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15章讲解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15章讲解解读

00:00
11:45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川。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释;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川。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见解微妙而且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正因为他深藏不露无法了解,所以只好勉强用下面一些比喻来将他描述:缓慢谨慎的样子,像冬天走过结冰的河一样。

豫:大象,走路慢。这里指的是全神贯注,集中力量,谨慎做事,发扬“匠人精神”。

 

犹呵,其若畏四邻 

犹:猴的一种,警觉性很高;

小心谨慎的状态,好像害怕四周的邻居一样。

儒家“慎独”——无论有没有人来监督,也要谨慎为人与做事。

领导者做事应三思而行,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行。

 

涣呵,其若凌释 

轻松流散开,像冰块一样消融。

涣:散开,涣然冰释。

悟道之人心里的纠结和郁闷像冰块一样融化、流散开了,心理状态变得很轻松。

另一层含义,是高明的领导者,不会强行教化员工,而是润物细无声,将公司文化如冰块一样慢慢地融化和改变。

 

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 

敦厚像没有雕刻的木头一样;像浑浊的水一样看不清是明亮还是阴暗。

这里是说,悟道之人是处于一种大智若愚的质朴的状态中的。

 

(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 

(宽阔啊,像中空的山谷。)真正处于混沌状态的智者,安静下来就可以清净。

浊:混沌的状态,形容人的心中没有形名之分、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在生活和管理工作中,心越沉静,越能发现问题。

 

安以动之徐生。 

从安静的状态中动起来,就会显出生机。

有道之人会进入混沌状态,心中没有形名之分,心中平静,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再去做事,就很容易把事情做成。

王阳明“龙场悟道”,平定宁王叛乱大概就是这种状态。

 

保此道者不欲盈。 

一直保有“道”的人,总是不想把自己做到最“满”。

悟道之人放下了对“盈”的执迷,坦然、踏实地去做事,把心态放低,反而能自然而然地把事情做到最好。

“盈”本身就是一种幻象,换个角度看,便不是你眼中的“盈”了。

唐太宗说过一句话:“……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能量是守恒的,领导者自己的欲望过多,为自己捞取过多,所领导的员工也就获得的越少。

 

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 

因为悟道之人不想做到丰盈极致的状态,所以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自己。

破旧和不圆满也是幻象。不需要追求别人眼中的完满。

有条件的放弃一些虚幻的东西,集中精力做好根本的事情。

举例一:当一些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开始求大求全、求盈的时候,往往就是企业负面的开始。苹果很强,但是仍然专注在电脑,手机,求专不求全,有条件的放弃一些,是一种大智慧。

 

【解析】

本章紧接前章,对悟道之士作了具体描写。老子称赞得道之人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懂得运用普遍规律来处理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因得道之人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有很强的静定功夫。他们表面上清静无为,而实质上蕴藏着极大的能量,他们极富创造性,只是不愿显山露水。他们静谧幽深,难以测识。因而得道之士的精神境界,要远远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

孔子从老子哪儿回来说:“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老聃,真吾师也!”

 

【引申】

最后,老子指出得道之人不会满足,只有不满足,才能不断前进,不断更新。这里老子所说的满足,并非是欲望上的满足、对声色犬马的追逐,而是在对道的探索,在对自身品行的磨砺上。正如儒家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道”的呈现是不断变化的,故而得道之人也应不据“道”,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处世方式。

 

霍光是汉朝名臣,汉武帝临终之前,将汉昭帝托付于他,他忠心辅佐昭帝,昭帝英年早逝之后又废弃了荒唐无道的昌邑王,迎立汉宣帝,为西汉的中兴奠定了基础。而他做官中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端谨、慎重。

 

汉武帝时,大臣经常被降职、迁谪,早上还冠冕堂皇,晚上就身陷大狱的人数不胜数。霍光看惯了这种血雨腥风,变得十分谦谨。他从来不做任何可能出格的事儿,行事完全按照程序来办,甚至进门先迈哪个腿,进门走几步都有自己的一套,绝不会出现例外。霍光并非一日两日如此,在他侍奉汉武帝的二十几年间日日如此。史书说霍光前后出入宫林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错误,连一代雄主汉武帝都夸他行为端正。

