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学会4种精彩结尾

第5讲:学会4种精彩结尾

00:00
16:10

第5讲:学会4种精彩结尾

很多小伙伴都觉得结尾不太好写,甚至比开头还难写。为什么呢?因为肚子里没货,仅有的这点存货也全部用在了开头和分论点段落里,到了结尾段落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了。于是,为了凑字数,很多小伙伴就强行拼凑一个结尾。


在拼凑过程中,经常犯两个致命的错误:(1)抄袭前面刚刚写过的总论点和分论点,美其名曰“总结观点”。其实这只是小聪明,糊弄不了考官。为什么呢?因为考官的记忆力并不会差到连刚刚看过的句子都记不住的程度,明明前面刚刚看过这几句话,到了结尾又阴魂不散、重新冒了出来,这不是在浪费考官宝贵的阅卷时间么?(2)空喊口号,动不动就拿“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来凑字数、吓唬人。这里我要特别说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民族复兴、两个一百年,这些政治术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是否符合文章的立意和主旨。否则,就会显得牵强附会、贻笑大方。比如,2017年4月份联考,作文主旨是“把快和慢平衡起来”,从给定资料里的主要信息来看,实现这种平衡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是让人们释放压力、舒缓身心、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非要在这件事情上扣上民族复兴的帽子,是不是很不得当?


从内容上说,结尾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部分:(1)重申立意、总结观点,再次提醒你一下,不是把刚刚写过的总论点和分论点再原文抄一遍,而是换一个论据、换一个素材、换一个方式、换一个写法,重新强调一下总论点。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而且可以保证内容是新鲜的,给考官以足够的新鲜感。(2)补充内容、完善内容,在策论文中,往往会在结尾部分重点谈谈意义、影响或者展望美好的未来,而在政论文中,往往会在结尾重点谈谈对策和建议,这样就可以对文章内容形成有效补充。

从具体的写作手法上来说,我今天要带着你一起学习4种写法。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仍然以你比较熟悉的2017年4月份联考真题“平衡”为例,进行详细的演示和剖析。


第一种:比喻式结尾。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比喻句来重申立意,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简而言之,就是比喻+对策。

下面,来欣赏一下我写的范文。

对社会发展与进步而言,“快”与“慢”可谓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失一轮则车不能致远,折一翼则鸟不能飞腾。不容忽视的是,重快轻慢的问题依旧比较突出,看似获得了发展的速度但却失去了前进的乐趣。我们亟需转变观念,去除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旧思想,树立以曲为直、以慢为快的新理念,让“快”与“慢”两轮并进、双翼齐飞,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赏析】这段话是相当经典的比喻式结尾,请你记住,以后写A与B对立统一关系的文章,结尾都可以直接用这段话。本段包含了两个部分:(1)通过比喻句来重申立意,把“快”和“慢”比喻成车轮、双翼,相应地,把“社会”比喻成汽车、飞鸟,形象、生动、有趣。在具体论述手法上,使用了类比论证和反面论述法,没有了车轮,车子将无法前进半步;没有了双翼,飞鸟也难以展翅飞翔、搏击长空;离开了“快”或“慢”,社会也就很难平稳、健康、持续发展。(2)提出对策和建议,当然,受篇幅所限,结尾也不可能把对策谈得太全面、太具体、太详细,只能择其重点高度提炼概括一下。在语言表达方面,这段话也是相当出彩,除了使用了比喻句之外,还使用了对比和对仗句,比如“去除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旧思想,树立以曲为直、以慢为快的新理念”,去除对树立、旧对新、思想对理念,非常工整。


第二种:引言式结尾。

即通过引述名人名言的方式,来总结观点或提出对策。这个方法,需要大家储备比较丰富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难度比较大。下面,来看一下我写的范文。

平衡好“快”与“慢”的关系,既要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责任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珍惜时间、加快脚步、努力工作,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美丽的未来之花;同时,也要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的淡定,沉下心来、放慢脚步,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创更加幸福的新天地。

