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父母效能训练:放弃「完美」人设,做真实父母

1.1 父母效能训练:放弃「完美」人设,做真实父母

00:00
22:49

做了爸妈之后,很多人都会觉得迷茫、焦虑,面对养育和人生的种种难题,不知道从哪下手:


公众号信息碎片化,看文章的时候可能还用不到,等想用的时候文章又找不到了;


网上的育儿知识鱼龙混杂,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方法,可能根本就不适合你家孩子;


不同的博主、辣妈,分享的观点往往不同,甚至相反。

育儿这条探索的路上,很多爸妈也越来越觉得:想要系统性地获取育儿知识,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读书】。

可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还没正式开始读呢,就在「选书」这件事上犯了难。想了半天,纠结半天,最后还是去刷剧了……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困惑,那么《妈妈读书会》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丁香妈妈联合数家国内顶尖出版社,参考了十余位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的意见,以及数十位妈妈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 200 余本育儿书籍中,为你挑选了最经典、最有价值的 20 本。

并且请来了前央视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同时也是一位 7 岁女孩妈妈的李小萌老师,对这 20 本书进行领读,帮助你建立你的「育儿知识坐标系」,一起做不焦虑的爸妈。


Part 1 


提起跟孩子沟通这件事儿,很多妈妈都常常觉得很困惑。

我们看的各种育儿书里面 ,都写着要「完全尊重孩子」、「充分理解孩子」、「温和而坚定」等等,这些话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一点也不容易,对吗?


如果所有的事都顺从孩子的意思,我会担心她日后变得刁蛮任性。可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好好说,她又完全听不进去,要是一不小心吼了她,孩子是暂时老实了,可是我这个老母亲的心里又特别后悔内疚,生怕刚才的暴怒对娃造成什么心理伤害……

纠结着纠结着,咱们就在这个纠结内伤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你也有同款的焦虑,我就推荐你看看《PET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这本书,或许你能在书里找到一个更好的亲子沟通方法,帮你拿捏好跟孩子沟通的「度」。

为人父母也是需要练习的,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个训练。通过训练,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方式,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的紧密融洽。

这本书的作者是戈登教授,在书里详细地讲解了父母效能训练应该如何去进行,全世界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近 500 万的父母参与到这个训练中来。

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这本书,不仅很好地指导了我跟孩子的沟通,甚至在处理工作、跟家人沟通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好,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如何用 4 个步骤,成为更擅长跟孩子沟通的聪明爸妈:

第一,判断问题究竟属于谁?

第二,怎么让孩子主动说出更多的信息?

第三,怎么用「我信息」也就是 imessage 这种方式去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四,什么才是「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法?


Part 2 


在和孩子沟通前呢,我们需要完成一个观念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你其实不用帮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很喜欢的一个比喻就是,爸妈这个身份好像是一件「能力者外衣」,成为了爸爸妈妈,就穿上了这件外衣,我们不仅希望可以够帮孩子挡风遮雨,我们甚至希望自己变得无所不能。

可是回到现实世界,即便你是一个全职妈妈,在家里一天 24 小时地照顾孩子,孩子依旧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你也很可能在孩子各种各样的状况面前,常常是濒临崩溃。

这是因为你没有能力做一个好妈妈吗?当然不是。


在这里,我想告诉你,其实我们不需要一直穿着这件「能力者外衣」。直白一点说就是,我们并不需要帮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们应该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并不需要完全依赖父母。我们要学会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帮他们一把就行了。这样做也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对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那么,到底哪些问题需要孩子自己独立解决,哪些又需要我们帮他一把呢?让我们就选几个让每个妈妈都会头疼的问题吧,我们来看看怎么判断。


我们需要做的是首先区分问题是谁的。

比如说,你送孩子上学,孩子不愿意走但是你马上就要迟到了,你下班回家很累了孩子还缠着你给他讲故事,这类问题,就可以被称作是「父母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不是孩子的。为什么?因为如果不解决这件事,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干扰到我满足我自己需求,这就是我要去解决的问题。

但比如说孩子跟好朋友闹矛盾了,孩子的作业不会做这样的问题,这属于谁?对,这是属于孩子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它和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如果不解决,我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那这个问题就是「孩子的问题」,这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的,你最好是去引导他,而不是去替他解决这类问题。


我们再举个例子说,孩子说「我要吃糖」,但是你跟他说好了他不能吃太多糖,孩子因此心情低落,这是孩子的问题。但如果孩子因为要吃糖,在商店里面撒泼打滚,影响到你买东西,你不想让孩子这么做,那这就是你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能听明白吗?

