为先驱在探索更陌生的场景。

 

好,今天的课差不多就到这里了,我们来回顾下前三节课提到的6种思维。他们是所有运营都需要具备:

基础思维:流程化和精细化思维;

进阶的、能让你对外借力的杠杆化和生态化思维;

高阶运营尤其是互联网公司里需要的数据化和产品化思维。

 

二、如何培养运营思维呢,我再多说几句?


我认为最快最直接的就是进到大公司去磨练,在工作场景中的实战是不可替代的经历,是任何课程和书籍都替代不了的。


我在携程和阿里的5年多时间里,内部有知识盛宴供我享用,并且那些是离我最近的、最适合我现阶段的、不需要转译的、第一手的知识。


而现在过剩的在线课程,你首先要判断主讲人是什么背景,公司阶段、行业是否一致,是否适合自己所处的阶段,要不然很容易听得消化不了、造成知识焦虑。


如果你暂时进不了大公司,可以选择老板是大公司出来的创业公司,他们会把曾经大公司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带给你,潜移默化影响你。


除了以上两个途径,你还可以在与大平台合作中吸收到他们好的地方。比如我曾经和某个大平台打造一个课程,也是报着学习的态度,看看一个精品课程是怎样被打磨出来的。当时这个平台有关于付费节目的促销活动,这个项目中不断在践行几种大厂运营思维。


比如,预热期、正式期,需要主讲人做什么,平台都是有流程图的,这就是流程化思维的体现;

中间每个节点都有sop,比如专辑包装、发刊词打磨、录音剪辑,都在体现精细化思维,甚至封面图我们会做几个版本,主标题副标题我们也会想好几套。

杠杆化思维体现在,我请了大咖助力,黄有璨、陈维贤、金璞等为我写了宣传语。

生态化思维体现在我组了一个助理团队,建了知识大使的群。

助理能从中得到项目经验、锻炼自己,毕竟现在知识付费很火,如果他恰好要去这个行业,那么跟知识付费头部公司的合作一定是个有力的案例。

那对于知识大使来说,他们当然想赚佣金,我会赋能他们,让他们赚更多的佣金,更有技巧的赚佣金。这就形成了一个多赢的局面。

数据化、产品化思维体现在平台官方有个赛马机制,跟双11类似,就是预热期会根据前一天领优惠券的数量来排序,正式期会根据前一天的销量来排序。

我们在运营时也会有有相应的对策,每天需要多少曝光量,怎么拆分具体的数据指标给助理。

 

在此也谢谢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同学。


三、总结提升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两个思维,数据化思维和产品化思维。这两个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产品化的前提是你有数据化的思维,你能用数据说话,提炼规律,验证需求,拿到反馈,说服产品经理。用产品去规模化解决一些基础的运营工作,抽身出来思考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你可以刻意去留意,刻意去训练。有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也欢迎在留言区跟我互动哦。

 

四、下节课预告

最后,感谢你的收听,这节课就到这里了。下次课我们进入到第三板块,我会为你介绍阿里运营的大致情况,揭秘阿里运营的具体方法,并且还会分享给你几个私房心得,是不是很期待,咱们下次课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