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86中医的阴阳学说

【微课堂】86中医的阴阳学说

00:00
06:37

【每日思考:中医的阴阳学说


阴阳说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在中医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它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中医学虽然复杂,但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的,所以《黄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以生理病理来看,正常的生理活动,全依靠人体内的“阳气”和“阴精”保持协调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现象,人就会生病。就诊断治疗来说,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因此,中医是离不开阴阳来说理的。《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二字。如中国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由黄帝建立。


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主要如下: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脏腑及形体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以腹背四肢内外侧来讲,则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为阴;六腑属表,为阳。十二正经中有手足三阴三阳经,属腑而行于肢体外侧面的为阳经,一阳分三阳,因行于上肢与下肢的不同而分称为手足阳明、少阳、太阳经;属脏而行于肢体内侧面的阴经,分称为手足太阴、厥阴、少阴经。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一般而言,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阳邪侵犯人体,人体正气中的阴气奋而抗之;阴邪侵犯人体,正气中的阳气与之斗争。如此产生了邪正相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包括诊察疾病和便是证候两个方面。望、闻、问、切四诊,包括即时的症状和体征,以阴阳辨析阴阳属性。如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气息分为阴阳: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在临床辨证中,阴阳学说用阴阳来概括分析错综复杂的各种证候,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调整阴阳,使之保持和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阴阳学说用于疾病防治的主要内容。



了解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珍康宁健康管理”微信公众号,或者在喜马拉雅平台,搜索订阅“珍康宁健康管理”,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共同成长进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