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冲突:冲突的烦恼与价值

19. 冲突:冲突的烦恼与价值

00:00
13:42

估计所有人都想知道: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经过无数勇敢而智慧的人的努力,现在我们似乎有了答案。

 

这些答案凝缩成两个心理疾病的发病模型:匮乏的和冲突的模型。

 

这两个模型的形成,也冲突过很长时间,后来,就像其它一些完全对立的理论一样,对立变为统一,意思是两者都对。

 

比如,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最后的结论高中生们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相性,既是粒子,也是波。

 

这些往事告诉我们:在冲突时别全力以赴,因为你和你的争论对手都可能是对的。

 

匮乏模型的大约表达是:万病源于早年缺少养育者的共情性回应。

 

比如产后抑郁的母亲,就可能缺乏对婴儿的足够的回应,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缺乏母亲回应的婴儿,自恋会受损,各种能力会因为缺乏镜影和赞美而萎缩,成年之后的表现就是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也不能正常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事件。这一类人,需要的是支持性心理治疗。

 

冲突模型的大约表达是:万病源于内心冲突;内心冲突是外在冲突内化的结果。

 

比如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这个冲突会变成孩子的“内心打架”。这一类人,需要的是精神分析治疗。

 

简单地说:能力因为被压抑显得有点弱的人,是匮乏型的;能力比较强但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是冲突型的。临床上绝大多数人,是匮乏加冲突的混合型的。

 

我们开始说冲突。我打算“一条路走到黑”,还是用说多少个个什么什么的办法,说8个常见的冲突。

 

按照心理发展阶段分类,有三个冲突。

 

一、0到1岁,口腔期冲突,冲突的双方分别是依赖和成长。

 

在成人身上的表现为:过度依赖他人,以及一些成长停滞的“证据”:像进食障碍、口腔对刺激物的依赖(烟、酒精等)、用语言对他人施虐等等。

 

二、1-4岁,排泄控制期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是控制和被控制。

 

在成人身上的表现是:各种强迫症、过度吝啬、不知变通、收藏癖、对权力成瘾等等。

 

三、4-6岁,俄狄浦斯冲突,冲突的双方分别是爱与恨、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

 

成人身上的表现是爱也迟疑、恨也迟疑,我把它叫做“爽透不能型人格”;不知道自己要快乐还是痛苦,回避所有快乐的事情;不敢成功,甚至言行都在实现一个目的:“防成功于未然”,这都已经说过,就不啰嗦了,否则会被认为口腔期发育停滞。

 

以下冲突是按照冲突内容分类。

 

四、幼稚与成熟

 

中国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农耕社会的传统,大家意识和潜意识都认为,年纪大的人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老人”享有某些“特权”,这当然不是坐公交车免费之类的“特权”,而是心理上的某种预设“权力”,使他们对年轻人有某种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其实是对年纪大的人的恶性催眠。同时也是对年轻人的攻击,使年轻人总是为自己的“幼稚”感到羞愧。

 

最后结果是:大家都不在自己本来的位置上。年轻人向往“变老”,年纪大的向往更老,把对年轻人的嫉妒变成了对年轻人的攻击。

 

所以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某人犯了一个错误之后,一个也许仅仅大他几岁的人可能叹气说:此人还是太年轻了。

 

对他人和自己不造成太大损失的“幼稚”是活力的表现,比“世故通达”更接近人的天然本质。

 

成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没有内心的和跟外界的冲突,而是hold得住那些冲突,以及能够用自己的成熟部分,捍卫自己的“幼稚”部分继续“幼稚”。

 

似乎上一代对下一代有着本能的敌意,看看下面对下一代的称呼: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不负责任的一代,等等;显得把世界交给下一代很不放心;其实是自己这一代不想离去,就预设还被需要。

 

“少年老成”的成熟可能不是成熟,而是生命力的压制;就像“犀利哥”不是“犀利”,而是“智障”的一个症状。(我无意攻击智障人士,只是反对对这样的患者过度“搞笑”)。

 

五、传统与现代

 

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比如疫苗、抗生素的出现,避免了大规模的病死事件发生;生活条件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等。

 

但是仍然有人“厚古薄今”到了,认为一切都是过去的好。

 

