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从零开始,了解“云”

02 从零开始,了解“云”

00:00
29:50

本讲要点 

1. 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2. 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3. SaaS、PaaS、IaaS 

4. 云市场的痛点及未来

正文 

2009年云盘概念开始进入人们视野,云储存的便捷和大容量让实体磁盘黯然失色,这背后其实就是云计算在暗暗发力。比如2018年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达2135亿元,这个庞大的交易额背后,是阿里云在支撑。

可以看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市场营销、轨道交通……不论企业规模是小是大,传统的企业管理运营模式都已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只有更安全、可靠、便捷的系统才能够支持当下及未来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计算应运而生。

互联网名词层出不穷,虽然“云”早已不是新鲜的概念,但诸如云计算、云服务、SaaS、PaaS等等一系列名词还是让不少非专业人士看得云里雾里,随后便望而却步。

云究竟是什么,云、云计算、云服务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互联网IT巨头和传统通信设备厂商已纷纷进入的云产业,创业者能否再从中分得一杯羹?

深响对此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探查和分析,让“看热闹”的外行也能一窥内行才知的“门道”。

首先,就来说说 “云”到底是什么?

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人们用“云”的形象来代表互联网这个新兴事物。那时的互联网在人们意识中是未知的事物,如同高高在上的云朵一样,非实体,不可控,并且飘忽不定。

即使是它开始成为一个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用语,并且和技术挂上钩,对大部分人来说,它依然是个抽象的概念。因为这种带有比喻色彩的名词虽然很形象,也很有趣,但同时确实容易让人陷入迷茫。

2007年,IBM引入“云计算”的概念后,一切都开始变得明晰。目前人们普遍也将“云”等同于“云计算”。

在这之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给出了一个业界认同率较高的定义,这个定义比较专业,它是这样说的: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其中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以及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者很少的交互。

仅从定义来看,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没能理解云计算是什么。

其实,用通俗的话语来解释,云计算其实就是由某家厂商提供一个平台,每个人都能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资源放在上面,同时这些集中管理起来的资源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分配给平台上的每个人使用。

从广义来讲云计算是一种模式,从狭义来说,云计算是一种技术体系,它跟一系列专业技术相关,包括计算机、虚拟化、算法、代码等等。

大企业资源庞大繁杂需要强大硬件来管理,中小企业虽然资源不多,但仍然需要一个价格更为低廉同时还能便捷使用的方法来存储和管理。云计算出现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对资源进行更好的管理。

对于平台来说,集中管理资源不难做到,但是想要实现动态分配资源,那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互联网用户庞大而且需求各异,如何才能在最快时间内满足所有用户需求呢?这有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要做到的是随用随取,也就是要实现时间上的灵活;

其次,用户的需求有很大不同,极大空间极小空间都有人需要,想要满足这一点就必须做到空间上也灵活。

传统的物理设备当然无法做到时间及空间上的灵活取用,因此虚拟化这一技术出现了,这些问题由虚拟化软件即可轻松解决。

但虚拟化软件仍需人工配置和调度,此时一个能够自动配置虚拟电脑的算法便免去了庞大且繁复的人工操作,这种操作被称为“池化”,或者“云化”,云计算也就是在这时“正式上线”。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云计算又是怎么回事?

创建于1999年的Salesforce算是云计算领域的首批推动者。Salesforce的业务是向用户提供一个客户关系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不同于传统的软件,它是可以随需应用的。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定制一个应用程序,企业不用自己购买软件再自己安装,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应用。


这样的改变对企业用户来说是个既方便又便宜的好方法。用户无需再花大价钱购买硬件、开发软件、管理后台便可迅速上手开始使用,因此可节约下来一大笔成本。

Salesforce的创始人,通过将软件带入云端这样具有革命性的思维以及各种活动吸引到大量媒体和业界关注。在业内企业还在销售本地安装更新的软件的时候,Salesforce就成功把云的概念带入人们视野,同时也将软件行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发展到现在,云计算能带来什么好处,电商企业最是清楚。

在21世纪的头几年,那会儿天猫双十一还没出现,美国的“黑五”大促销在一个时间段内聚集了大量用户。暴增的用户给亚马逊的网站以及服务器带来了巨大压力,以至于亚马逊当时不得不去采购更多的服务器,并且建更多的数据中心来维持运营。

但在“黑五”结束后,这些新添置的设备们就被闲置了下来,一次性花的大价钱也只能在那几天派上用场。成本太高。

这时候云计算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有限的成本不仅解决了自身的问题,还能将这一平台的部分位置卖给别人用,可谓是一箭双雕的举措。

根据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自2009年以来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高达2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8.5%,是2009年市场规模的4.4倍。Gartner预测未来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仍将继续下去。

