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学习的终极秘密是什么?求助科学哲学宗教,颠覆5个认知脑洞,终于找到了

10,学习的终极秘密是什么?求助科学哲学宗教,颠覆5个认知脑洞,终于找到了

00:00
10:39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的第一性原理课程,让我们一起认知升级。

这节课我们主要聊一聊学习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学习的第一性原理 


之前我们研究了目前市面上对学习第一性原理的资料,很不巧,没有找到满意的。简洁普世的,不证自明的第一性原理。

那我们如何找到学习的第一性原理呢?

第一板斧:回归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获得智慧。


第二板斧,求助科学哲学宗教。

对于科学与哲学而言,一个思维模型,没办法证伪的前提下,就暂时可以做为第一性原理。对于宗教而言,则刚好相反,所有宗教一开始就是创世这类终极探讨,一开始就不需要证伪,一开始就假设正确,宗教一开始就是基于第一性原理,不证自明的前提。这个用演绎法到极致的前提,然后演化出无数的宗教经典经文,后人只需要信这个不证自明的前提,

宗教的不证自明的前提,就是类似欧几里德的几何公理,欧几里德的公理是关于平面几何领域的。不同的是,宗教的前提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奥秘真相的。

我求助的是佛法,是禅。


第三板斧,打破认知障碍,找到认知奇点。


之前我们探讨了目前学习认知的边界与问题,提出了学习的黑暗森林三条法则。范式跨越窘境法则、领域迁移窘境法则、门槛提升窘境法则。

我们来思考下,这些认知的边界与隐含假设是什么?如何来打破这些认知障碍呢?


认知边界与隐含假设 


综合之前所有关于学习的认知,一共总结有这么五条隐含假设。

第一条隐含假设,由于时间上限、三大黑暗森林法则等原因,我们假设可能找不到一个好的普世的,适应所有时代的,适应所有范式的,适应所有领域的学习思维模型。同样也可能找不到一个普世所有人,包括精英、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也包括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不识字的人,没读书的人,文盲的学习思维模型。我们假设找不到一个完美的学习思维模型,因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假设永远只能找到一个有缺陷、暂时适应当下、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型。

这条的认知边界在哪里?我们需要打破完美与缺陷的边界。


第二条隐含假设,由于知识信息爆炸、范式转移等原因,我们假设人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更新的过程。再深挖一下,我们假设人的学习是从出生开始,无知到有知的一个学习过程。

是的,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吗?从小时候开始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然后工作,一直不停的学习,一直不停的变得更有知识,懂得更多。对于精英而言,终身学习真的不是口号,而成为了必须。

这条的认知边界在哪里?我们需要打破空与有的边界。


第三条隐含假设,学习的本质是获得智慧,智慧需要人通过学习外部更多的知识信息,通过刻意练习等方式才能转化为自身的智慧。也就是说我们假设通过学习获得智慧需要人输入外部知识信息才能形成。

这条的认知边界在哪里?我们需要打破内与外的边界。


第四条隐含假设,假设智慧是人通过学习一点一点增加的。

是的,我们每个人不是都这么认为的吗?一点点的努力学习,一点点的刻意练习,实践,然后能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的智慧。

这条的认知边界在哪里?我们需要打破整体与局部的边界。


第五条隐含假设,假设因为个体差异,通过学习获得智慧是需要一定门槛的。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与需求,门槛不同。比如文盲与大学生相比获得智慧是有门槛的,比如有的人觉得自己不适合学英语,怎么都学不会,有的人觉得自己不是编程的料,一看到就头大。有的人适合做运营,一做就上手很快等等。有的人不爱学习,但是喜欢经商。

这条的认知边界在哪里?我们需要打破平等与差别的边界。


如何找到认知奇点? 