【赏析】这段话有几个特点:(1)从内容上来看,这段话以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主。(2)从逻辑上来看,采取了“总—分”结构,第一句话“平衡好‘快’与‘慢’的关系”是对文章总论点的强调,体现了首尾呼应的写作要求;而后用“既要……同时也要……”的句式,将对策分成两大部分,逻辑非常清晰。(3)从表达上来看,大量使用诗词歌赋、名人名言,让对策显得更加与众不同、亮点纷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来自岳飞的《满江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来自于毛泽东同志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来自苏轼的《定风波》,“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摘自洪应明的《菜根谭》,引述得非常准确、贴切。


第三种:设问式结尾。

设问式写法的思路也很简单:(1)紧扣主题提出问题;(2)阐述自己的看法。这种写法适用的范围很广,而且对考生的写作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下面,看一下吴老师的范文。

如何才能平衡好“快”与“慢”的关系?这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一方面,我们要摒弃一味求快的错误思想,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适当地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的努力,除了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外,还要保持各项政策的连续性,减少政策变化造成的心理冲击,增强群众安全感。

【赏析】第一句话“如何才能平衡好‘快’与‘慢’的关系?”,紧扣“平衡”“快”“慢”这三个关键词来提出问题,体现了紧扣题意的要求。从第二句开始,通过使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将对策切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谈个人怎么做,一部分谈政府怎么做,逻辑很清晰。


第四种:寓言故事式结尾。

无论是重申立意,还是提出对策,写法都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引言式、提问式、比喻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引用与分析寓言故事的方式,来增强结尾段落的趣味性。

南方有一种毛竹,在前四年时间里生长速度极为缓慢,每年只能生长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它将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长到15米之高。是什么让毛竹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奥秘就在于“慢”,前四年缓慢的生长是为了让根扎得更深、更广、吸取更多的养分。试想,若没有前四年的“慢”,哪里还会有第五年的“快”呢?这就是毛竹精神。我们难道不应该向毛竹学习吗?

【赏析】

这段话的逻辑思路是:(1)简述寓言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要注意写作技巧,在故事中,紧扣了“快”与“慢”这两个关键词,毛竹在前四年生长很“慢”,但第五年开始却很“快”,这样也就做到了紧扣题意。(2)对寓言故事进行简要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快”来自于“慢”,“慢”是为了“快”,也就重申了文章的立意:平衡“快”“慢”。

 

亲爱的小伙伴,通过今天的讲解,你是否已经了解了该如何写结尾了呢?如果你已经初步了解了,请在评论区里回复“我会了”三个字,和小伙伴分享你的喜悦吧!也欢迎你把我的栏目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让更多的小伙伴加入到老吴公考的学习队伍中吧!


好了,本讲到此结束。下一讲,我将带着你来学习“如何写好哲理型作文”。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周伟_KU

    我会了

  • 郭岩_f0

    申论积累非须臾之功,唯有长期的努力才能融汇贯通

    老吴公考吴红民 回复 @郭岩_f0: 这是实话。

  • chaturbate

    吴老师。这一期懂了。越来越觉得,还是肚子里面有货,才能旁征博引,任何素材才能信手捏来。可否给点电子版背诵资料,比如例子,名言,句子,尤其是抽象的种种。让我进步。谢谢。

  • 18855864fnp

    为啥听不了?

    老吴公考吴红民 回复 @18855864fnp: 您好,如果您已购买本课程,听不了的话建议您检查下网络环节是否正常,或者您换个网络环节试试。

  • TrustTJM

    强的

  • 嚼蜡小子

    我会了

  • 吉光片羽lily

    为什么都是政论文的对策结尾呀

    老吴公考吴红民 回复 @吉光片羽lily: 策论可以用第四种

  • Cherry_qvr

    老师有对应教材吗

  • 姜臭屁

    我会了

  • 锦绣年华_9k

    老师,联考有个题目是冒险?创新,这可以归为A–B这个模式吗

    老吴公考吴红民 回复 @锦绣年华_9k: 冒险和创新不是对立统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