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位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与行政行为有关的案件也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和沟通。
最高法判例:非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和建房许可证的审查认定
裁判要点
1.非农业户籍人员,以及非本村村民,不享有在本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资格。且农村集体土地不得侵占、买卖或者非法转让。只有农村村民才享有在集体所有土地上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资格。
2.非本村村民,购买集体所有的土地,并用村民名义申请宅基地,骗取建房许可证,属于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依法应予撤销。行政机关发现后作出撤证决定,是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自我纠错,并非对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不受行政处罚的追诉时间限制。
裁判文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书
(2019)最高法行申4443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龙海鹏,男,汉族,1984年1月1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肖卫红,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湖南省蓝山县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魏和胜。
再审申请人龙海鹏诉被申请人湖南省蓝山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蓝山县政府)撤销建房行政许可一案,不服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8)湘行终1400号行政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案件现已审查终结。
龙海鹏申请再审称:1.申请人向果木村村民购买了一块空地,并向村委会及政府有关部门支付相关费用后,由村委会将办好的许可证转交申请人。申请人并未向村委会提供虚假身份证明。2.涉案房屋符合城乡规划,且建设于征地十几年前,己过2年行政处罚时效。3.蓝山县政府作出被诉撤证决定,没有保障申请人申述申辩权,未履行告知申请听证程序,法律文书未送达。请求再审本案,撤销一、二审判决,撤销被诉撤证决定。
本院经审查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只有农村村民才享有在集体所有土地上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资格。非农业户籍人员,以及非本村村民,不享有在本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资格。且农村集体土地不得侵占、买卖或者非法转让。本案中,龙海鹏于2000年申请315号《建房许可证》时,属于城镇居民,不是涉案土地所有权人果木村2组的村民,不具有农村户籍,因此不具备在果木村2组申请宅基地的主体资格。龙海鹏明知自己系城镇居民,其从果木村村民手中购买集体所有的土地,并委托果木村村委会用村民名义申请用地,骗取《建房许可证》的事实清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的规定,龙海鹏持有的《建房许可证》理应予以撤销。蓝山县政府根据《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八第一款规定,撤销给龙海鹏颁发的41号《建房许可证》,是一种行政纠错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纠错过程中,蓝山县政府已经依法向龙海鹏送达告知其享有陈述、申辩、听证权利的告知书,符合正当程序原则。一、二审判决驳回龙海鹏请求撤销被诉撤证决定的诉讼请求,并无不当。
龙海鹏主张,颁证建房已超过15年,远远超过2年行政处罚追诉时效。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2年处罚时效,是对行政机关追究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实施行政处罚的追诉时间限制,本案蓝山县政府作出被诉撤证决定,是对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的自我纠错,并非对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以此为由申请再审,理由亦不能成立。
综上,龙海鹏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龙海鹏的再审申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我们在听这些故事时,和内容时,杜绝死板枯燥,突出阅读趣味,鼓励学生沉浸在阅读中,享受阅读,爱上阅读!
张之路非常神秘系列
女孩桑薇在路遇车祸时得到开朗友善的男孩陆羽的热心帮助,一年后,当她在梦九中学与陆羽重逢,却发发现他已性情大变判若两人,紧接着周围的同学也变得神秘古怪起来,校园里...
一把神秘的武器原子枪引发了非法组织与剑派世家及神兵军团三方制衡的战争,由两名地下组织特工组的年轻女杀手盗取以最新研发不知名武器样品开始,牵扯出一个由古代发展而来...
非法证据的概念其实一直存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中,主演因为没有相应的程序规范(当然更重要的是观念的陈旧、落后……)所以,刑事诉讼法之中的条文无法被激活,...
↓关注公粽号【爱尚考研吧】领取更多免费课程资料哦~↓
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最新法律规定,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何定罪量刑,取保候审、不起诉,免予刑事处罚,对非法集资的各成员如何处罚,集资参与人的财产何时清退,...
前期由于系统原因,刑法学第18、19、20、21章未上传至该专辑,请战友们移步至专辑《法硕非法学2022高频带背(刑副)》中收听学习,不便之处敬请谅解,祝大家一...
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在中国真可谓是方兴未艾的一项异常重要的证据制度……遗憾的是很多法律人尚未完整、准确、精细地认识这一制度,更加谈不上及时有效地运用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