当你将问题分成了「父母的问题」和「孩子的问题」去看待问题的时候,你跟孩子就需要各自去负责解决各自的问题了:

你的问题,你来主导解决,孩子的问题,孩子来主导解决。这时候,不仅是你的焦虑可以减半,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空间,有机会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主见的人。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了,孩子这么小,哪有什么能力解决问题呀?

其实我想说的是,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你就什么都不做了,就把孩子丢在一旁不管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嘛,他们会冲动,会不理智,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思考,陷在情绪里,这时候当然是需要我们来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具体怎么引导我们来说说。方法其实很多育儿书里都有提到,那就是积极倾听孩子的内心,听懂孩子的真正需求。

相信听到这儿,不少爸妈说了,我孩子话都不会说呢,稍有不开心只会哭,我连沟通都吃力,我怎么积极地倾听他?


这里我说一个我跟我女儿的故事吧。

有天晚上我女儿跟我说:「妈妈,我明天不想上学。」那天她因为疑似发烧已经在家休息一天了。遇到这种情况,相信你想说的可能跟我当时一样,比如说「怎么能不上学呢」、「你怎么能那么不懂事,都在家已经休息了一天了,还不上学能行吗」。

但那段时间我正好在看《父母效能》这本书,于是我准备尝试用积极倾听的方法,引导她表达她的想法跟感受。

于是我把前面那些话咽下去,然后我说:「哦,你不想去上学,是因为学校里有让你担心的事。」

没想到这句话就好像打开了女儿身上的一个开关,她就开始跟我说起了学校里面发生的一些事。我渐渐了解到她不想去上学,是因为想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她不喜欢总是必须和别人一起玩,或者她不喜欢被别人评价,她想躲开那些烦恼。

然后我明白仅仅是积极倾听是不够的,这个问题似乎她还没办法依靠自己去解决,那么我就开始表达我自己,我告诉她:「你每次说不想上学,妈妈听了心里都咯噔一下,因为妈妈既希望你上学,又不希望你委屈自己,我很为难。」


晚上睡觉的时候,女儿说:「我不想上学,咯噔。」我心里真的又跟着「咯噔」了一下,这孩子怎么了?

谁知她自顾自地玩起语言游戏:「我不想上学,咯噔……我不想上学,咯噔……我不想上学,妈妈心里咯噔……」

原来,尽管我们关于这个问题沟通了无数次,我也充分表达了我的坚持,但是孩子直到今天才真正感受到我着急的心情。

接下来,我女儿更神了,她唱起歌来,她说:「我需要朋友,但我不知该怎么做……我是一道光,我会照亮我的路……」

我当时都觉得不真实了。然后我又接茬儿说:「快乐和烦恼是我的两个好朋友,轮流陪伴我;永远只有快乐,那快乐就不再是快乐,永远只有烦恼,那就像太阳永不升起一样是不可能的。」


第二天,还没睁眼,我女儿就说了:「我不要上学。」

你能想象我的心情吗,得有多挫败。但是我坚持住了,只说我的感受,我说:「妈妈早上听你这么说,心里真是又咯噔了一下。」

接下来,女儿就吃早饭、洗漱、上校车,再也没有说不想上学这件事,只是在校车门口停下来,一只手伸向我,我迎上去,她握住了,然后放开,就上车走了。


说实话,我以前不相信一个小孩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总是告诉她要这么做、别那么做,帮她出各种主意。但是她唱的歌,让我知道了她已经有了思考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女儿不想去上学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我真的觉得很神奇。在我充分聆听她的过程中,她慢慢发现了,自己不想去上学,其实理由无非那么几个,并不是整个幼儿园、或整个这一天她都是难过的。所以她自己有了勇气去面对。


你可能会和我较劲说:可她还是有烦恼啊?她并不是没事了。但是你想想,这样的烦恼我们什么时候都可能会面对,都可能会有。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里,难道没有过因为不喜欢哪个老师,或者因为不喜欢哪个朋友而不开心吗? 

当孩子有了情绪的时候,重要的是倾听孩子,具体做法呢就是下面这两个:

第一,不要打断沟通,允许或者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

听到这里,你会说了,我从来没有不让孩子表达啊?

但是有的时候,你虽然在跟孩子说话,看似在宽慰他、实际上却是堵住了孩子情绪的出口。

比方说吧,孩子不开心了,你肯定会想办法去劝孩子、哄孩子,这时候你会说什么呢?

