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平脉法第二

02平脉法第二

00:00
19:17
《伤寒论》为 东汉 张仲景所著 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
张仲景[1]   原著《 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97322069

    声音很好,配上字幕吧,手中无书啊!强烈要求配字幕

  • 李亚利_守拙卫生

    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 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 师曰:其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 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 师曰:脉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菽者,小豆也)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 李亚利_守拙卫生

    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 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若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 李亚利_守拙卫生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欬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虚,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四属者,谓皮、肉、脂、髓)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而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肤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鞭。

  • 听友380049311

    感谢您,出了这么好的音频!

  • 李亚利_守拙卫生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一作下)。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者,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 进云湖

    太好了,学中医的福气

  • 听友194801948

    如果有文字显示更好了

  • 罗婉素

    配上文字,我们这种小白,可以跟着读。

  • 李亚利_守拙卫生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鞭。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 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问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脏? 师曰:诸阳浮数为乘腑,诸阴迟涩为乘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