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爱和自由:通俗易懂的蒙台梭利教育

2.1 爱和自由:通俗易懂的蒙台梭利教育

00:00
18:41

做了爸妈之后,很多人都会觉得迷茫、焦虑,面对养育和人生的种种难题,不知道从哪下手:


公众号信息碎片化,看文章的时候可能还用不到,等想用的时候文章又找不到了;


网上的育儿知识鱼龙混杂,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方法,可能根本就不适合你家孩子;


不同的博主、辣妈,分享的观点往往不同,甚至相反。

育儿这条探索的路上,很多爸妈也越来越觉得:想要系统性地获取育儿知识,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读书】。

可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还没正式开始读呢,就在「选书」这件事上犯了难。想了半天,纠结半天,最后还是去刷剧了……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困惑,那么《妈妈读书会》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丁香妈妈联合数家国内顶尖出版社,参考了十余位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的意见,以及数十位妈妈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 200 余本育儿书籍中,为你挑选了最经典、最有价值的 20 本。

并且请来了前央视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同时也是一位 7 岁女孩妈妈的李小萌老师,对这 20 本书进行领读,帮助你建立你的「育儿知识坐标系」,一起做不焦虑的爸妈。


Part 1


大家好!我是李小萌!欢迎你在丁香妈妈和我一起读书。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被《人物》杂志邀请去做了一个演讲,演讲当中我提到,每当身边有朋友怀孕了,我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选十本育儿书给她寄过去。

有网友就追着问书单,那我要告诉你呢,给不同的朋友,我寄的书不大一样,但是其中必定有一本是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这本《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出自中国推广蒙氏教育领军人物之一的孙瑞雪老师之手。

蒙台梭利,你大概听说过,就算没听说过,你也会在为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遇上蒙氏教育这个概念。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主张要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的教育观点。

在蒙台梭利的理论基础上,孙瑞雪结合了中国家庭、中国孩子的情况,就有了《爱和自由》这本书。


这本书,我自己是在坐月子的时候读的。

开始的时候,是为了学习怎么做妈妈,后来慢慢发现,随着这本书,我把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成长之路,也梳理了一遍,一些困惑解开了,一些伤痛抚平了。

所以,我常常会感叹,用心养育孩子,就是自己重新成长一次,用心爱孩子,就是用心爱自己一次。 


好啦,抒情归抒情,回到养育孩子那些琐碎而现实的问题,如果不得法,恐怕谁也都会抓瞎。

那比如说吧,看到孩子吃饭,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你一定一边想着人家说了「3 岁前是养成孩子独立吃饭能力的关键期」,一边又实在是看不下去,要么咆哮之后后悔,要么就是把自己憋出内伤。 

那么这些听着高大上的教育理念,能不能帮我们解决孩子不好好吃饭、乱发脾气这些问题呢?


接下来,咱们就从三个方面梳理一下《爱和自由》这本书的精华:

第一,理解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自己发展起来的;


第二, 什么是爱;


第三,什么是自由。



Part 2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第一个观点,也是蒙氏教育的核心就是:儿童是自己发展的。

简单来说,我们的孩子是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的,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全部来自大人的教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自身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出来的。

这是不是有点儿颠覆我们传统的认知,你也许会说,我辛辛苦苦地从 1、2、3、4 教到 100,带着他学完了 a、b、c、d ,怎么会说孩子是自己教育自己,那我天天忙活的都白做了?


其实这里并不是说我们教拼音、教数学这些知识点没有用,而是想说,孩子的成长是他内心开始走向成熟、走向独立了,不是指那些具体的技能。

你看很多少年班里的学生们,虽然他们在知识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但你依然会觉得他们是孩子,和我们身边成年人的状态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发展阶段造成的。


所以,孩子真正的成长,是孩子第一次跟你说这件事我可以自己做、是他吃到好吃的东西主动也让你尝一尝。你会发现,他懂得了表达自己,他从只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展为换一个角度看待世界。

而孩子的这种成长,就是源于内心的成长,是真正的成长,是来自自我的成长。


那么,孩子如果可以自己教育自己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当爸妈的就可以做甩手掌柜呢?

带娃怎么可能有这么简单的事儿,所谓的放养式佛系带娃,也不可能是真的不管。在孩子成长中,书中认为,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你想呀,我们给孩子学外语的时候,总是说要给孩子一个语言环境。不少孩子出了国,即便没有人给他上课,也会很快地掌握外语,这其实就是孩子在适当的环境里自我教育的作用。

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大人说话或者做某些动作,这其实是孩子无意识地在吸收外界的环境,就像语言环境一样,他们不仅是吸收好的,坏的也照单全收,所以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长大便会成为怎样的人。


那么,说到这儿,你可能又有问题了,我们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难道要孟母三迁吗? 

