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丨理解差异:换个角度,猪队友也能神助攻

day9丨理解差异:换个角度,猪队友也能神助攻

00:00
14:25

本课程为线上训练营,请加助教微信入群学习:LRjingzi



人生逆袭快,要靠圈子带。大家好,我是黄河清。


上个星期我们的课程告诉了大家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圈子,如何发展你的优质圈子。那么在在第二周,我们会更加聚焦于社交行为,谈谈你需要做些什么,才能与别人更好地相处。

 

我们讲到过,高情商的一大作用是帮我们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使社交关系更加和谐。这一点我有些体会。当我自己在小的时候其实是很害羞很内向的人,不是很喜欢和人打交道,每次被家长带去参加家庭聚会,跨过门口的那一刻,脑子里想的都是接下来应该怎样应对里面七大姑八大姨的社交世界。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应对那种无所适从,直觉就是想离开,但是心里又清楚这种被迫营业根本无法逃避。虽然已经提前预想了各种状况,但在实际面对亲戚的刨根问底、听着平时听不到的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被拿来和表哥表姐比较、看到他们脸色越来越难看的时候,我只好维持着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心理学家泰·田代将这种行为与社交期待的偏离称为社交尴尬。社交期待是人们对一段社交中两方反应的期待,你想象一下当一个陌生人在你面前出现的时候,整个社交应该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他会先和你打招呼,然后用比较客气的语气向你问路或者开始交谈,而这个人根据不同的场合也应该满足不同的期待,例如衣着整洁,是否穿着合适的装束,领带有没有打歪等。同样,你也会觉得你应该满足对方的社交期待。

 

满足了人们常规的社交期待可能不会得到什么奖励,但是违反了人们常规的社交期待,是会被惩罚的,比如被孤立。因为偏离社交期待代表着没有遵循某一个”群体“的规则,这会动摇你对你某个身份的归属感。偏离日常交往固有的社交期待对于个体归属感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引发社交尴尬的行为通常是无害的,毕竟例如穿着邋遢或者牙缝里卡着韭菜并不会实际上伤害到别人,但这拉响了原始警报:尴尬的言行可能暗示此人不是“自己人”。基于几分钟甚至几秒的互动就对一个人下判断听起来未必公平,但是上千年来,人们正是借助于这些蛛丝马迹来适应社会生活,这就使得这种评价很难在短期消失。

 

尴尬时刻只是对社交期待的轻微偏离,所以即使最擅长社交的人也免不了遭遇尴尬时刻。我们知道其他人会根据轻微的偏离来对我们的社交价值进行评判,这就是为什么尴尬时刻会引发我们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以,当你觉察到或者怀疑自己处于社交尴尬的境况,这种格格不入的不安感和无所适从,会增加你对社交的焦虑情绪。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尴尬之中,那么尴尬时刻的累积就会让他们越来越难以融入社会、也更难真正享受社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社恐”,社交恐惧。

 

当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对社交活动的焦虑实际上远没有达到心理学定义的社交恐惧的程度。我们平时一直开玩笑说出来的社恐,全称为社交恐惧症或者社交焦虑障碍,有这种障碍的人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


也就是说无论在任何交流时段,一段对话开始前、进行中和结束后,他们都会被巨大的焦虑和恐惧缠绕,以至于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他们认为任何一段社交都是煎熬,都是痛苦,哪怕迫于需求不得不交流,在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个动作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哪做的不对是不是让对方觉得不舒服了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到位等等等等。甚至连领外卖和拿快递都会因为要和外卖小哥见面而十分焦虑。


而我们一般人所面临的的社交焦虑并不是这种会严重影响生活和社会功能的情况。正常的社交焦虑实际上是表示你重视一段关系的正常现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社交焦虑能够激励和增加你对社交互动的关注、抑制不必要的社交行为,促使你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社交情境做准备,让你避免各种社交尴尬。


当然焦虑程度因为你对社交的认知变化而改变。例如当你第一次去一个大型专业会议这种需要短时间内进行高密度的陌生人社交的场合,可能你的焦虑程度就会比较高,会出现紧张忧虑,头脑空白、身体僵硬、怯场等状况,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安静地待在角落。但如果你去过几次之后对这些场合熟悉了,或者你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在这个领域积累起了自己的经验和自信,你更知道如何应对各种情况的时候,你的焦虑水平就会下降,你在这些场合也就更加自如。

 

那么,怎样提高社交技能,做到减少社交尴尬、降低社交焦虑呢?

 

有两个小方法:准备社交剧本,练习礼仪。

 

首先第一个方法,准备社交剧本。这个剧本并不是演戏的那种剧本,而是一个专属于你的生活中应对社交场合的小剧本。如何社交其实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一件事”的知识,所以它总是以一个“如果-那么”这样的条件语句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如果我见到亲戚,那么我就要微笑并且大声说XX您好”“如果我参加家族寿宴,那么我需要找时机给长辈敬酒,敬酒的时候需要说祝XX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程序性知识给出了我们在应对不同情况时需要做出的不同反应。而要更好地掌握程序性知识,我们就需要进行刻意练习来熟悉每个“如果-那么”句式对应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一回生、二回熟,达到不必刻意注意也能够应对自如的“自动化”的效果。

 

在刚开始的阶段,你可以不必要求自己符合所有的社交期待,只抓住最重点的几个,给自己写一个社交剧本。

 

比如,我在小时候很容易害羞,找小伙伴玩儿的时候总是不敢和他们的家长说话,面对大人就会很忸怩。大人总归还是喜欢外向开朗的小孩,后来我为了显得自己很外向开朗,让他们愿意自家孩子和我一起玩,我就总结了一个”开朗人设”的剧本:

