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口语修辞】如何让普通人听懂专业内容

22 【口语修辞】如何让普通人听懂专业内容

00:00
14:28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老虎老师宋晓阳。欢迎来到《如何成为职场表达高手》。今天我跟您聊一聊口语修辞,如何让普通人听得懂专业内容。

老虎老师曾经为一家国内顶尖的学术单位做语言培训工作,课上做小练习的时候,一位研究人员提到了一个学术概念,数据挖掘。

关于这个概念,接下来他做出这样的解释,他是这样说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点外卖的时候,你点的什么菜都会被平台记录下来。前天是红烧牛肉面,昨天是宫爆鸡丁盖饭,今天是麻辣烫,你还经常在一些菜品后面做备注,要求商家加麻加辣,不放香菜。作为用户,你的消费内容和消费细节都会被数据记录,同时也会成为数据挖掘时的研究内容之一。

总结点评的时候我说:带有一定专业内容的表达,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让不懂这个专业的普通人可以不费力得听得懂。


如何才能让普通人听得懂专业内容呢?这就需要主讲人在内容讲解时注意口语修辞的使用了。

刚才讲到的那位研究员,他在解释数据挖掘比较学术性的概念是就用了“类比”的口语修辞方法,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经常发生的消费行为——点外卖,来介绍了数据的形成过程,以及什么样的数据会成为数据挖掘的抓取内容。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消除了专业概念带给听众认知上的距离感。

专业性的修辞手法非常丰富,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掌握起来有点困难。老虎老师把专业化的口语修辞手法与职场表达这一特定场景相结合,在这里介绍三种适合职场语言表达的口语修辞方法。

第一种方法:比喻


你在生活中见到用比喻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在新闻报道领域当中记者这个群体了。因为新闻记者采访对象中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占大多数,为了能让专业人员说的话,普通观众看新闻的时候一遍就能听得懂。

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或者是采访时,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要做好翻译工作,也就是说做好专业内容的转化工作,这其中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比喻。

央视记者何盈在一次候鸟直播时采访了一位鸟类专家,何盈问:为什么早晨我们必须离黑顶鹤这个群体这么远?

专家说:清晨黑顶鹤的体温没有上来,如果我们贸然的去接近它,对它的身体会造成影响,尽量不要去干扰它。

听专家这么一说,何盈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不是有点像咱们人早上睡觉正睡得香,突然有人给你掀被子,或者是啪拍你一下,给你一激灵,是不是鹤在清晨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是它最敏感的时候?

专家听何盈这么解释,很快地做了一个回应,连续说了三个对。

专家在回答何盈提问的时候,他的本意其实就是要进行科普性质的解释,可是专家的解释还是有些太学术化了,毕竟普通老百姓对鸟类的生活还是不了解的。这时候何盈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以比喻的形式说出来,把鹤比作了人,观众瞬间就明白了什么意思。记者何盈把自己对于专家所讲的内容进行了一个通俗化的讲解。

利用比喻这一修辞方法的关键之处就是要找关联,专业性的事物现象,A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是现象B,这两者之间需要存在必然的联系。

比如何盈用我们人类早上睡觉时被拍醒的现象,来解释早晨的黑顶鹤。这两者之间必然联系是什么呢?



都是早上;都是睡着的时候;都是被人干扰的情况下醒过来。以上这三点使得合营的比喻使用恰当,帮助观众容易理解专业化的内容。

第二种方法:类比


关于类比的专业解释,特别的学术范儿,老虎老师给大家说一说。类比是说根据两个或者是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关系上的相同或者是不同,推出他们在别的属性、上关系上也可能相同,或者是不同的判断。



理解起来有点费劲,听老虎老师接下来给你解释。


看上去要做类比的话,那是需要一大片复杂、严谨的论证过程的。口语表达环境中,这个可以用吗?当然可以。

其实说起来,类比的方法在职场表达中经常会用到。比如说,介绍公司的最新产品,尤其是那些高专业化、科技性、技术性比较强的新产品,对于一些新技术新体验没有任何认知的用户来说,想要去理解主讲人对于新产品的表述,只能通过自己已有产品的体验来进行理解,对吧?

