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原生家庭:清理童年伤口,走上修复之路

3.1 原生家庭:清理童年伤口,走上修复之路

00:00
19:33

做了爸妈之后,很多人都会觉得迷茫、焦虑,面对养育和人生的种种难题,不知道从哪下手:


公众号信息碎片化,看文章的时候可能还用不到,等想用的时候文章又找不到了;


网上的育儿知识鱼龙混杂,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方法,可能根本就不适合你家孩子;


不同的博主、辣妈,分享的观点往往不同,甚至相反。

育儿这条探索的路上,很多爸妈也越来越觉得:想要系统性地获取育儿知识,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读书】。

可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还没正式开始读呢,就在「选书」这件事上犯了难。想了半天,纠结半天,最后还是去刷剧了……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困惑,那么《妈妈读书会》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丁香妈妈联合数家国内顶尖出版社,参考了十余位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的意见,以及数十位妈妈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 200 余本育儿书籍中,为你挑选了最经典、最有价值的 20 本。

并且请来了前央视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同时也是一位 7 岁女孩妈妈的李小萌老师,对这 20 本书进行领读,帮助你建立你的「育儿知识坐标系」,一起做不焦虑的爸妈。


Part 1 

大家好,我是李小萌,欢迎你们在丁香妈妈和我一起读书。

如今的我们,大多数为人父母之后,会想说,一定要比自己父母那一代做得好,但是随着自己孩子长大,问题增多,我们也常常会自我怀疑,好像没有那么自信。


在《天生非此》这本书里,我们也聊过,原生家庭很可能给人带去一些负面影响。很多时候父母的一些语言和行为伤害了我们,但他们也是无意识的,他们只是受到他们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而不自知。

你可以把原生家庭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想象成一次连环追尾的交通事故,不管你是不是愿意,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你自己家庭的负面影响,并且已经或者正在把这样的影响传递给你的孩子。

所以我想,为了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充满爱,没有创伤的童年,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到我们为止。


所以今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这本《原生家庭》,副标题就叫做「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她写下这本书是为了让更多人从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

那么,我们要如何修复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呢?这一次,我想从下面三个方面和你一起走这条修复之路:

第一: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是怎么被自己原生家庭影响的?

第二:怎么判断我们有没有受到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呢?

第三:如果原生家庭已经对我们造成了伤害,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修复受到的那些伤害?


Part 2 


想想你小时候,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对你说过:「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你是妈妈垃圾堆里捡来的」「怎么才考这么几分,这么笨像谁呀?」之类的话?

如果我们自己是小孩,听到这样的话是什么感觉?一定不会是积极正面的感觉,这些话像是重磅炸弹,把我们的自信、安全感炸得粉碎。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并不能像我们现在这样有很多途径去了解到很多新的儿童教育的方式和常识,他们依靠感觉和本能养孩子,教导孩子的时候也是用的比较古老的方法,比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这些貌似聪明的馊主意。


当然,作为父母,肯定是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放在我们父母的那个大环境下,他们能给我们的就是让我们吃饱穿暖,而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大概就没有多少精力去顾及。

所以我们的父母也觉得,对孩子说一些伤人的话,或者是揍几下,不过是教育孩子嘛,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呢?但实际上,那真的会在我们心里埋下恐惧的种子。

作为成年人,即便我们的心智都成熟了,我们也未必能察觉到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但是,这些种子很可能已经长成了无形的杂草,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侵入了我们的生活。

比如,我的很多朋友,现在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因为父母的伤害而自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的社会一直给我们灌输的观念。


我们会想,父母的发火或者责骂,肯定是我们自己做了坏事,不然父母不会那样对待我们,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所以长大之后,我们也相对难地去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会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感、不讨人喜欢或者一无是处,这就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暴力或者是否定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导致我们的自尊心受损。

说的有点沉重哈~不过话说回来,所有的父母都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我们在学习我们在学怎么做爸妈,我们依然会给孩子造成一些伤害。大部分的父母都朝孩子发过脾气,也打过或骂过孩子,管教孩子这也是难免的嘛,那这是不是就说明这些父母是不称职的?


也不能这么说。每一个爸爸妈妈之前都没有当过父母,也都是是普通人,所以也会犯错,只要平时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爱,大部分孩子是可以体谅和理解父母的。

那现在呢,已经是成年人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怒气气冲冲地想到原生家庭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或伤害,就去找父母清算旧账,而是要找出这些不经意间被我们埋在心里的杂草,并把它们除掉。


那如何判断我们有没有受到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我们来看几个方法。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与父母关系紧张的时候,但这一点并不能判断父母是不是伤害过你,那怎么判断是受了伤还是过于敏感了呢?