 

找人的时候先敲门,不能用力拍或踹门,敲3~4下然后等着,没有反应再敲;

见到开门的人要微笑,不要低头看地板而是看着他的眼睛,如果不敢看眼睛就看眉毛或者印堂;


说话声音要大,记得说”谢谢阿姨”和“阿姨再见”。

 

这个剧本总结出来就是三个要点:敲门,看眼睛,大声说话。在我练熟了这三条之后,应对别人的问候对我而言就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自然反应,也就是自动化的效果。自动化的好处在于,让你的情绪、心境不影响你的社交。有剧本的情况下,当你在情绪上很紧张、很焦虑的时候,你也能够向别人传递出善意的社交信号。即使你自己已经慌得不行腿在狂抖,在别人看来你还是十分稳重可靠、亲切大方的形象。

 

以此类推,你也可以想一想,你反复出现的社交尴尬的时刻是什么,这个时刻中社交期待认为的最重要的行为是什么样的,你最需要做的三件事是什么?我有个朋友,就一直无法面对别人的愤怒情绪,一旦别人开始生气,他就要不想赶紧逃开,要不就百依百顺,对别人予取予求。我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让他写了这么个剧本:

 

首先承认对方的感受,可以用“你”字开头的句子回应他,比如“你现在一定很难过“;

其次,确认他的愤怒是不是因为你,如果是,要诚挚地道歉,如果有误会,等对方的情绪稳定下来需要认真澄清;

第三,如果他的愤怒不是因为你,你要表达清楚“我很遗憾你经历了这些,但你这样冲我发火是不公平的”。

 

我在课程里所说的剧本都只是给你举个样例,你自己的情况还是需要经过思考和不断练习来改善。毕竟只有当你的这个技能熟练到自动化之后,你才能有余力去体会更多抽象的、情感交流的内容。这就好比学会骑自行车才能体会到清风拂面的乐趣、学会一门语言的词汇和基本语法规则才能了解到使用这门语言的文豪大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当你拥有应对社交尴尬的基本技能,你就能够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不安和焦虑,从而传递出自己的善意、体会到他人的好感,逐渐发展出良好的关系。

 

第二个小方法,练习礼仪。说到礼仪,可能你第一反应是一些毫无意义、迂腐俗套的繁文缛节,在过去的这几十年中,人们对社交礼仪随意了很多,很多所谓“老礼儿”都不怎么讲究了。但是礼仪的教育虽然不再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礼仪本身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2013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礼仪重回新世代》(Etiquette returns for the digital generation)看一下怎么翻译更好指出,80后90后的年轻人会在网络上搜索各种礼节教程,比如如何握手、在健身房有哪些引起尴尬的行为、如何进入餐厅点餐(不要喊服务员,要等他们来招呼你),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内容也是三不五时蹦出来刷屏的话题,像如何根据场合穿搭合适的正装礼服、初入职场有哪些忌讳的行为、如何优雅地做啥啥、什么什么迷惑行为大赏,等等。社交礼仪就像一个群体的准入门槛,它是一种帮你传达尊重与善意的载体,是当我们彼此互不熟悉时认识彼此的重要社交信号。

 

种种礼节当然是学不完的,但如果你能够了解礼仪背后的共同法则,就能够参透通过礼仪表达出来的社交期待是什么样的。大部分的社交礼仪都是为了表达这五个方面的善意:

 

不伤害旁人:你需要在公众场合照顾他人的感受,不攻击、冒犯他人;

公平正直:不欺骗别人,对人坦诚、乐于分享;

支持自己的朋友或团队:成为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人,能保守他人的秘密,能为朋友或团体的成功而祝福;

尊重规则:守时,信守承诺,尊重别人的传统;

别太粗俗:保持个人卫生,不吧唧嘴,不当众整理衣物或化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忘记了这些细节,你也许觉得与其在乎礼仪这样的事情,不如多关心一些更重要的事儿。但一个彬彬有礼的人,能够让别人更直接地注意到他的正直、友善的品行,也更有利于进一步获得他人的信任。社交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目的,是在于向别人展露你的公平、友善和忠诚的特质。因为如果你想要成为人群的焦点,仅仅优秀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他们有关怀、对群体有贡献。我的高中同桌是个很优秀的人,但他不是靠学习好获得了人缘,而是他即便再嫌弃我笨、嘴上再损,我也知道,他还是会回答我的各种蠢问题,也一直愿意与我们分享他的学习经验,而且他损我们也只是私下里说说,在公开的场合从来都是很温和有礼。因此,你也可以在了解了礼仪的共同法则之后,观察你身边的一个受尊敬、被信服的人,看看他身上有哪些言行是值得你学习的,他的言行中表露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然后你需要的就是不断地练习,成为更值得他人信任、喜爱的人。

 

好,这些就是今天的内容了。我们讲到了社交为何会给人带来焦虑和压力,社交尴尬时刻的积累会打击你的信心,但是焦虑本身并不是完全负面的事情,它表现出了你对关系的重视、让你更加集中在接下来的事情中。想要降低焦虑,减少社交尴尬,你可以从两件小事开始:关于你自己的社交尴尬写一个应对剧本,以及从礼仪这些细节开始练习。你可以找到身边的榜样模仿,最重要的是,社交的根本是向他人展现你的价值,并且这个价值你愿意与他人分享。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接下来的一周都会讲到如何与他人好好相处的话题,如果你有社交方面的困惑请告诉班班,我们在晚间答疑一一探讨。我是黄河清,我们下节课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