举个例子,今日头条在推出新的社交APP多闪的时候,为了方便用户理解新产品的优势,主讲人介绍时就结合了大家已经熟悉的抖音,以及其他社交APP的操作功能,她是这样说的:


过去我们分享的路径是用手机的原生相机拍摄图片或者是视频,然后用修图软件处理之后,最后再放到社交平台上发布出来。这就意味着,分享是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结果,这其实是社交压力的一个体现。这种分享的核心目标是维持人设,而不是真的记录、分享我们的生活。


那么从设计上,我们希望用户能够最快速地实现对于生活的记录和分享,把之前需要好几步才能完成的流程压缩到一个APP内,打开多闪最中心的按钮就是拍摄,拍完之后一键发送。这样你分享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短的决策流程,顾虑更少,也不需要考虑人设分享的压力更小。

好了,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口语修辞表达的策略。多闪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减少分享的社交压力。怎么说才能让我们去了解多闪是可以减少社交压力的视频产品,这一部分,主讲人就采用了类比的方法,从以往的产品使用路径由此带来的社交压力,引入到了多闪这款产品可以解决的社交压力问题上。

比喻、类比是我们在职场表达中口语修辞中经常可以使用到的,其实还有一种方法运用得当,效果特别棒,那就是夸张。

第三种方法:夸张

夸张是故意用一些比较夸大的表述来描述或者是形容事物,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听众的想象力,进一步的加强主讲人说话的力量感。


职场表达中夸张手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鼓动性和煽动性,夸张的手法由于强势有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对于听众的强刺激作用。对于观众理解你的专业内容更加直观、有效、形象又生动,帮助观众自动的打通任督二脉,快速地进入到理解的通道上来。

Ted有一期演讲题目是“群体性孤独”,主要分享的是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微信与微博了,社交网络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建立起了联系,沟通也看似越来越简单,我们是否因此摆脱孤独了?演讲中,主讲人有这样的两句话,都使用了夸张手法。


第一句:我相信并且想要向大家证明,我们正在放任科技,它将我们带入歧途。第二句,我们正在为自己挖陷阱,这个陷阱无疑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会影响和自己的联系。


这两句话当中的“放任”、“歧途”、“挖陷阱”,这些夸张手法的使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立刻引起观众对于她所讲内容的关注。他用这些词目的是刺激观众。


在职场这样相对比较严肃的场景下,夸张手法的使用原则是什么?适度。一旦超越了某些底线,小到项目无法进行,大到公司命运陷入暴风骤雨之中,保证夸张手法使用的原则相对来说比较好判断。不要在事实上夸张夸张的使用方法在修辞上,而不是事实本身。

其实专业化内容的呈现还需要考虑的就是场景和文体。

首先,涉及到的就是你把专业内容讲给谁听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听众,你所要使用的表述方法以及案例都会不一样。观众不同,即使是同一套PPT,主讲人对于专业内容的解释也要有所不同的。

就像老虎老师讲语言表达一样,给媒体从业者讲,从专业词汇的表述上,可以复杂一点。解释某些概念的时候,运用的案例可以使用大家非常熟悉的媒体场景下的案例。

那么如果讲职场表达的时候,老虎老师需要从听课的学员对于语言表达的理解角度来讲,概念的解释要以日常工作、生活场景为主,案例也是平时工作中的案例。 

但是这里,老虎老师也要提醒你注意一点,即便是面对同领域的专业人员,也要尽量降低理解障碍的问题。尤其是当你要讲述的话题是关于前沿科技或者是独家的技术产品的时候。

老虎老师曾经为一家技术公司的老板做过一对一的培训,这是一家做区块链技术的公司。老板和一些高管经常要去参加一些论坛,他们来咨询的时候就问老虎老师,为什么每次在论坛上他们讲得津津有味,但是下面观众却听得稀里糊涂。到了互动环节,现场观众更是无法给出该有的听后反应。

后来老虎老师和团队为他们做的培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对于专业内容的表述仅仅停留在专业解释层面,而不是专业科普上。虽然听众都是工程师,按理说理解他们的专业内容不会有什么障碍。但是要知道研究越往高处走,专业就会分得越细,而细分领域最前沿的内容很可能就只有那么一小撮、一小群的人会理解,会关注,同时也很可能只有他们才能够明白。所以即便都是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坐在那听,理解的障碍还是会存在的,这也就不稀奇了。

听完他们的试讲之后,老虎老师给出的处方就是多用比喻和类比。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文体了,少用书面语,多用口语化的表达


书面语的内容让本来艰涩难懂的内容更加难懂。所以说专业化的内容想让非专业化的人听得懂,就需要多用口语化的表达。

好了,来回顾一下老虎老师今天关于口语修辞的内容,想要把专业内容让普通人听得懂,口语修辞上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比喻、类比,还有夸张这三种方法。另外还需要注意场景和文体的使用。

小作业: 

把这三种口语修辞的手法,其中的两种运用到你即将要做的一次专业化的论坛的发言中去吧。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