2009年,在IBM、EMC、Intel等跨国厂商吧寻找市场的目光投向全世界的时候,中国的云计算发展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2009年5月22日,中国第一届云计算大会开幕,此时的“云计算”对于国内来讲还是一个备受怀疑的新鲜名词,除了阿里之外的腾讯、百度对云计算的发展前景也并没有寄予过多期望。

于是阿里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始了自己的云计算之路。

或许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仅仅过去了1年,阿里云系统便成功了。另一大巨头华为也在彼时准备进入这一领域,开始研究自己的云计算技术。以UCloud、青云QingCloud为代表的初创型厂商接连诞生,越来越多的人看好云计算的价值,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开始萌发。

随着阿里云获得了初步成功,外资云计算服务商开始布局中国市场的时候,腾讯云也开始准备了。2013年9月,腾讯宣布腾讯云面向全社会开放,中国的云计算逐步进入了繁荣阶段:
一时间江湖上开始“群雄并起”,即使是跟进较为迟缓的厂商们也是野心勃勃,期望在未来几年能在此领域坐上“王座”。

中国云计算发展十年,当下云计算市场已然非常稳定和成熟,格局也显现了出来。云计算开始逐渐从技术走向服务。

目前,云有三种模式,它们分别是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

其中,公有云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提供的用户能够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可通过互联网使用,在整个开放的公有网络中提供服务,使用成本很低,或者甚至是免费的。

公有云作为一个支撑平台,还能够整合上游的服务,比如增值业务和广告,为提供者和下游最终用户,打造新的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它能够让客户访问和共享基本的计算机基础设施,其中包括硬件、存储和带宽等资源。

由于组织可以访问服务提供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因此他们无需担心自己做安装和维护。

但公有云的缺点在于,它通常不能满足许多安全法规。因为不同的服务器驻留在多个国家,具有各种安全法规。而且网络问题可能发生在流量峰值期间。另外,虽然公有云按需付费很划算,但在移动大量数据的时候,费用会激增。

那第二种形式,私有云,它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所以安全性和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控制。

但是私有云的问题在于安装成本很高。此外,私有云的高度安全性可能会使得从远程位置访问变得很困难。

由于安全和控制原因,大部分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业将会把公有云和私有云两种服务方式结合起来,也就是混合云模式。

公有云只会向用户使用的资源收费,在处理需求高峰的时候,这就能成为一个非常便宜的方式。同时混合云也为其他目的的弹性需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比如,灾难恢复。这意味着私有云把公有云作为灾难转移的平台,并在需要的时候去使用它。

混合云非常具有成本效益,但因为设置复杂和难以维护的原因,在开发混合云的时候,基础设施之间也会出现兼容性的问题。

云计算从狭义看是技术,但技术终究是要“变身”为产品,为人所用,创造价值。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分为三种,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也叫做IaaS、平台即服务,简称是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也就是SaaS三种。

其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它面向的是企业及开发者,为用户提供计算机基础设施服务,这包括支撑所有应用程序所必须的服务器、存储等等一系列硬件设备,交付物具体包括计算、存储及网络。它如同地基一般在最底层作为支撑。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在最底层支撑,上层的系统、应用程序什么的都不可能存在。

如今云服务商可以提供给企业用户这些基础设施,公司想要运行一些企业的应用不用再支付高额费用去购买服务器,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租用这些硬件设施即可。租比买的成本就低得多了,而且企业也不用担心日后设备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IaaS都是几大巨头的垄断格局。因为IaaS是需要前期大量“烧钱”投入基础技术研发和实践的,除了巨头型企业,中小型公司没有财力根本玩不转。

根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从全球来看,亚马逊AWS、微软、阿里云和谷歌分别位列份额的前四位,其中亚马逊AWS在全球市场中稳坐头把交椅,份额占比达51.8%。

冲进全球排行榜前三的阿里云,占据着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的半壁江山,根据IDC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调研结果数据显示,阿里云市场份额为43%,超过了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四家公司市场份额总和。

在这样的垄断格局下,其他服务厂商进入的壁垒就变得非常之高。巨头公司在资源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想要突出重围,二线IaaS服务商就必须得另辟蹊径。

云计算提供的第二种服务模式,是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

它是每个人都能够接触到的,面向对象不仅包括是企业还包括个人。从网页进入接受服务,不论是娱乐或是商务用,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进入这一层。

这类服务公司向用户交付的是真实可见的软件应用,用户无需购买软件再进行本地安装更新,只需要付出租金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些基于网络的软件,就能够实现企业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

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它的市场份额比其他两种服务的总和都要大。业内预测SaaS的市场规模在未来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随着底层技术的成熟,未来将会有更多新玩家进入SaaS领域,SaaS也将成为备受创业者青睐的领域,从而进入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

