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有道而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是大道理,孔子是在劝我们,不要怕穷,专心学习,马上行动起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正确的道理。这才称得上是“好学”。但我一直疑问,难道,好学就一定要穷的吃不饱饭、颠沛流离才行么?我下决心再读《论语》很多遍,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孔子在讲学习而且又能学的好的方法。所谓“好学”,按照文言文的句式特点,也可以理解成“学好”,也就是说,孔子在这几句里,谈起他理解的学好学问的方法、绝招,一共有4招!
1,首先,不能吃的太饱,君子食无求饱。看书之前,不要求吃的太饱,血液都跑胃里去了,脑子不灵了;或者即使吃饱了,休息一下先,消化一点再学习。不能撑着肚子学。
2,然后,看书的小房间也不能太舒服,“居无求安”。如果房间太舒服,放一张大大的软床,一个沙发椅,在准备一点零食,那估计小朋友看一会儿书,就歇着去了,看啥书呀?哪怕家里再富裕,建议书房务求简单,这样才能让小朋友心无旁骛,专心学习。古人学的好的,很多都是学习环境越是简陋,学生越是能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环境。
讲个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东晋大学问家车胤yìn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灯,天黑了,就没法看书了,对于一个超级学霸来说,晚上不能看书,岂不是大大的不妙,就捉了很多萤火虫,用个袋子装起来,就像一个灯泡一样,勉强看书。同时代的孙康,到了冬天,就直接到雪地里映着雪光(雪地里一般黑的比较晚)看书,这个书房的条件够艰苦的吧!
3,敏于事而慎于言,这讲的是对待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就是遇到一个知识难点,赶紧行动,去搞明白,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了这个店了。有疑问,马上解决,否则很容易遗忘。
对待学习的结论,但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千万要慎重,不要轻易下结论。考试里,下了笔,那都是分呀!确定无误再下笔。
4,就有道而正焉,有道,就是有学问的人,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到正确的答案。不要自己闷头学,能从有学问的人那里快速获得正确的答案,干嘛自己费太多的精力去兜圈子呀,时间是宝贵的,精力是宝贵的。
孔子的学问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孔子的“礼”,主要来自于周礼,周公旦制定的;孔子的政治方法,主要来自管仲;孔子学道,曾经问道与老子,都是快速学自有道而正也!省事。
这四招正确的学习方案,就可以成为是“好学” “学好”了,否则,就是傻学!
趣说论语之论语精讲,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解论语,是根据飙叔讲论语的同步视频采集的音频。
论语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没有之一,论语值得逐字逐句的解读,每一句都需要用心理解夫子的愿意。
飙叔讲解论语,是根据原文原本来讲解,述而不作,不做飙叔个人的主观过度解读,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夫子的原文原意。
每天晚上听故事,和飙叔一起学文言文,让你爱上文言文。
(解读参考书籍主要以南怀瑾、李零、张居正三个人的版本为蓝本。)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主要记载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学说,《论语》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论语》是语录体,整本书的篇章之间没有...
适合人群对《论语》一知半解,兴趣浓厚但无精力能力系统学习者对世界充满好奇者,爱好哲学,不偏信盲从,对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怀有莫名感情与敬意的人信仰者或者人士各种...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聚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本集...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聚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本...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
《论语》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相呼应,无论你几岁,身处何方,只要你有需要解决的困扰,就一定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那么我们一起读《论语》。
《论语》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相呼应,无论你几岁,身处何方,只要你有需要解决的困扰,就一定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那么我们一起读《论语》。
点赞( ¯ᒡ̱¯ )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