在书里,孙瑞雪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就是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


我们先说说如何给孩子充足的爱,就好像植物要有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有爱的家庭才会培养出有爱的孩子。

要想给孩子足够的爱,首先我们要转变一个想法。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我们越爱孩子,孩子就会越依赖我们,没有独立性。爱等于依赖,自由就是溺爱。


实际上,当我们学会理智地爱孩子的时候,我们越爱孩子,孩子越不依赖我们。

因为,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有足够多的安全感。


对安全感的解释有很多,我比较信服这样一个解释就是说,有安全感的人始终相信会有人愿意帮助他,相信事情再坏也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你的思维模式,是不是这样?也可以先简单判断你自己是不是一个比较有安全感的人。我们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具有这样的感觉和能力。


比如,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安全感越强的孩子,越会相对淡定,或者更容易安抚。

因为他们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的离开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爸爸妈妈还会回来。而且不管爸爸妈妈是否在身边,都是爱他的。

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爸妈离开之后就会一直哭闹,他会觉得,在陌生的环境里,只有爸妈才是安全的。如果他们不在就会恐慌。


没有在爱里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到处寻找爱,讨好别人,要么是完全封闭自己,拒绝任何一种爱。

那知道了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可是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呢?

在我们的传统语境下,打是疼,骂是爱。现在看,那真是对于父母不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自我开脱。


那究竟是什么爱呢?

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需求,他吵也好,闹也罢,那是他自身成长的需要。

爱是了解,也是理解,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他各种行为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跟孩子相处。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

我们常常会听到妈妈抱怨:自己孩子特别好动,出去摸爬滚打一天,身上没有一块是干净的, 大人不住地会提醒孩子「脏手不要擦在衣服上」「不要蹲在地上」「不要光着脚乱跑」……除了担心衣服脏了、孩子受伤,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精力旺盛,他对这个世界有着无尽的好奇心,他的各种行为,都是他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是他各方面发展的需求。我们认为的这些太吵、太闹、太脏、太乱,没有什么意义的活动,对孩子来讲却是身心综合发展的全部内容。


所以,当我们的心态转换了,对孩子的行为理解了,那再看见当孩子衣服脏了,你也就不那么排斥了,衣服脏了可以洗,错过了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损失才叫大,对不对。就像我女儿上幼儿园,如果一天回来衣服干干净净,那我才害怕,那说明活动不充分,好在,她也没有让我失望过。那你也会说,难道对孩子的行为就一点不干预吗?我遵循三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不破坏环境。除此之外,尽量允许孩子的探索。 


这样,不仅尊重了孩子的每个阶段的发展规律,也会让孩子明白,爸妈永远是他们坚实的后盾,是他们的避风港,是他们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只有得到了爱的满足,孩子才会有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保护伞。


给了孩子足够的爱,还不够,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还需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你会发现,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也更容易和我们闹矛盾。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一个走向独立的过程。他会为自己的独立去冒很多的险,进行各种探索,甚至是反抗。

有时候我们会跟孩子有冲突,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给予孩子充足的自由。而不敢给他们自由的原因,是我们不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看到孩子在做不对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特别着急地给他改正,急切地告诉他这是不对的,然后应该怎么做。但是想想我们自己,我们一路走来,听了多少过来人的经验,多少警告,到头来,还不是该犯错犯错,该吃苦吃苦,而那些犯过的错,吃过的苦,才是让我们记忆深刻的经验。


孩子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总是插手相助,他们把眼前的事儿是做对了,下一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他可能还要犯错,然后呢我们就会觉得上次都错了,这次怎么还错,孩子自己也会觉得我怎么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孩子的自信也被打击了。 

另外,孩子只有在自由、舒适的环境中才会选择做他自己愿意的事,他也只有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才能够深入其中,这种深入转变为专注,意志就开始形成。现在很多爸妈意识到这一点了,孩子专注地看书或者画画的时候,不会去干扰、命令、打断他们,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意志力是在自由的环境当中建立起来的。


那反过来会怎么样呢?

比如孩子刚拿出画笔画一个圈,你说不圆,画个小人,你说不像,甚至干脆自己示范一个,你一看,这孩子一定都不想画画了。控制的结果,反而是失控。因为他的意愿无法达成,他会觉得痛苦,注意力就开始转移,开始想象,用想象来弥补他不能得到的事情。一次很好的探索,就在大人的所谓善意的干预之下,中止了。


有一个关于控制的经典故事: 我觉得它应该成为做自己主人的经典事例。我们生活中有大量的情况跟它相像,同我们的生活是很符合的。

是说有一个小女孩平时是由保姆带。保姆平时带她的时候,她一动水龙头,保姆就说:“不要动,不可以动,会把衣服搞湿的。”每次呢都这样重复。每次都重复。那保姆肯定是怕麻烦,因为衣服湿了就要给她换,给她洗。