SaaS服务分为通用型和行业垂直型,通用型SaaS中CRM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其次比较热门的是OA和HR。2017年行业垂直型SaaS中零售、视频、教育方向最受青睐,视频云是当前公有云的热点。

从目前SaaS各厂商占据市场份额来看,SaaS领域市场空间仍是巨大的。2017年销售收入排名前十的厂商,他们的销售总和也只占整体市场的43%,可以说SaaS领域十家总和都比不过IaaS领域的阿里云一家。
垂直领域众多,竞争格局分散,这使得不少传统软件企业迅速转型加入,同时初创型服务商也是层出不穷。

最后一种服务模式PaaS,平台即服务。


它处于中间层,主要面向对象为开发者,它向开发者提供某种单项能力,比如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通信、语音识别及图像识别等等。还有的企业,会为开发者提供开发应用的方案,一个公司的所有开发项都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另外,这个平台还会把多项开发方案集中,这样一来既节省了企业在硬件上的开销,也能让开发者工作更便捷,分散的各个部门合作也更方便。

PaaS市场份额相比于前两种服务模式,规模较小,但从增速上看,从2017年起,我国PaaS市场规模超过了云服务市场的整体规模。

IaaS层的巨头企业们所能提供的服务在性能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以价格取胜的方式也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因此IaaS企业会有向PaaS层拓展的趋势,PaaS和IaaS间隔将会逐渐模糊。

因为PaaS面向开发者,所以它比起IaaS层向垂直领域发展的空间余地就会更大,各家自由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目前各垂直领域都还未出现拥有绝对优势的领导者,因此在某一个垂直领域提供优质的差异化服务将成为服务商发展的方向。

三层云计算服务公司的玩家各有不同,未来三层服务会有融合的趋势,并且三个层次间界限将会逐渐模糊。

云市场一片大好,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痛点:

其中之一就是盲目建设。
从无锡联手IBM创建全球第一个商业云计算中心开始,全国多地纷纷开始筹划建设云数据中心,但这从中有不少都是盲目的“跟从者”。

浪潮曾对全国数十个云计算中心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多地都已斥巨资建成云系统,但事实上资源利用效率却不足20%,无数云数据中心成为了形象工程,成为了只有展示作用的“云数据展览馆”。这样的盲目建设带动的可能只有当地旅游小幅发展,带来的问题却是一大堆,并且还都难以挽回。资源浪费、一轮又一轮无效的投资,投入的资金和热情一样,来得快,去无踪。

除了盲目建设,推广慢、企业仍不了解是云计算发展的第二大痛点。

云计算在国内的发展仅有10年之久,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宣传推广都仍在发展中。云计算目前多是运用在政务领域,而在其他大多数人,尤其是中小企业眼中云计算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由于多数企业用户不了解云计算,因此存在疑虑的现象就会十分普遍。

根据埃森哲调查统计显示,只有不到20%的受访企业在使用公有云服务,而多数企业则是更倾向使用私有云,让云为自己单独使用而构建,自己能够对数据、安全性做到最直接有效的控制。大企业“家大业大”用私有云也无可厚非,但中小企业的境况是完全不同的。他们自身的发展没有必要去建设一个自己的数据中心,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建设运营这样一个数据中心。

关于云计算发展,第三个痛点就是怎么保证安全。

在RightScale公司对IT专业人员的调查中,受访者提出云计算的头号挑战便是安全性的问题。

不仅是IT部门的员工对此忧心忡忡,网络安全专家对此更加关注。2018年调查发现,90%的安全专业人员都在关注云计算安全问题,他们主要担心的问题是数据丢失和泄漏、数据隐私、以及违反保密性。

目前我国与云计算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的监管体系都不健全,没有法律作为保障用户难免会担心自己权益受损。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从云计算诞生之时就被提上问题榜首,但解决方式仍不明确。

云计算发展的最后一个痛点是专业人才短缺。

云计算的概念很火,但真正懂得云计算的人并不多。由于云计算进入国内视野不过才10年,技术和一系列基础性的建设都来自于国外,云计算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极大。

但人才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够解决的。

在云计算、云服务概念大热之后,又有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名词出现,就是云生态。

关于云生态,目前公认的概念解释是:云生态是一个系统,是指由从事云计算产业的云构建商、云提供商和云服务商以及个体组成的系统平台。

系统内引领者由一个或多个在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企业担任,其他合作方都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彼此之间生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云生态体系发展路径分为四种模式:


(1)应用市场模式 
生态体系中的各方都希望能够互利互惠,实现这一点最好的方式之一便是应用市场模式。

由IaaS提供商搭建起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其他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都可以聚集自这一平台上。在这种模式下,各方的合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和体现,产生聚合效应;用户也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获取到一站式服务,用户粘性因此而增加。