有几个问题,我来问问,你来想想,你只要在心里默默选择「是」或者「不是」,并且记下所有「是」的数量,有一个「是」就记一个数。


首先,我想请你回忆一下你小时候: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说过你很糟糕或者一无是处,他们打过你吗?是否经常打骂你,训斥你?

你的父母酗酒吗,你有没有因此迷茫、不安、恐惧过?

你的父母有没有因为什么原因对你不闻不问或者他们出现某些状况导致你要去照顾他们?

你是不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父母心怀畏惧,不敢表达你对他们的愤怒?


4 个问题,有几个答案是「是」 呢?如果全是「否」,那恭喜你,你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

其次呢,我们来想想长大成人以后,也用「是」或「不是」来回答:

你觉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具有伤害性或者毁灭性吗?

你会不会担心与他人过于亲密,他们就会伤害你、抛弃你?

你觉得别人会用糟糕的方式对待你吗?

弄清自己的身份、感受和愿望是不是很难?

你会担心别人了解你后就不再喜欢你了吗?

你会无缘无故地感受到愤怒或伤心吗?

你会觉得放松下来尽情玩乐很难吗?

你是完美主义者吗?


8 个问题,你又有几个答案是「是」呢?

上面一共 12 个问题,如果你「是」的数量加起来超过了 4 个,那么,也许你的原生家庭已经带给了你负面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去消灭这些负面的影响。


说到这儿你又会问,不是都说不要因为自己的问题去指责别人吗?我的这些负面情绪为什么要怪原生家庭呢?

是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去指责别人。但是,在小的时候,身体和心理还不成熟,心理承受力、理解力、自愈力都不像现在这样强,那个时候遭遇的不愉快的经历,你不需要自己来承担。如果你的父母给你了负面影响,那也需要他们来负责。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4 个步骤,来帮你修复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

第一步是释放内心的悲伤和愤怒。

很多人会以为走出原生家庭影响的第一步是原谅,原谅父母曾经的伤害。但其实原谅,并不能让你好受些,原谅只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假装一切都没发生过。

我们可以原谅,但应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后再去原谅。

很多人觉得愤怒是不好的情绪,也常常习惯性地压抑愤怒,但其实,愤怒是我们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正常反应,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途径去发泄愤怒。


下面就有 5 条管理愤怒的方法:

1. 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觉。愤怒和开心、喜悦一样,只是一种感受,无关对错。愤怒也许正在给你传递一个信号,比如你正在被利用,别人忽视了你的需求等等。

2. 表达出你的愤怒。将你的愤怒用合适方式,比如捶打枕头,假装与生气的对象对话,只有把怒火发泄了,才能平息愤怒。

3. 增加运动。跑步、游泳、骑车都是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你分泌内啡肽,释放内心的愤怒。

4. 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告诉自己,我很生气,我有权利生气,我并不会因为生气而变得不好。

5. 把愤怒转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从顺从父母的陈旧关系中解放出来。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为之负责的人——我们的父母,这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解放。


第二步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们都会对父母有强烈的感情,而让你受到伤害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往往会带给你 4 种不太愉快的感受,那就是:内疚、害怕、难过、愤怒。

我们可以先找到某些感受产生的原因。


比如说,当我知道自己令父母失望的时候,我感到难过,因为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又或者说,当我对父母发怒的时候,我感到害怕,因为如果我和父母抗争,我会失去他们。

你做了这些联想之后就会发现,你的很多感受其实来自于你的观念。有些观念是陈旧落后的,它衍生出了规矩,内心的感受命令你必须遵守这些规矩,这样,你的行为就被控制了。

因为你选择了去外地工作,没有选择考公务员,没有和亲戚介绍的对象结婚,或者做出和父母不同的选择,父母伤心难过的时候,请你告诉自己这不是你的错,你的父母有义务去自己平复自己的情绪,而你,没有义务仅仅是为了照顾父母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计划甚至人生。


我们要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从情感上独立,这不是要让你和父母断绝关系,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成为自己。

在你人生的道路上,父母的情绪与感受不应该是你选择道路的路标,你不能放弃自己的选择权。你人生的前进方向应该自己把握。


第三步是我们需要通过「自我界定」来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在照顾好自己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如果父母不喜欢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我们不需要为了他们改变自己,但同时呢,也要忍受他们对我们的不满。哪怕有些想法和父母一致,得到他们的肯定,我们仍有选择的权利以及质疑他们的自由。

很多人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利,是因为混淆了自我界定和自私之间的差别。自私就开启了他所有的愧疚感。他的反应取决于他人的认同,没有人反对、批评、厌恶,才会觉得自己不错,一旦有人提出意见或者批评,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怎么改变这个情况?