后来,这个小女孩到了外婆家去玩,外婆家有个花园,花园中间有一个喷水的喷头,小女孩非常想去动这个喷头,但她却停住了,外婆说:“你动呀!你怎么不去试试?”小女孩非常地矛盾,但她最后还是说:“噢,我不能。我不能动,我阿姨说我不能动。”


你看,她已经受到了约束和禁忌。她不能动这个东西。她想动,这是她的内心告诉她的。但她的内心已经不能起决定的作用了。她的外婆也不能起决定作用了。决定她的是她的保姆。

可是她外婆说:“哎呀,你的保姆不在!外婆允许你动!”她说:“不!我不能动!”就是说即便当保姆不在的时候,保姆这个人依然在控制这个孩子。那保姆进入她的心中,肉体化了。这个孩子做什么根本没有办法听到自己的声音,她只能听从大人的话,她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当一个人不能成为她自己的时候,就会出现矛盾、挣扎,痛苦也就产生了。

你看,这个小女孩很遵守保姆给她制定的「纪律」,她内心想动,但她的内心已经被他人管束和控制。


注意,不是自己控制自己。事实上,孩子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和同其他小朋友交往中自主地约定一些规则并且很好地遵守它,比如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等。

但这些规则应当是和孩子的发展相和谐的,是孩子在生活当中,在同小朋友游戏当中自己建立的,是促进他发展,和他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

这样的规则必须量少、严谨和科学,并且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去创造。这样的规则,孩子遵守起来才有乐趣。 


为什么说刚才这个事例是一个经典的事例呢?

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保姆和老师对他们来讲非常重要。

有研究显示,孩子到了 8 岁,还在崇拜或热爱他的老师。但到了初中,孩子就会慢慢开始去爱一个朋友,爱一个明星,到了高中,将去爱或暗中爱一个同学或心中的爱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是逐步褪去他的爱和效仿的位置的。


好了,你也许会问:OK,给孩子自由,那孩子不是就无法无天了?恰恰相反,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在任何环境都可以感知这个环境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

而那些刻意破坏规则的孩子,往往是在另外的环境里受到过压制,他一旦发现这个环境中没有人约束他,他就开始搞破坏,去发泄他自己。所谓真正的秩序感,是在被充分地尊重之后,内生出来的。 


我还想再给你讲一个有点老掉牙的故事,但是特别说明问题,当时这个故事就击中了我:

 在一个公园里,有一个妈妈正在给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买饼子。这个孩子呢抓住饼子死死不放,妈妈也抓住这个饼子不放说:「你吃不了这麽多,这样会浪费的。」可这个孩子就是抓着饼不放,说:「我能行,我能行。」可妈妈就是不给他。孩子很崩溃。这个母亲就认为这孩子怎么怎么自私,这么贪心,一个饼子吃不完,还要整个的。


在蒙太梭利幼儿园好多孩子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他要一个整块,不要半块。儿童对事请有一种「坚定地追求完美」的审美观。他的审美要求远远超过了成人,比如说厕所里的水有水锈,便池里有黄色的水锈,孩子就不上那个厕所。


当成人不理解孩子的某些做法,而孩子却哭着坚持的时候,甚至每天都在重复类似的情况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去问个为什么吗?为什么孩子会这样?难道是因为贪心?难道是想浪费?不!不要用这种消极的想法去想孩子。当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给孩子自由难道不是一个好办法吗?

所以,为什么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呢? 


Part 3 


关于爱和自由我努了很大的力讲到了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点:

第一:孩子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


第二:孩子成长的环境,最核心的两点就是爱和自由。爱,是孩子各方面成长的基础,孩子依靠我们的爱而获得安全感来发展自己。


自由,是孩子建立想象力、创造力、意志力等良好品质的另一个条件。爱和自由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在智力和精神上得到自然的发展,是最适合他们成长的。

为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成长、成才,有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认真想想,如果只能选一样,我们希望我们孩子拥有美好的品质,有一个幸福的生活。

那就让我们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按照自然法则,成为他们眼中的自己吧。


今天的这本书就读到这里了,我是李小萌,感谢你收听我的妈妈读书会。

也欢迎你在课程下方的笔记区和我交流你的读书心得,让我们一起成长,做不焦虑的爸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LICEjin

    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不破坏环境

  • 1563538tdgr

    所谓真正的秩序感,是在被充分的尊重之后内生出来的

    昆明老洪 回复 @1563538tdgr:

  • 有声的宛瑶

    老师讲得非常好!

  • qnt1pqu5rhzp0dkh671r

    感谢老师的精彩教育理念

  • 山海散人66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

  • 山海散人66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

  • 昆明老洪

  • 1595572dqpp

    男孩子现在5岁,他自己说他不想长大,想一直都是妈妈的小宝宝。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