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独立抚养者:单亲妈妈不是单亲妈妈

15. 独立抚养者:单亲妈妈不是单亲妈妈

00:00
13:23

首先想说的是,“单亲妈妈”这个叫法有问题。从生物学上说,现在还没有克隆人的技术,所以任何已经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双亲,而不是单亲。心理上的很多东西,也是受遗传影响的,即使因为各种原因,父亲缺席,孩子仍然会受到父亲的基因的影响。所以,“单亲妈妈”应该改为“独立女性抚养者”。为行文方便,女性二字就省略了。

 

下面我们从8个方面,来谈谈独立抚养者可能面临的问题。

 

1、 未完成的你跟丈夫的“分离”。


这种分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离婚、丈夫因病去世等。

这些原因最终都导致一个相同的结果,就是你需要独立抚养孩子。

 

如果你在心理上没有完成跟丈夫的分离,就肯定会影响跟孩子的关系的品质。

 

有些女性可能会说,我不觉得“那个人”对我还有影响啊,但这是意识层面的,潜意识层面的影响可能仍然存在。

 

比如你如果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跟以前有点不一样,就有可能是未完全分离的表现。

 

一个关系的结束,需要充分“哀悼”。哀悼是清楚地确定某种丧失已经是既定事实,这可以消除潜意识里这个关系还在的幻想,使自己能够轻装上路。

 

哀悼仪式有时候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仪式可以非常个人化,比如在纸上写一段文字然后烧掉、找一个闺蜜聊聊、去一个对你们有意义的地方住几天,或者跟心理咨询师谈谈,等等。

 

充分哀悼后的状态是:你可以全力以赴活在当下、活在现在的关系中。

 

总的来说,一个人哀悼的能力,几乎等于ta成长的能力。更多的关于哀悼的内容,大家自己去查阅资料吧。

 

2、 过分向女性身份认同:自我压抑之后的委屈感

 

莎士比亚说: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

 

这个胡说八道不知道催眠了多少女人。


个体的以及文化层面的一个荒诞的歪曲认知,就是把能力本能化,意思是:某些能力只有女性才能有,另外一些能力只有男性才能有。

 

比如,女人强大做人、雷厉风行做事就不女人了,男人买菜做饭带孩子就不男人了,这些现象表面上已经有很大改变,但潜意识层面的改变却并不大,尤其是女性潜意识向弱小认同这个方面。

 

人不可以没有信念。在独立抚养孩子这件事情上,一个健康的信念是:你一定可以很好地胜任这件事情。

 

如果你不能胜任,那只有一种可能性:你压抑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或者说,你把这个能力“外包”给了你潜意识里幻想的一个男人。

 

本来可以轻松愉悦地完成的任务,却做得太艰难、太痛苦,也是你压抑了各种能力的证据。

 

或者说,你赋予快乐地带孩子以不负责任的、轻佻的意义,而艰难和痛苦的过程能够给你某种道德上的优越感。

 

还有,自我压抑后,做一点小的事情都会觉得委屈,这种委屈会通过攻击孩子来补偿:你让我委屈了,我也得让你委屈委屈。

 

再重复一遍已经讲过的内容:健康的男男女女都是雌雄同体的;一个有点女汉子气的女人,几乎可以肯定会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一位非心理学的老师总结过一句话,胜过心理学家的千言万语。她说:养育一个健康孩子的妈妈,应该是粗心而阳光的。粗心,对应的显然是男性的“愚笨和麻木”;女性的“无微不至”,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是母亲和孩子关系中矛盾的发源地。

 

3、 跟孩子的分离不能

 

养孩子的过程,是母亲逐渐退出的过程。如果母亲有未愈合的早年分离创伤,孩子的成长就会激活她的创伤,她就会用各种自己不能觉察的方式,阻止孩子的成长。

 

父亲的功能,是在母亲和孩子之间“插一脚”,避免母亲跟孩子关系过近。母亲跟孩子关系过近,会导致孩子成长变慢甚至不能。成长在任何意义上,都意味着心理上离妈妈越来越远。

 

对于独立抚养者来说,外在的“插一脚”没有了,这个任务就要自己亲自来完成。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相当于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但对于一个成长的很好的人来说,这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人天然自我边界清楚。

 

 

4、 用跟孩子的关系,替代其他关系

 

你可能以对孩子负责的名义,中断自己跟他人的友谊、放弃自己的爱好,全心全意只跟孩子在一起。

 

潜意识里,这包含一个“交易”:你的孩子也只能跟你玩,不可以有自己的“外交”空间。这种跟孩子没有“留白”的关系,会极大地妨碍孩子的社会化

 

5、 用悲情感动自己

 

人是容易对悲情上瘾的。悲情包含潜在的自我崇拜,并且也要求孩子对自己崇拜、感恩和顺从。

 

持续被悲情感动的母亲和孩子,智力处于压抑状态,双方都可能部分丧失应对现实的能力。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上,随时都要警惕自我感动、感动别人和被别人感动;因为感动的同时是智力剥夺,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和不可告“己”的目的。

 

6、 把对自己的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

 

你放弃对自己的期望,让孩子满足你的期望。孩子立即处于两难境地:满足你,ta就丧失了自我;不满足你,就攻击了ta最爱的人,产生强烈的内疚,即自我攻击。

 

7、 建立新的亲密关系中的低价值感,以及隐藏的对孩子的敌意。

 

独立抚养者会认为,在找男朋友这件事情上,自己的“竞争力”不如单身女性;这种低价值感,会导致对孩子的怨气,觉得孩子欠自己的。


其实,这种低价值感跟孩子的“拖累”没什么关系。低价值感的人,随便找个什么理由就能证明自己的低价值,孩子只是随手拉来的一个理由而已。

 

一个男人真爱你,或者你觉得自己值得被爱,男人不会太在意你有没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我见过几个例子,独立抚养者把有孩子转变成优势,“打败”了单身女孩。这种“胜利”所依靠的,是绝不自我攻击的彪悍人格。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你自己认为找一个男人,是抛弃自己的孩子;你把这个想法投射给孩子,认为孩子不同意你再找一个人。

 

投射的过程是这样的:你跟孩子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过度小心翼翼,或躲躲闪闪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都是你自己不确定的表现,孩子几乎本能地会觉察到你自我拒绝的那部分,然后代表你的这部分对你说“不”。

 

相反地,如果你温和而坚决地表达你的需要,孩子就会欣然同意你的想法。

 

你去发展自己的亲密关系,最终也符合孩子的利益。简单地说,三个人玩,是一个比两个人玩更大的舞台,这为以后孩子飞向星辰大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对自我成长的放弃:

 

你认为成长是孩子的事情,而不是自己的事情。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成长都是终身的事情。

 

你压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放弃了作为独立个体活着的价值,把自己仅仅看成孩子的保姆、厨师、司机、警卫员等,由此积累的怨气,会变成对孩子的敌意,可能时时、处处向孩子发泄。

 

当然,你现在在听这个课,是没有自我放弃的证据。让我趁机自我吹嘘一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1366fupr

    终于明白老子说的:不能选先进。感动背后是智力下降,有不可告人 不可告己的目的

  • 13107005ldp慢成

    独立抚养者 完成跟前任的“分离”。哀悼能力=成长能力。哀悼后的状态是:你可以全力以赴活在当下。好妈妈=粗心而阳光的。感动同时是智力剥夺,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和不可告“己”的目的。把对自己的期望,投射到孩子身上。建立新亲密关系中的低价值感。对自我成长的放弃。

  • 桃之夭夭窈窈

    这篇内容值得所有的女性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