少做反应,多做回应。当我们仅凭情感做出反应时,我们就会把自己的情绪交到别人手上,给了别人掌控自己的权利。反应的对应面是回应,做出回应时,我们也在思考,不管父母或者他们对我们的评价如何,我们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不会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举个例子说,你拒绝你父母的要求,他们说你自私时,你怎么回应呢?是不是会为自己辩解,不,我没有,我一直在为你们着想,不管我做什么,你都不会满足的。其实这样回应仍然是由我们的反应引起的。很多人认为,如果发生冲突时不为自己辩护,他们的对手会认为他们是软弱的、好欺负的,其实,只有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才是冲突中的制胜法宝。


我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非辩护性回应,另一种是表明自身立场。

先说第一种非辩护性回应。

什么是非辩护性回应呢?简单来说就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比如回复对方「嗯,我现在知道了」「让我想想」「抱歉让你伤心了」「哦这样啊」,这些都是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一些非辩护性回应的句子。

我们再来说一说表明自身立场,这就需要明确自己的想法,什么是重要的,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哪些是可以商量的,哪些是不可以商量的。

你也许会说,我不知道要怎么做,我只是希望我的父母能开心,我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很多不懂拒绝的人也会有这样的烦恼,也经常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中。

打个比方,你想留在外地工作,父母觉得离家太远,希望你回家,找一个安稳点的工作。


那基本立场就有下面这三个:

一、我不愿意回家,我要在外面工作。

二、我愿意回家,但我要自己找工作。

三、我回家,且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那个安稳的工作。

你要做的,就从这些基本立场中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个选择,向父母表明自身的立场。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加上非辩护性回应的使用,明确自身的立场,让父母明白,哪些是我们愿意做的,哪些不是。当我们完成自我界定,也就是习惯做出回应而不是回应,明确表明自身想法和感受,对自己愿意做和不愿做的事情设定限额之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有所变化。


在消除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的时候,最后的一招是与父母对峙。

很多孩子会合理化父母带给我们的伤害,比如小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这次考试我没有考好,爸爸打我是应该的。但是我想告诉你,这些自责都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父母忽视你,嘲笑你,不爱你,都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为此负责,那些让你伤心自责的痛苦经历,都不是你的错,这些问题你的父母需要负责。


明白这一切应该由谁负责,是与父母对峙的前提。

那准备好了之后,就可以从容地和父母聊一聊自己童年时期那些让你受到伤害的往事,你可以告诉他们这些事情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和你们之间的关系。

你可以明确指明你们的关系中至今仍让你感到受伤的地方,并制定出新的基本规则。


对峙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要点:这是你曾经对我做的,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它是怎么影响我的生活的,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对峙,不是为了报复他们、惩罚他们,发泄我们的愤怒或者从他们身上找补偿,我们是为了直面他们,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告诉他们实情,为以后的关系定位。

我想大概没有那个能力,或者不愿意跟父母去对峙的,这好像并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什么用。我们很少去和父母沟通这些,为什么还要去这么做呢?

有句话说「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如果我们不解决与父母的恩怨,便会把这些负面情绪转移到配偶或者子女身上。

也许你不愿意当面对峙,那我们也可以选择写信的方式。对峙的过程可能是激烈的,也可能是平静的。父母对此的反应可能是感到抱歉,哦,原来你曾经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这么多伤害,也可能是无所谓的态度,这些事情值得你念叨这么久吗?又或者是不承认自己做过伤害你的事。

我希望你明白的是,父母的反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回应。对峙过后,你和父母的关系肯定会发生重大改变,可能往好处变,也可能往不好的方向变。

这些情况,在你对峙之前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但不论你与父母的关系发生哪种变化,重要的是,你的内心得到了修补,从今以后,你将会从负面的原生家庭中解脱,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Part 3


今天的话题有点沉重啊,我们来看看关于原生家庭,我们得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一,我们生活中碰到很多问题,其实都和原生家庭有关,这些伤害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甚至是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第二,正视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儿,甚至也会痛苦,但这对我们是有益的。

第三,为了从父母带给我们的负罪感和自我怀疑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通过释放内心的悲伤和愤怒、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自我界定、与跟父母对峙等几个步骤修复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


心理创伤的治愈过程和外科手术一样,我们必须要清理伤口,才能痊愈。

修复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并不会立马消失,但是只要我们有勇气,加上合适的方法,定然能从父母手中夺回属于我们的权利,到那个时候,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人生。


今天这本书就读到这里,我是李小萌,感谢你收听我的妈妈读书会。

也欢迎你在课程下方的笔记区和我交流你的读书心得,让我们一起成长,做不焦虑的爸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