「哎呀,这种小事,不值得伤心了。」

「好了好了,放宽心,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不用担心,你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按我的话去做,肯定没问题。」


虽然表面上我们是在关心孩子,但这些话实际上表达出来的是你在否认坏情绪的影响,或者让孩子觉得你不喜欢他的情绪,孩子听了,很可能就不愿意跟你交流了。

这样的一些话语,作者把它们叫做沟通中的「绊脚石」。除了我们可以理解的像命令、责备、讽刺这些语言肯定会阻碍沟通,而很多时候像建议、赞美、同情、安慰也一样会成为绊脚石,阻碍沟通。

这样的「绊脚石」一共有 12 个,我也把这部分内容整理在了音频下方文字稿中的「精华笔记」区域,供你参考。

我们的目标是让沟通保持畅通,而不是被打断。所以要尽可能减少这些「绊脚石」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第二点,就是要接受你的孩子。

这你也许想说,我怎么会不接受我的孩子呢?我那么爱他!

那么,如果当你的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学」的时候,你能接受他的行为不让他去上学吗?

在不接受孩子的行为的时候,你要做的是减少负面、否定语言的传递,向孩子传达接受感,让孩子感受到你不接纳的是孩子的某一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表达看起来模棱两可的,太难了吧。书里也给了方法,要不怎么叫「训练手册」呢。

第一种方法就是保持沉默,比如你的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把太阳涂成了蓝色,这时候你忍住,什么都别说,那就给孩子一种「我做的事情是没有问题的」、「妈妈接受我做的事」这样的感觉。

但是,当孩子主动给你信号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你肯定没有办法继续保持沉默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就使用第二种方法,用一些简单的「敲门砖」语言来邀请孩子继续说下去。这种语言包括「给我讲讲」、「我想知道你的看法」等等,这可以很好地鼓励孩子们继续跟你交流。

当我们用「积极倾听」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开始自己思考了,他们会开始分析问题,并且提出不错的解决方法。


我要多说两句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小看我们的孩子,他比你想象中的更优秀。只有当你脱掉自己的「能力者外衣」,不再给孩子提出我们自认为好的建议,真正把自己摆在孩子的视角的时候,我们才能听懂孩子到底在说什么。


好了,我们解决完了孩子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那么接下来说说「父母的问题」。

「父母的问题」刚才说了,源于我们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说在我女儿说她不想上学这件事儿上,孩子的问题在于,她不想上学,因为学校有了烦心事,而我作为一个妈妈,问题在于我不想让我的女儿不去上学。

那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去回应?


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会说「你怎么不去上学呢」、「你应该去上学」这样的话。在这样回应时候呢,其实等于是忽视了孩子的情绪,直接作出了一个建议,告诉他该怎么做。

那孩子这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他们就会觉得不喜欢你的解决方案,产生逆反心理,会觉得你不信任他能解决这件事,还有就是,他必须要满足你的需求,忽视他自己的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爸爸妈妈在说「为什么我的孩子越来越不听我的话」、「为什么孩子们总是要反驳我的话」的原因。


当孩子的需求跟你的需求产生冲突的时候,要怎么表达?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我信息」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是拿我女儿不想上学的例子来说,我主动表达了我的心情,我传递了这样的「我信息」,我说,「我希望你上学」、「但我又不希望你委屈」、「我很为难」。

这样的话就让女儿明白了,妈妈在担心我,我不去上学,妈妈很难受。而如果我说:「你应该去上学」,这时候呢,她只会觉得她说错了话,妈妈不喜欢。


同时,如果孩子对你的情感表达还是不为所动,你可以主动说说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就像我刚才说的「妈妈心里咯噔了一下」、「妈妈很为难」,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他们真的会认真地考虑「妈妈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么大的一个影响。


听到这是不是你觉得已经学会了如何去解决我们「父母的问题」以及「孩子的问题」。那么,有的爸妈会说,该做的我都做了,我的孩子还是我行我素,没有任何改变,你这套方法不行。


其实我想说呢,有冲突很正常,它会从鸡毛蒜皮的意见不合,演变成激烈的斗争。这都是很难避免的,因为孩子跟我们的需求不可能总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为什么那么焦虑,是因为我们在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冲突的发生,却忽视了如何解决冲突,这才是直接影响亲子关系的部分。

爸妈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最后的结果无非是两种:经过爸妈坚持不懈的劝说,孩子屈服于爸妈的权威,爸妈赢得最终的胜利;又或者,爸妈经受不住孩子的撒泼打滚,后退一步,孩子赢得了这场冲突的胜利。

这两种结局,真的有人最终获胜吗?