学习的本质是获得智慧,我们基于本质去思考,以佛法作为前提,来看看佛法怎么认知的。


我们来看第一条假设,我们需要打破完美与缺陷的边界。我们假设找不到一个普世的,适应所有时代,所有领域与所有人的学习思维模型。假设找不到一个完美的学习思维模型,因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假设永远只能找到一个有缺陷、暂时适应当下、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型。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人人都有这个完美的圆满的智慧,而且通过修行,人人都可以恢复这个完美的圆满的智慧。注意,是恢复人人本来就有的智慧。


我们来看第二条假设,我们需要打破空与有的边界。我们假设人的学习是从出生开始,无知到有知的一个学习过程。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人一开始就是有知,只不过被无明业障遮盖,所以变得无知。但是绝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一开始就是有知的状态。所以在佛法里,学习的过程,不是从无知到有知。是从有知到有知,只不过要去掉中间的无明业障。


我们来看第三条假设,我们需要打破内与外的边界。我们假设人通过学习获得智慧需要人输入外部知识信息才能获得。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人一开始就具足圆满的智慧,一开始就是拥有完美的智慧,智慧不需要输入外部知识信息才能获得,在佛法里智慧是本具,是本来就有,一直都在。


我们来看第四条假设,我们需要打破整体与局部的边界。我们假设智慧是人通过学习一点一点增加的。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智慧是个整体,不是分割的。一会就全会,不会就全不会。


我们来看第五条假设,我们需要打破平等与差别的边界。我们假设因为个体差异,通过学习获得智慧需要一定的门槛。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不是获得智慧,是恢复智慧,人人都有,这个都有的智慧没有门槛,没有差异,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每个人智慧被无明业障遮盖的情况不同。


学习的第一性原理 


看完这五条假设,我们看看佛法里有没有解决所有学习问题的东西呢?有,就是佛的智慧,又叫一切种智。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到了第七天睹明星而悟道。大彻大悟。 讲了这几句话。“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意思就是,就是好奇怪啊!所以感叹,每人都完全具足佛的智慧,都充满的,本来就是个佛,我们大家不但有佛的智慧,还有佛的功德,一切具备没有欠缺。“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既然一切人都是佛,个个都是佛,普通人为什么不变成佛呢?有个东西把自己挡住了。所有的思想、感情,能够知道的,都叫妄想,被这个妄想的东西挡住了。只因妄想执着,所以不能成佛。

佛陀把他所开悟的真谛,一语道破,原来所有众生都是平等无异,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现在我们因有妄想执着,真心被根本烦恼,贪瞋痴三毒遮蔽了,做出来的事都是颠倒的,所以沉沦苦海,在六道轮回。


佛法里智慧的名词很多,也有各种分类,这里我介绍三个概念,根本智,后得智,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就是佛智,佛尽知诸法总相、别相故,名为一切种智。 就是根本智跟后得智圆满了,是一不是二,所以叫一切种智,这佛所证得的。

根本智, 了知一切诸法总相之智。又名如理智、无分别智、正智、真智等,即符合真理无分别之真智,由于它生一切法乐,出一切功德大悲大慈之根本,所以叫做根本智。根本智是佛教的核心法理,是佛陀宣讲的宇宙人生真相。佛陀说:“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即是对根本智的解释,世间万物,无有分别,分别之相于物,无分别之相于心,即是根本智。

后得智由根本智所引,能了知依他如幻之境,分别一切差别相之智,故又称如量智、权智,或俗智,分别智。

我们这个世间的各领域的知识技巧,你如果得到了根本智之后,一接触你就会,可以说能到达一闻千悟。


根本智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后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教化众生。

佛经上打个比方说明,应知如虚空,是无分别智,于中现色像,后得智亦尔。

意思就是根本智就像虚空一样,在空中出现的种种色像,就像后得智一样。

根本智与后得智,不是割裂的,是一个整体,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一切种智而做的说明。


那我们既然人人智慧具足,只是因为妄想执着,所以我们的智慧被遮盖住了,有种种的烦恼。

这个是整个佛教的精髓,是佛陀证悟到的宇宙人生真相。这个也是演绎法里不证自明的前提。

现在我们可以推导出,学习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恢复根本智,用禅宗的说法,就叫明心见性。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聊聊明心见性。

欢迎你把课程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一起认知升级。

感谢你的订阅和分享,我们下节课程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光速2号

    老师,你讲的学习第一性原理,如何解决孩子没有学习兴趣问题?如何推导出模拟体验效果比读文字效果好?

    工作禅 回复 @光速2号: 如何导出模拟体验效果比读文字效果好?这个问题,我理解是你看到学习金字塔的一个研究结果。这个科学研究很有参考价值,但是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也有不少优秀的人把阅读作为最好的方式。找到适合个体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 光速2号

    谢谢老师的解答,您有没有关于学习第一性原理的讨论群?我想一起交流一下

    工作禅 回复 @光速2号: 请加小助手微信nn1657056680:备注喜马

  • 光速2号

    听了您讲的全部,仍然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