 

巫蛊案之后,卫太子被江充逼死,汉武帝决定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并计划令霍光辅政。武帝将霍光招至官中,令宫中画师画《周公辅成士朝诸侯图》赐给霍光。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

 

霍光辅政后,兢兢业业,以国家社稷为重。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对外也注意缓和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这些措施使汉朝逐渐走出汉武帝晚期穷兵黩武的阴影,国力逐渐恢复。后来,汉昭帝英年早逝,霍光迎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唐无道,只知道嬉戏享乐,霍光为了江山社稷,同其他大臣商议决定废除刘贺,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继承帝位,即汉宣帝。正是霍光的辅佐和正确的废立使西汉实现了后来的中兴,人们将其与商代贤相伊尹共称为“伊霍”。

 

霍光侍奉武帝之时端正谨慎,辅佐昭帝之时,尽忠职守,但到了汉宣帝之时,事情却发生了改变。此时,霍光通过废立之事,完全掌握了政权,其在朝廷之内的权势已经无人能比,他的地位也已经没有人能够撼动了,连汉宣帝和他在一起都会“如芒在背”。

 

汉宣帝在民间之时,已经有了妻子。登上帝位以后,他打算立原配许氏为妻,但霍光家族却坚持汉宣帝立霍光的小女儿为妻,被汉宣帝谢绝后,霍光又以汉宣帝岳父许广汉属服刑人员为由,刑期中不得封,排挤许氏。后来为了达到目的,霍光妻子教唆御医,下毒将许皇后害死。而后,霍光小女儿霍成君进宫被立为皇后。汉宣帝碍于霍家的权势,也不敢深究许皇后死因。

 

汉宣帝十九岁即位,聪明刚毅,又深知民间疾苦,早该亲政,霍光却一直把持着大权。其间虽然有过上表要求还政,但汉宣帝知道这只是试探,没有同意,霍光果然也没有坚持,继续辅政。霍光其实也觉察到了自己家族声势显赫,却岌岌可危,他曾问自己的儿子、侄孙们在自己死后,有无安身之策。可惜权力总是让人迷惑,他不仅没能及时退却,反而极力培养自家的势力,他的儿子、侄孙、女婿、孙女婿个个身居要职,朋党一气。

 

公元前68年三月,霍光病死,谥封为“宣成候”。霍氏家族不仅权力大、声势大,而其极其器张,行为不法,使“君主蓄积愤怒于上,吏民蓄积怨气于下”。一次霍家的奴仆和御史府的奴仆争斗,霍家的仆人们冲击御史府,要拆掉大门,御史叩头谢罪他们才离去,可见其嚣张跋扈到极致。

 

汉宣帝掌握权力后不久,就开始了人事调整,逐步剥夺霍家势力军权。同时很多霍家曾经的过错被翻了出来,上奏其不法的事越来越多,甚至当初许皇后的死因也被重新提出来。霍家集团人人惶恐不安。霍山认为:“事已至此,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于是霍家密谋发动政变。但汉宣帝早有准备,政变以失败告终;因此案牵连被诛灭者数千家。霍皇后也被废,关押于昭台宫,不久自杀。

 

《尚书。大禹谟》中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霍光一生谦谨端正,能在汉武帝面前做到毫无差池,可见其心思之缜密。然而,他却不能治齐其家,使家人不知收敛、谨慎,反而骄奢不法,气势逼人。结果,他身死不久,家族便遭受屠戮,徒令后人叹息。其兴在于不满,其败在于过盈,老子端谨、不满之道,真可谓安身避祸良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58751222

    你有出书吗?简单易懂很好👍

    听友258751222 回复 @听友258751222: 能和你联系吗?18906026990

  • Ly米粒Ly精灵熊

    老师辛苦了!致敬! “俨兮其若客”中的“俨”指衣冠整齐、外表严肃庄重。

  • 薇心123456

    主播讲的很好,我很喜欢听。

  • 晔林1

    感恩!您播讲得非常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读dan。

  • 平平_67

    用道有方,有意不完美(敝而不成)也是一种力量!

  • 祖茹蕙_谦恭信敏_祖尚

    老子,姓老!春秋战国时候没有李这个姓氏!!!老聃,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