当我们用权力去逼迫孩子放弃自己的需求的时候,孩子就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机会,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没有主见,也没有机会去发展自控力。

而一个孩子总是胜利的家庭,这些孩子学会的是如何用脾气控制他们的爸妈,他们会知道如何索取,无法控制自己,冲动任性,认为自己的需求比任何人的需求都重要,就这样慢慢成长为一个自私又自我的人,这恐怕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很多爸妈深陷在这两种结局之中,先是一味忍让,等孩子的行为忍无可忍之后,又冲孩子发火,然后又陷入自己是不是伤了孩子的无限懊悔当中,恶性循环。

实际上,我们仔细想想,亲子关系不是一场非输既赢的比赛,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没有输家」的方法。


「没有输家」要怎么做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也参与到决策中来。在做跟孩子有关的决定之前,先问问他的意见。孩子作为决策者,执行力就会大大提升,孩子也希望共同做的这个方案能够实施成功。

比如说书里就提到一个案例,下雨天小女孩珍妮不想穿雨衣出门,她妈妈就这样跟她沟通的:「你看,现在外面下雨了,你不想穿雨衣,但是我和你爸爸又希望你穿雨衣,这个矛盾你想怎么解决呢?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都开心的方法吗?」

小女孩想了很久,就说:「我不想穿雨衣是因为我觉得我的雨衣很难看,那让我穿妈妈的旧雨衣出门吧。」于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就出门了。


你看,没有什么比家长与孩子共同解决冲突更让人开心了,双方无需使用压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去努力。

这个方法传递给孩子的是,爸妈认为他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同样重要,并且信任他能够体谅父母的需求。你看,父母的态度不但是尊重孩子的需求,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需求,这就是双方需求都得以满足的解决方法,双方都是赢家。


你可不要觉得这个方法只对懂道理的大孩子有用,书里的很多例子都证明,其实从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个方法了。


Part 3 


好了,关于父母效能的介绍就到这里了,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实践一下这本书里亲子沟通的 4 个方法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你替孩子解决,分清楚这是「父母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锻炼孩子自主性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轻你的焦虑。


第二,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倾听的方式给到积极的引导,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方案。


第三,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说更多的「我信息」去描述我们的情绪,而不是用「你信息」去评价或指责孩子的行为。


第四,亲子之间的冲突是很正常的,不要害怕冲突,积极寻找平衡点,总能找到实现双赢的方法。


作为新手爸妈,我们经常想给孩子最好的,怕他们犯错走弯路,但我们的过分介入,有时候却不知不觉地剥夺了他们自己去经历自己人生的可能,让我们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对自己的需求负责,但是孩子的路,就让他们自己走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人说看了父母效能手册,了解了沟通中的绊脚石,简直都不会跟孩子说话了,这也是我曾经碰到的问题。我要告诉你,今天我们讲的,都是当孩子或我们自己有情绪的时候该怎么做。如果大家其乐融融的,那交流起来就尽可以放松自然啦。


今天这本书就读到儿,我是李小萌,感谢你收听我的妈妈读书会。

也欢迎你在课程下方的笔记区和我交流你的读书心得,让我们一起成长,做不焦虑的爸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0406ytki

    你好老师,我还在喜欢玩手机,我现在很焦虑,他现在上高一

  • 听友198669049

    我的孩子是个男孩,12岁了,其实他的本性并不怀,但是总觉得脾气特别极端,稍稍有一点不顺心就会发脾气,每次发脾气时不能说不能劝,因为他会变本加厉的爆发,每次都是等他冷静后才敢和他沟通,但是事后孩子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请问主播我该怎么处理呢?真的很头痛!

    我爱夏小兰 回复 @听友198669049: 你可以去听听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我想可能对你有帮助。

  • 起早贪黑cwj

    1喜点是多少钱?

  • 水果里有鱼

    读懂孩子,很有效

  • 徐潇箬22

    学习

  • 似水年华jq

    非常清晰,详细,老师读的真好

  • 2nisox1hfb3ps7r1o71h

    心囊这.::::

  • 1380406ytki

    你好老师,我孩子现在上高一,喜欢玩手机

    1331695yidi 回复 @1380406ytki: 孩子都喜欢玩手机

  • 1884618csdq

    对我来说非常值得学习

  • 叶子兴学国学

    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