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科学精神养成课:我们该如何寻找证据

04-科学精神养成课:我们该如何寻找证据

00:00
10:51

上一课我给大家留了一个思考题,当我们看到证据材料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判断真假好坏呢?


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看表达观点的材料来源,也就是说,这个观点最初是发表在什么地方的,注意,这里有一个最初两个字很关键。有时候我们会在各种文章中引用某项研究的成果,假如你对这项研究产生了怀疑的话,那么,你需要关注的是这项研究第一次是在哪里发表的。


科学研究的成果最为主要的发表途径是通过科学论文,而全世界有很多可以发表科学论文的期刊或者网站。每个发表平台的名气和声望并不一样,名望越是高的平台发表的论文,它的证明效力也就越高。


比如说,在自然科学领域,全世界公认的有三本名望最大的期刊,他们是美国的《科学》和《细胞》杂志,以及英国的《自然》杂志。我们一般用它们的首字母并称为“CNS”,一般来说,发表在这三本杂志上的论文观点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观点。


再接下来,出版《自然》杂志的英国自然出版集团还从全世界选出了68 本期刊,作为代表科学研究的核心期刊。它们被并称为自然指数期刊,CNS也包括在其中。这些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观点,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观点。


我觉得与这些期刊具有同等参考价值的还有全世界知名的一些权威机构发表的白皮书、研究报告、各种指南等书面材料。例如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癌症协会、美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等国际知名的权威机构。


再往下降一级,被称为“SCIE期刊,有时候我们也叫成核心期刊,这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推出的一个论文检索工具,它从全世界选择了几千本最有价值的期刊,现在,SCIE 一共收录了8500 多本期刊,其中,中国的期刊有123 本。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是非常好的佐证观点的材料。


在非SCIE 期刊发表的论文当然也可以当做支持一个观点的材料,但是它们的证明效力相对要低一些。另外,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重要的概念,科学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哪怕是再权威的论文也不代表百分之一百的正确,甚至有些时候也经常会出现结论完全相反的论文。因此,科学精神要求我们时刻保持着质疑的精神,也要紧跟最新的科学成果。在科学研究中,没有绝对的权威。反之,认为越是古老书籍中的知识越可靠的人,例如,把几千年前某本古医书上的记载当做是真理的人,都是缺乏科学精神的人。


有时候,我们也会拿某个科学家个人的学术专著或者科学家在某些正式场合说过的话来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但是,这类证据的证明效力往往没有科学论文的证明效力更高。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在写一篇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文章时,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恐龙是否已经不再是陆地的霸主这个问题。我手里有两份结论不一致的材料,一份是美国科学院期刊上发表的正式论文,一份是国内某个大学教授在他正式出版的一本厚厚的学术专著中撰写的文章。


如果是你,你会采纳哪个材料的观点呢?你可能会觉得一本厚厚的正式出版的书比只有几页纸的一份论文更可信。但是,我却会更倾向于信任论文的结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论文发表前经过了同行评议,往往代表了很多同行科学家的共同观点。而那位大学教授的书代表的是他个人的观点,一本学术专著,只要出版社愿意出版,哪怕没有经过同行评议,也是可以上市销售的。


或许,未来会出现反转,那位代表少数派观点的教授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少数派转变成了多数派,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排除,而且,在科学史上,这样的情况也不鲜见。但是,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面对一个只有科学家才能研究的问题,我们倾向于相信主流意见是风险最低的选择。为什么呢?因为站在主流的多数派科学家这一边,出错的可能性最低。这就好像给你两个彩票箱子,大箱子的中奖概率是99%,而小箱子是1%,虽然,你明知选大箱子不能保证中奖,选小箱子也有可能中奖,但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当然,一个理性的人应该选择中奖概率更大的箱子,不是吗?不过说句实话,你一定要选小箱子也是你的权力和自由,并且我也无法否认你可能会中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大量的观点,但是,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上的信息可不一定都是可靠的,尤其是在讲到与医疗健康方面的话题时,谣言或者谎言甚至比真实可靠的观点更多。我建议大家时刻保持一种怀疑和求证的态度去面对海量的信息。


面对一个观点时,我总是下意识地追问,这个观点有没有证明材料的支持,这些证明材料最初又是发表在哪里的?


