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为何叫做不死的癌症?

非哺乳期乳腺炎为何叫做不死的癌症?

00:00
14:19

非哺乳期乳腺炎为何叫做不死的癌症

樊登读书的书友,你好,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史晓光,欢迎来到《女性健康课》。

说到癌症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些负面词汇“悲伤”“痛苦”“崩溃”“死亡”,有一类疾病虽然不像癌症那样能轻易夺去生命,但同样能让患者痛不欲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在乳腺疾病中非哺乳期乳腺炎就是这样一种疾病,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非哺乳期乳腺炎为什么如此折磨人。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在女性非哺乳期发生的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使用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好,而且进行手术也比较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等,下面我们分开来说。

首先来看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由于乳腺导管分泌物异常增多,刺激乳腺导管扩张,分泌物溢出导管外后,会有出现大量的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就形成了非细菌性炎症病变。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女性,尤其是30~40岁左右生过孩子的非哺乳期女性, 以及绝经后的老年女性

它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先天性乳头畸形或者乳头发育不良、导管退行性变管壁松弛、肌上皮细胞收缩无力、腺体萎缩退化导致分泌物郁积、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菌感染、吸烟、怀孕、哺乳因素有关。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发病时,可能会表现出乳房疼痛、能摸到肿块,或者有乳头溢液。乳房疼痛的程度往往与导管扩张的程度成正比。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触摸的时候常常伴有疼痛,乳头或者乳晕下方有时可以摸到粗大的一条一条的大导管。溢液可能是多个乳管间歇性的自发溢液,也可能在挤压乳腺的时候才会溢液。乳头溢液可能像奶油,也可能是绿色或者棕色的浆性液体患者通常也是因为乳房疼痛、有肿块或者乳头溢液就诊。

根据病程乳腺导管扩张症可以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在急性期,乳房可能出现疼痛、肿胀、皮肤轻度发红,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触压痛,还伴有轻度发热,这个阶段一般持续2周左右。

亚急性期乳房红肿消退,在急性期改变的基础上,会发生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遗留下硬结或者肿块, 肿块的边缘不清晰,类似乳腺脓肿的肿块大小也不一样,这个阶段一般持续3周左右。

慢性期,当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后,在乳晕的范围内,可能会出现边界不清晰质地坚实的硬结,乳房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橘皮样改变,乳头会回缩,严重的患者乳腺会变形,这一阶段可能持续数年甚至10 年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患者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需要医生具体分析。

乳腺导管扩张症非常容易误诊,要与乳腺癌、乳腺结核等疾病相鉴别。医生可能会借助B超、钼靶、乳管造影、乳管纤维内镜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溢液细胞学检查等检查来判断病情。

它的治疗方式一般以激素治疗和手术切除为主。激素治疗的副作用是比较大的,如果经过半年的激素治疗后仍然没有好转或者有明显的乳管扩张,就有必要进行手术治疗了。手术方式有乳管切除术、肿块局部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等方式,手术有一定难度,如果切除范围比较小,病情容易复发,如果切除范围比较大,有可能影响乳房的外观,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接下来我们看导管周围乳腺炎。

导管周围乳腺炎指的是发生在乳头乳晕复合体大导管以及周围的炎症。由于乳腺导管扩张症和导管周围乳腺炎在临床上难以鉴别,治疗方法也一样,所以目前也经常把它们合称为乳管扩张/导管周围炎。导管周围乳腺炎同样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发病原因目前也不明确,可能与先天性的乳头内陷和发育不良乳腺导管功能衰减乳管损伤维生素A缺乏超重肥胖、细菌感染、吸烟等因素有关。它的病程跟乳腺导管扩张症相似,在发病初期可能会感到乳房疼痛、乳晕皮肤出现炎症、乳晕下有结节、还有可能伴有溢液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进一步进展,可以摸到乳房中有波动的脓肿,脓液会在脓肿自发破溃或者手术切开引流后流出,如果形成了慢性脓肿,往往会发生局部瘘管乳头内翻或凹陷,影响乳房的外观。治疗方式同样以外科手术为主。

最后来介绍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是一类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肉芽肿的意识是由于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肉芽肿性炎症以小叶为中心所以叫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它大多发生在生过孩子的女性当中,哺乳期、孕期、没有生过孩子的女性中比较少见,发病年龄一般在19~47岁,平均年龄大约是34岁,距离上一次分娩1个月到8年的时间。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发病原因也不明确,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疾病,除了细胞浸润,许多患者都有小血管炎或者血管周围炎,少数患者有肌性血管炎,有的患者还有上肢或者下肢结节性红斑关节肿痛

除了自身免疫因素,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还与血清泌乳素升高、感染因素有关。没有生过孩子的女性患者中,大多数曾经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引起泌乳素分泌增加,导致血清泌乳素升高的副作用。还有一些病人患有高泌乳素血症或者垂体瘤。另外在极少数病例中检出了病原菌,包括棒状杆菌属、不典型分歧杆菌等。除了泌乳素升高和感染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还有可能与哺乳、口服避孕药、创伤等因素有关。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在一侧乳腺发病的比较多见,也有两侧乳腺前后发病或者同时发病的情况,病变多发生在乳腺外周部位,再向乳腺中心发展,最后可能会累及整个乳房。

发病初期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可能不会感觉到疼痛也可能是轻微的疼痛,乳房皮肤不红或者微发红,触摸能感觉到质地较硬的肿块,边界不清晰,可与皮肤或周围组织粘连,还会伴有同侧腋淋巴结肿大病灶在短期内可能迅速增大,病变严重者有皮肤破溃和窦道形成,破口外翻,也可见乳头溢液、乳头变形、乳头内陷,如果治疗不当常反复发作。有些患者会伴有上肢或下肢结节性红斑以及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多关节肿痛

医生会通过彩超、乳腺X线、钼靶、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加来来评估病变的范围。其中超声是应用最普遍的检查,超声影像的特点是低回声肿块或混合回声肿块,能观察到脓肿波及范围和皮下脓肿特点以及导管扩张等征像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在治疗前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再进行处理,主要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催乳素水平、是否伴有细菌感染,以及病变累及的范围和伴随其他疾病等。目前治疗的方式有传中的单纯手术切除,但复发率比较高,一般在20%~30%左右,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再进行手术,可以降低复发率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抗分枝杆菌治疗也有明显效果,但激素副作用比较大由于肉芽肿治疗时间长,治疗复杂及发生多种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对治疗的反应和药物的耐受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容易复发,因此定期随访必不可少的。

最后总结一下,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在女性非哺乳期发生的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等。它们虽然是一组良性疾病,但是治疗难度大,病情容易反复,如果脓肿反复破溃会形成窦道、瘘管或者溃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所以一旦发现乳房问题应该及早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伤害最小化。

这节课及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聊一聊乳腺癌的预防与治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