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依恋: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20. 依恋: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00:00
14:44

 安全感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感受,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对安全感缺乏,我们从起源学和当下两个方面,分别给5个解释。

 

起源学解释的意思是:现在的安全感下降,跟早年经历的关系,也就是跟人格特征有关的意思。

 

一、早年关系中如果充满不确定因素,比如父母的情绪不稳定、他们之间的冲突、父母缺席,等等。这些都是人际环境的“地震”、“海啸”,孩子不可能感到安全。尤其糟糕的是,这些不安全感会渗透到人格层面,结果是即使长大之后在安全的环境中,仍然会感到不安全。

童年经历,在相当程度上等于命运。

 

有一个暂时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就是每一对想要孩子的夫妻都事先签一份合同,包含以下三个条款:

 

1、确保在任何情形下,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中至少某一方要不中断地陪伴孩子。这已经包含不可以长时间让祖辈带孩子。

2、父母任何一方,都保证不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也不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不失控不争吵很难,不在孩子面前这样做,相对容易多了。

3、父母分别保持完整的功能,各尽职责。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妈妈该怎样、父亲该怎样,没有必要具体说了。

 

写到这里我有点悲伤,因为我知道,这些简单的条款,也会有人做不到。

 

二、认同了父母的不安全感。父母对孩子的很多方面都有过度的担心。从效果上来说,过度的担心等于诅咒。表面上,父母担心的是孩子出问题,潜意识担心的却是,孩子不出问题之后的远走高飞,父母自己就被抛弃了。这就是为什么“诅咒”的原因。

 

孩子的安全感下降,父母就安全了。

 

三、对自己要求完美的父母,无法承受孩子的攻击,因为孩子的攻击意味着他们的不完美,会激活他们觉察到自己的不完美之后而产生的羞耻感。孩子的攻击出不去,就会变为自我攻击,安全感也会下降。

 

还有,祖辈带大的孩子,攻击性也无法足够释放,因为祖辈的衰老状态,会使孩子“攻击”之后内疚。有个说法:祖辈带大的孩子是吃素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是吃荤的。这是象征性的说法,分别象征向外的攻击性的小和大。

 

四、父母跟孩子的边界不清,潜意识处于跟孩子的融合状态,所以意识层面就要故意保持跟孩子的距离。

 

具体的表现就是:害怕表扬孩子,或者害怕对孩子表现出亲近,总是对孩子说“隔壁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

 

当孩子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安全感就下降了。

 

在外面对人温和友善,在家对孩子严肃冷漠的人,潜意识也是跟孩子边界不清。

 

五、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恶意评价他人和社会,也会导致孩子的安全感下降。这是向父母对他人和社会的敌意的认同。

 

下面是对此时此刻你没有安全感的解释。

 

1、  你对他人有敌意,你不愿意觉察到自己这个敌意,就投射出去,觉得他人对自己有敌意。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个团体中,安全度应该是相对固定的,那为什么别人觉得很安全、你觉得不安全呢?是因为你的敌意想制造团体的更多不安全。

 

一个朋友告诉我,有一次他跟一个曾合作的机构产生冲突,那段时间他总想着这个机构的人会采取各种手段陷害他,晚上睡不着怕有人破门而入、出差担心人跟踪、吃东西觉得有毒等。

 

他的心理咨询师让他做这样的想象:你想对他们做什么不利的事情?

 

想象半小时之后,那些不安全感几乎消失。

 

这背后的原理很简单:他把投射出去的敌意收回来了。

 

当你害怕别人会害你的时候,你肆意想想怎么害别人试试吧,当然不要见诸行动,只是玩个让自己变得平静的心理游戏,否则就有法律方面的问题了。

 

这是我们第三次说到敌意的投射,也许还会说到它。因为对自己的敌意的觉察、或者说对什么属于自己、什么是属于别人的觉察,是心理学最本质的东西,它关系到一个终极问题:我的边界在哪里。

 

还有一个关于边界的例子。一位年轻女性告诉我,她每次住酒店退房前收拾行李,都要比别人慢很多,总担心落下什么东西在房间里,而且不管怎么反复检查,经常还是会落下什么东西没带走。

 

我解释说:花更多的时间收拾行李,也许是你潜意识分不清楚哪些东西是你的,哪些东西是酒店的,说不定你认为房间的浴缸是你的,你想拆了带走;而且,你可能也觉得酒店就是自己的家,你拉下几件东西在家里,是没问题的。

 

如果你问:这样解释了对她有作用吗?回答是:暂时没有,因为确立自我边界在哪里,实在太难了,需要很多很多这样的解释。

 

所以关于投射,要随时随地觉察,多解释几次或几十次。我自己也经常搞不清楚,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自己投射给别人的,以及哪些东西就是别人的。

 

2、  安全感与毁灭性幻想。

 

有一位年轻男性告诉我,他不太敢上街,因为他怕别的男的打他,尤其是看到一群跟他年龄相仿的男性时,特别害怕。

 

我说,你是不是见到男的就想揍他?看到一群男的就想揍他们,但你的现实感又知道打不赢那么多人?