国外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 云平台以及Salesforce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青云QINGCLOUD、UCLOUD也选择应用市场模式来发展,可见,当前应用市场模式才是云生态发展的主流模式。

(2)跨界融合模式 
什么是跨界融合?这里的“跨界”,事实上指的就是企业采取硬软件一体化服务的战略,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内代表是华为企业云。

同时拥有坚实的硬件技术和丰富的资源,这样的厂商和云计算有种天生的契合度。硬件是云计算的基础,软件是云计算的核心,在同时拥有这两项时投身云计算则极易出现协同效应,同时也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

云计算一直以来都是华为的核心发展部分之一,硬软件一体化这样的差异化服务,为华为在云计算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华为企业云聚焦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电信网络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云计算解决方案以及终端战略,形成“云管端”(云计算、网络、终端)的端到端 ICT 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华为企业云获得一站式服务体验。�
另外,华为也正通过其口碑极好的终端产品,向众多的终端消费者提供着强大的云服务,这些都是众多云服务厂商无法做到的。

(3)垂直场景化PaaS生态 
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长尾化是发展必然趋势,各行各业里规模各异的企业对于云的需求将会变得更加日常和普遍,因此各垂直行业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中小企业增长迅猛,这意味着场景化服务潜在市场的巨大。在各垂直行业主打场景化云服务的厂商看准了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开始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

这一模式下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提供直播云服务为主的七牛。专注于打造场景PaaS的七牛云其核心优势是在保证为企业用户带来基础设施方面服务的同时,不断提供更多新开发的、能够使直播体验更好的应用功能。�


这些功能聚集在同一平台上,企业用户可以结合自身要求按需自由选择。例如为秒拍、美拍、唱吧等应用提供了云端录制、实时美颜、动态水印、连麦对讲、屏幕录制等功能,为熊猫TV解决了在户外场景中视频清晰度低、画面抖动、音画难同步等一系列问题。

垂直场景化PaaS目前仍处于爆发初期,未来几年提供垂直行业场景化云服务的厂商也将会迅猛增长。企业只要能抓住某一垂直领域的空窗期,并在之后做到技术不断研发、服务不断提升完善,就能够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中胜出。

(4)基于Docker打造PaaS平台 

场景化PaaS市场已经处于爆发初期,而在这背后存在着一个通用型云技术——Docker 容器技术。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用通俗的话语来解释,Docker就是一个负责打包的平台,开发者们开发构建的应用程序可以和相关依赖关系一起打包在一个像集装箱一样的容器中,如此一来这些程序就能够更方便快捷运送到其他机器上。

Docker在云计算领域备受关注,国外厂商,比如微软正在Docker方面进行研发实践。在国内,有代表性的则是一些初创型企业,如提供金融行业解决方案的博云,提升应用弹性和交付效率的轻量级PaaS数人云等。基于Docker打造的PaaS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企业当前应用架构难以支持未来发展的问题,因此基于Docker的PaaS很可能将成为主流,更多创业公司都将涉足此领域。

业内都说2018年是云计算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但事实上云计算的发展还远未完成。这项技术在未来仍然有更多能力为用户提供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整个行业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着。2019年云计算的发展会有哪些要点?下面不妨来做个大猜想。

第一个猜想:用户将更加倾向于一站式服务
从多家厂商购买多种服务,对企业用户来说也算是件麻烦事。有什么办法能够实现更加便捷的要求?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口碑和研发实力也较强的厂商将会成为未来众多用户的首选。�


第二个猜想,云计算的安全性加强。

�未来云服务提供商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数据安全问题,这是所有用户的痛点,也是当前一部分人对快速发展的云计算担忧和怀疑之处。未来能够提供受大众认可的安全性解决方案,将会成为云服务厂商的一项强劲的竞争力。


第三,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

尽管2018年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未来这两者与云计算的关联度将会更加紧密,未来在传统行业的应用也将会有巨大增长空间。这种增长不仅会改变某个行业,更有可能改变人类的日常生活,这些新技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最后,云生态中要求供应商多种资源支持。
未来,企业用户作为某一云生态闭环中的一员,在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时除了通用标准化的产品之外,还会希望得到更多资源支持。如企业期望获得更多金融资源、客户资源、合作伙伴资源来拓展业务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因此未来提供单一产品、仍游离在生态圈外的企业将不会得到用户青睐,因此而受到巨大冲击。

经济学杂志中有一段话这样描述云计算的未来:云计算的承诺是革命性的,它将会更便宜,它将保持软件跟上潮流并且它将鼓励更多的合作。

云计算的征途依然漫长,但云计算绝不是昙花一现的事物。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预测,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云计算的市场依然是巨大的。

众多云计算的用户此刻正在接触、认知、熟悉和使用云计算的道路上行进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秋小木

    我一个打工仔不知道在听个啥

  • 钢铁侠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