这是人格层面发育停滞向历史轴投射的结果,他们内心的“反进步”或“没进步”部分对应着历史上的落后阶段。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有知识的、美学的、情感的价值,而没有多少指导我们生活的价值。每一代人都有权决定自己应该怎么活着。

 

当然,一个成年人也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但是,隔离孩子和现代文明的关系,就几近反文明、反进步了。

 

最高级别的对传统的尊敬,是比祖先更智慧、更文明和活得更自由幸福。

 

六、疾病与健康

 

精神分析的一个著名悖论是:一个人花钱花时间来找你做分析,但却千方百计不让你把Ta分析好。

 

要健康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健康本身;或者说有无数个,因为有健康就可能有一切。

 

要疾病的理由只有五个:

 

1、疾病带来的痛苦,可以缓解你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有点像一个人的“原罪”,不妨称之为“原内疚”,它是在早年关系中形成的。

 

2、疾病本身是你满足本能欲望的一种象征性形式,你当然不会允许分析师“坏你的好事”,也不会让自己“坏自己的好事”。

 

一位强迫症者说:Ta每天睡觉前都要把从早到晚发生的所有事情的细节“捋一捋”,就舒服了,可以安心睡觉了。

 

3、当你压抑自己的愿望时,瞬间可以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宁静,你随之对压抑上瘾。

 

这个压抑是会泛化的,可能演变成对自己各种能力的压抑。然后你赋予这种宁静以某种神圣或者超越的意义。某些邪教,就是用这种方式吸引信众的。

 

4、疾病会带来一些好处。已经说过,就不啰嗦了。

 

5、你以旧的模式应对新的人际关系,改变意味着不熟悉和充满危险。

 

七、工作与生活

 

现实中各种事件,本来可以“和平相处”的。它们之间如果发生难以协调的矛盾,很多情形下是一个人内心冲突向外投射的结果。比如男女的差异是一对矛盾,有人用这种差异制造幸福,有人则制造冲突。

 

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也是一样。有人让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消耗了绝大部分全部精力,忽略了家人和亲情。这可能是

因为:

 

1、用工作自虐

2、回避亲情带来的幸福感,因为这种幸福感太多地超越了父母

3、让自己的孩子体验自己早年的亲情的缺失

 

八、人际冲突

 

现实中的人际冲突是不可以避免的。在情理和法律范围内的冲突很正常。但有些人在冲突中会经常突破底线、不择手段。尤其是冲突导致的恶性躯体暴力,可能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无法把冲突控制在象征性的、也就是语言的层面,是前语言期即2岁以前的心理创伤导致的症状,被称为见诸行动。

 

频繁的人际冲突,可能是因为:

 

1、你无法升华你的攻击性,无法用被社会认可的方式获得比你的“对手”更多的财富、知识和荣誉

 

2、你无法亲近他人,你用攻击他人的方式表达亲密

 

3、肆意表达攻击性等于当众情感“裸露”,这是婴儿行为的残留。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自重身份,不屑于这样做。

 

4、你把对早年成长环境的攻击,转移到了在此时此地的某些人身上。

 

当然还有很多冲突,因为一次音频课程的容量有限,所以我们以后再聊。

 

今天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意一心灵桃花源

    工作成瘾者一事业狂,根本上就是在逃避家庭的责任、逃避情感的冲突、逃避做失败父亲的体验!

    清意一心灵桃花源 回复 @13107005ldp慢成: 能不能工作、生活平衡些呢?狂,则代表过了,平衡就好!

  • 种豆南山下_vu

    对于 爽透不能行 人格的人,曾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

  • 1381366fupr

    老人文化优势的国家,肯定创造力大打折扣,因为被压抑了,懂了明白了

  • 13653178hbq

    最好讲点新的知识

  • Alice澳洲双语读书会

    能力因为被压抑显得有点弱的人,是匮乏型的;能力比较强但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是冲突型的。临床上绝大多数人,是匮乏加冲突的混合型的。

  • 13107005ldp慢成

    爽透不能型人格,我听着很有代入感⇒懦弱、被动、自恋…我知道是早年关系中的回应匮乏

  • 13653178hbq

    18集感觉在初级班里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