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自我过滤】讲话时如何用旁观者视角帮助自己

39【自我过滤】讲话时如何用旁观者视角帮助自己

00:00
13:3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老虎老师宋晓阳。欢迎来到《如何成为职场表达高手》。这一讲咱们接着聊,即兴讲话。


即兴讲话时,每个人出现的问题各有不同。我的一个学生在公司做中层领导,他是一个急性子,脑子快,嘴巴快,给下属开会的时候,常常由于说话不过脑子,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的下属不满他的出口伤人,找到上级领导反映情况。为此学生找到了我,经过一番对话,我发现他说话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词不达意”,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一着急起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要说的话在脑子里想都不想就说出来。我们之间的谈话,我先录了音。聊了十分钟之后播放给她听,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其中有三四处他都让我暂停播放,进一步跟我解释他的真实本意。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这么说,“他那个人说话不过脑子”。这句话指的就是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信心没有过滤就说出去了,轻则得罪人,重责成事故。祸从口出,这四个字就是最好的例证了。今天老虎老师就来跟您说一说如何避免因为过于耿,直造成祸从口出的问题。 


你需要了解信息的自我过滤,搞清楚讲话时“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个学术概念,自我过滤。


什么是自我过滤?过滤,通过某一个装置,将一些流动的液体进行提纯、净化的过程。说话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对于从自己嘴巴里说出去的话,也会进行过滤的。这个过滤器的筛子眼大,主讲人就容易说错话,筛子眼小,表述起来则会更加精准。其实从专业角度上来讲,这叫信息过滤。完成信息过滤的行为是主讲人自己,所以严谨地说可以称之为信息的自我过滤。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信息的自我过滤呢?这一流程分为这三步。


第一步:先想后说很重要


听到这个方法你肯定会觉得奇怪,谁说话不是先想后说。老虎老师的答案是,那可不一定。你老妈让你洗手,叫你马上去吃晚饭,你拿着手机刷抖音,看的正起劲,老妈高声的喊了两嗓子:“吃饭了,说了好几遍,也不吭声,又玩手机呢。”这时候你一定嘴巴上答应着,手机却没有放下了,“来了,知道了!”你的这几声答应保准是没过脑子就说出来的。


其实不过脑子说话,一个是你的注意力被占用,分身乏术。还有一种情况是缺乏意识,不懂得在说话前说话过程中,一个人是需要进行自我过滤的。一个说话严谨的人,一般来说嘴巴上说第一句话,脑子里想的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内容。说话时语速一定不会很快,边想边说的情况下表达起来,一般是这样的:


“今天我主要想介绍一下我们最新的通风系统。一般的写字楼是一个楼层一个温度的,我们设计的通风系统是按照区域设定的,比如这三四平米可以是25度,那边三四平米可以是29度……”


在说第一句话,“今天我主要想介绍一下我们最新的通风系统”时,主讲人的脑子里需要盘算的是第二句的内容。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说到哪就说什么,或者是说一句再去想下一句。准确地来说,应该是想一句,说一句,甚至是想两句,说一句。


对于毫无经验的人来说,一下子进入先想后说的表达状态有点难。所以一开始自我训练的时候,还可以把语速,也就是说把速度降下来,想一句说一句,想一句说一句,不要怕慢,这样先把表述的准确这一关先过了。


第二步:话语质量需保证 


即兴讲话不仅仅难在说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到不踩雷,别说错话的问题。这就必须提到了一个专业名词了,话语质量。其实话语质量是指一个人说话用词准确,表述准确,语态准确。


我重点来说一下,前边两个用词准确和表述准确。第一个用词准确,是大家在即兴讲话中出错率最高的。汉语中近义词同义词实在是太多了。每个人脑子里储备的词汇量各不相同,每个人对于词汇的理解多多少少也会存在差异,由于教育程度的不同,这也是很正常的。


这诸多的差异,最终都会影响到主讲人即兴讲话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即兴讲话的情况下,需要主讲人在思考、准备、使用词汇时都是瞬间调取的,想着用最合适的词儿来进行表达,一旦词汇不多,同类型的词储备不够丰富,对于词汇的认知错误,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所以在最初的自我训练实在话与质量这一块,重点要放在词汇的积累和使用上。如果词汇用错了,表达的基本意思一定会变形的。


除了用词准确之外,话语质量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表述准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习惯,有的人喜欢说长句子,有的人喜欢说短句子,有的人喜欢书面语表达,有的人喜欢说大白话。