 

这次干预效果很明显,一周之后,他明显觉得出门的安全感增加了,看到单个年轻男性甚至有一种“我不揍你算便宜了你”的居高临下的感觉,但对一群男性还是有比以前轻一点的恐惧。

 

到这里还只是解决了他的投射。还有他对自己毁灭性力量的夸大。

 

我说:你不上街,也许政府应该给你颁发一个社会治安奖,因为你觉得自己破坏性极大,你一上街就会让很多人横尸街头。他听了哈哈大笑,看起来放松了一点。

 

一句话总结:潜意识夸大自己的毁灭性能力,会导致自己的安全感降低。

 

自恋性地认为自己是全世界人民都要伤害的对象,也导致安全感降低。

 

这些神经症性的被害观念,跟精神病性的被害妄想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可以通过讲道理把ta说明白,后者因为缺乏现实检验而永远说不明白,几乎只能靠药物治疗。

 

3、  安全感与自恋

 

当你自恋性地认为,自己有全能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你的现实检验能力打压你这种自恋,这样的内心冲突。使安全感也降低。简单地说,以婴儿心态活在成人的世界里,怎么可能感觉到安全?

 

4、  活在当下与安全感

 

活在当下意味着:你对现实的感受和判断没有被过去“污染”,没有被幻想扭曲,也没有被同样是幻想出来的未来“恐吓”。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应该有能力应对常态下的一切。

 

比如一个人在某机构待着不舒服想辞职,最大的不安全感不是来自辞职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你父母或祖父母当年如果辞职就会饿死(这部分是事实),你害怕着他们的害怕。

(2)    你觉得离开这个机构,就是跟父母决裂(老板父母化)。

(3)    你觉得离开这个机构的自由,等于无限自由,包括堕落。

(4)    机构内的制度,被你误解为“法律”,你离开等于“违法”

(5)    你无法过一种没有“指令”的生活,因为那会让你觉得很不安。

 

5、  集体潜意识的表现

 

人类在原始社会,处境是非常不安全的。

 

随着人类的“慢慢长大”,安全感越来越强。但有一部分人,不仅在今生今世退行到婴儿期,而且在进化的历程上退行到人类“小时候”,去感受那时人类的胆怯不安。

 

这是荣格所谓集体潜意识变成了个体的症状。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许是:读读人类科技史、尤其是医学史,看看到目前为止,人类这个物种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赵晓佳心理咨询师

    今天继续听曾老师的课

  • 自我是好管家

    听得很过瘾

  • 13107005ldp慢成

    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中至少某一方要不中断地陪伴孩子。不可以长时间让祖辈带孩子。父母任何一方,都保证不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也不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父母分别各尽职责。 在外面对人温和友善,在家对孩子严肃冷漠的人,潜意识是跟孩子边界不清。当着孩子面,恶意评价他人和社会会导致孩子安全感下降。 把投射出去的敌意收回来了。当你害怕别人会害你的时候,你肆意想想怎么害别人试试吧。心理学最本质的终极问题:我的边界在哪里。 关于投射,要随时随地觉察,多解释几次或几十次。搞清楚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自己投射给别人的?以及哪些东西就是别人的?潜意识夸大自己的毁灭性能力,会导致自己的安全感降低。

  • 1838002hgzo

    可以退款吗

  • 闪亮卡洛斯

    曾老师回来了吗?我只关心这个,想听大家的留言问答

  • 1388008hede

    感觉曾奇峰是在读书,不是在用心讲课

    1388008hede 回复 @1388008hede: 补充说明一下,不是在用心讲课,而是在认真读书

  • 听友43858038

    除了社会化抚养,别无他法。人口已经这么少了。大家都不愿意再繁殖。要做到这样,首先是对生活不绝望。资源这么不均。。。怎么可能活的这么泰然?

  • 听友43858038

    不不不不不不,谁说这是简单的条款啦?我60分的人,能做到这个?那不80分啦?

  • weijie72

    依恋与安全感的是一回事嘛?

  • 自我是好管家

    曾老师,可以说说余光恐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