在面对各式各样的证明材料时,我有一个分辨材料好坏的方法。那就是,我会考虑这份证明材料是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其他人的独立验证。


科学与文学、艺术、哲学等其他人类智力成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别的学问往往是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大多数情况下,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没有必要非要弄出个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而科学则不一样,科学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唯一性。科学研究的问题都是期望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当然,很多时候这个问题在研究之前,科学家们也不知道是否有确定答案,但他们总是会期望有确定答案。如果不同的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互相矛盾的,那么,通常情况下,这两个答案不可能同时正确。有些人可能会反驳说,在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答案,最后是殊途同归,竟然都是正确的。比如波粒二象性。但一来这种情况极为少见,二来波和粒子它们实质上并不矛盾。我觉得在生活中,没必要去死抠这些科学史上的特例,笼统地认为真相只有一个就可以了。


而且,科学结论一定是可重复、可验证的,也就是说,一个科学家作出的结果,如果这个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别的科学家也一定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再现这个结果。当然,科学结论有时候是用概率来表达,不一定都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只要这个结论可以用某一种确定的、且可以被反复验证的方式来表述,我们就可以称为科学结论。比如说,科学家预测明天的降水概率是70%,这看起来是一个不确定的结论,不论明天是否真的下雨,都可以说这个预测是对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很不科学,跟算命没什么差别。其实,他和算命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那就是,我们把所有预测降水概率为70% 的天数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在这些天中,下雨的天数真的就是70%,而且,统计的天数越多,结论也就越准确。因此,概率也是一种确定性的描述,只不过这种确定性无法从一次单一的事件中体现出来。


好了,讲到这里,我希望你大致能理解了科学的确定性、唯一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有了这样的基本概念后,你就不难把握分辨证据好坏的方法。这个方法实际上也就是我刚才已经说过的——去找找有没有同行的评价。一个好的观点总是会得到比较一致性的研究结论。


比如说,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个观点就有比较一致性的同行评价,虽然也会有一些反对的观点。但是你进一步深究,就会发现,这些反对的观点,他们所提出的原因就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一致性很差。


为什么我会把 CNS的论文当作是最佳的证明材料呢,因为这三本期刊都有着全世界公认的最严格的审稿程序,任何一篇论文想要在这三本期刊上发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正因为名气大,CNS 上的每一篇论文都会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任何一点点的小瑕疵都有可能被同行揪出来。这些杂志的评审人也会以成为某篇重要论文的评审人为荣,因此,他们就会特别的上心。所以,大家看重CNS 论文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名气大,而是名气大背后的同行评价机制。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如果要给材料出处做一个大致的优先级排序的话,我会这样排列,CNS 论文,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权威机构的白皮书、报告、指南,SCIE 论文,其他论文,知名学者的学术专著、文章,以及其他的一些正式的书面材料。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总排序,实际上,在自然指数期刊和权威机构报告之间我经常会犹豫,但好在他们很少会出现互相矛盾的观点。不过,具体到每一份材料时,还需要具体的分析,不是绝对化的,CNS 的论文也会出错。但是,当你犹豫哪份材料更值得信任时,你不要忘记分辨证据好坏的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看看哪份证据经受了或者可能经受了更多的重复性研究或者同行之间的评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iMo咚

    非常喜欢汪老师的课,也入手了付费专辑,希望下次课汪老师用科学角度讲讲两性吸引

    科学有故事 回复 @MiMo咚: 嗯,感谢支持。怎么说呢,我们这儿还有小孩子呢。。。这事儿得思考一下

  • 末火w

    汪老师辛苦了,从小学一直追随到现在,感谢您给我的最大的财富,让我从一个感性的、随意的人成为一个严谨的、理性的人。

  • 江南诵读

    这么好的节目订阅量这么少

  • 吟啸徐行_ky

    这个专辑不错,汪老师的节目都在听,希望等我宝宝长到能听得懂科普的时候汪老师还在科普一线。

    科学有故事 回复 @吟啸徐行_ky: 感谢鼓励和支持

  • 听友217876969

    汪老师讲的太对了,很支持你,很喜欢你的作品

  • 顿谷布拉赫

    那怎么能查到这些期刊?

  • 纸布洛

    没有汪老师的日子我快要死了

  • 听友218203260

    f#f

  • 听友218203260

    u姐姐健康

  • 神秘_永恒星

    我对你讲下雨的那一段有意见:首先,现在天气预报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第二,如果预报70%的那几天前三天没下雨,后七天下雨,那降雨量就是70%了,那么第11次预报下雨的时候,那反而没有原来那么准确了。

    科学有故事 回复 @神秘_永恒星: 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