老虎老师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特别喜欢说“之”这个字。比如,今天我给大家来解读一张新闻图片,来看这座大厦设计之新颖,结构之巧妙,特别难得,学生自身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么喜欢用之这个字,直到我把他的一个作业里面说了十个之字的记录拿出来,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还有一个学生超级喜欢说“这个”,比如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保温杯。保温杯的这个材料是由这个双层的材料制作的……12秒的音频中学生说了20个“这个”。


当然口头禅是比较明显能够听出来的问题,还有一个隐性的问题有时候容易被忽视,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语。我的一个学生在做即兴口语表达作业的时候,怎么听都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一开始我就找不出来问题出在哪。后来我就用了一个笨招,把他的作业一句一句地听,一个重大的发现有了,他喜欢在句子与句子衔接时习惯性地使用转折词。虽然听上去大概其那个意思也是那个意思,但是就是听着别扭。 


介绍一则食品安全的新闻时,他是这么说的。从这条新闻中我们发现食品安全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洼地,但即便是挖地也要走进去察看。


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这样,从这条新闻中我们发现,食品安全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一个洼地,即便是挖地也要走进去查看。


两个句子就差了一个字,“但”。有的人会说听不出来有什么不同,是得单独拿出来一句话感觉不明显。如果让他说个五分钟,你就会发现同一个意思,它的习惯性转折表述起来让人听着就是不好明白。 说完了前两步我们来说一下,第三步区分“大我”和“小我”。


我要知道你在说话的时候是不是总有一个人干扰着你这个人,你自个。说起来似乎有些神神秘秘其实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还真是两个人在干活,一个是“大我”,一个是“小我”。


为什么会有“大我”和“小我”两个“我”的存在?


比如领导开会说,目前公司需要加强人员的进一步管理,打卡系统开始升级。作为部门主任领导让你表个态,你嘴上说打卡系统升级好,心里却在想,领导您是不用打卡,我们这些小罗罗可是需要打的。升级,升什么级。茶水间的咖啡机坏了那么久,申请买个新的,到现在也没有买!


心里有反应的那个你,就是“小我”。嘴巴上迎合领导的你,就是“大我”。其实在职场上每个人都会有“大我”和“小我”两个分裂角色的,“大我”负责外部展现,“小我”负责内部审查,更为重要的是“小我”的行动,应对突发的速度必须要快于“大我”,否则就把“大我”置于危险境地了。


比如公司开会已被领导叫起来,就新产品的宣推计划发表意见,你心里对宣推计划不满意,但是一开始就泼冷水显然不合适。 


一开口你这么说,这个循推进话,我打80分。说到这儿,你发现负责宣推的同事面露不悦,这时你的“小我”就会发挥作用,提醒“大我”改变用词策略。你会这么说了。其实最初我是打了85分的,因为一个小问题让我改成了80分,这个小问题是……你进行了解释。


在这个过程当中,“小我”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察言观色,要给“大我”输出一个警示,警示要求“大我”改变说话的一个策略。你如果按照之前的策略说下去,一定会得罪人的。你此时必须改变策略,这是“小我”发挥作用的重要的一个体现。“小我”给了信号,“大我”接收到了信号之后立刻干嘛?改变了策略,使得你“小我”发现的警示最终外化发挥了作用。


即兴讲话时“大我”和“小我”需要相互照顾,“大我”负责社会身份的表达,“小我”需要做好秘书工作。“小我”在信息过滤的过程中担负着多种作用,选择什么词汇,词汇的情感色彩。


说起这说一句,比如你批评下属做事不认真,你可以说他不靠谱,你甚至可以说他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你还可以说它缺少专业精神。你看三种你都说的是下属做事不靠谱不认真,但是表述出来的这种情感截然不同,不靠谱比较轻一点,相对来说,说的最狠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除此之外,还有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语义表述的精准与否。这些都是大我在表达时小我需要承担的任务。所以说信息的自我过滤大小我都需要的。


好了,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即兴讲话的时候需要信息的自我过滤,一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就是先想后说很重要,第二步话语质量需保证,第三部“大我”“小我”要知道。


小作业: 

说一下今天的作业,在即兴讲话的时候,今天的这三步运用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在信息的自我过滤中,提高自己的即兴讲话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隋欣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讲话的时候善于利用旁观者的视角,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好方法!

    老虎老师宋晓阳 回复 @隋欣益: 谢谢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