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7课-海陆的变迁

七年级上-第7课-海陆的变迁

00:00
10:13

【小鹿听课】历史政治生物地理英语语文课程全部更新完成啦,还有最新上线的语文课内古诗文高中历史 及重磅推出的英语课文精讲(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更有免费专辑:作文文化常识 等你来听!专业有声教育服务,助力孩子轻松高效学习!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喜马拉雅小鹿听课,快来跟小鹿一起学习吧!!(点击历史政治生物地理英语语文课外古诗文即可进入收听)

添加小鹿助手领取配套的课程资料VXzaoxuexinmei007


海陆变迁

覃兴雯(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初中地理核心素养音频课》。你去过《阿凡达》的拍摄地张家界吗?你知道张家界有著名的中华角化石吗?有同学可能要问了,中华角化石是什么?它是一种石头吗?中华角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化石,它是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一种无脊椎腔肠海洋动物的化石,明明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张家界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山系?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亿万年前,张家界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一系列地质活动,深海变高山,再加之风力、雨水等外力作用经过上万年的“精心雕琢”进而形成了神奇又壮观的张家界地貌。与此同时,大自然也把大量海洋生物凝固在了岩石中,才有了现在我们与中华角石穿越亿万年的相遇。除了中华角石,在张家界还发现了大量龟纹石、菊花石等化石,这些都是来自远古时代的海洋。听说幸运的游客还有可能在张家界的山里捡到贝壳、海螺等化石哦。说到这里,眼前似乎又出现了张家界那些富有特色的山体,再想到这里竟然曾经是一片海洋,不经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触,其实这也反映了海洋和陆地运动的一种模式,表面上看着风平浪静,其实啊,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我们上面提到就是海洋演变为陆地的例子。其实,在张家界西南方向的云贵高原,也是沧海变桑田。除此之外,年轻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也是这样形成的。今天的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并非在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在缓慢地变化着,只是近几百万年的地壳变动,才使高原隆起急剧上升。当然,还有很多陆地变海洋的例子,比如说人们在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了古代森林和河道的遗迹,这就证明在很久以前台湾海峡的底部其实是一片陆地……同学们,自然界有没有一种力量将陆地或海洋分开来呢?请同学们接着往下听。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突然,他发现南美洲海岸的直角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相互对应,似乎可以拼合到一起。这使魏格纳突发奇想: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以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受了某种力的作用才分开,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这一偶然的发现,促使“门外汉”魏格纳投入了对大陆漂移的研究。为了证实他提出的假说,魏格纳还查到了非洲、南美洲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他开心极了,这就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他还发现:海牛和鸵鸟同样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的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只能说明一点,自然界有一种力量将美洲和非洲拆散开来,这为大陆漂移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后,魏格纳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大陆漂移的直接证据,令人惋惜的是,50岁的魏格纳在格陵兰荒凉的冰原考察时不幸遇难。1961年,法国科学家赫斯和狄兹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底扩张说”;1968年,法国科学家勒皮顺等又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整个地球被分为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中。


板块与板块之间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第一种是碰撞挤压。这种碰撞挤压是也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两个大陆板块之间,同学们可以想象自己用两块橡皮泥挤压的情形,不难发现,在挤压处两块橡皮泥都会向上凸起,其实啊,这就是地球上很多著名山脉形成的原因,比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其二则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挤压,由于大洋板块比大陆板块位置低,因此在碰撞时大洋板块会向下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面,在最深的地方便会形成海沟,比如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大洋板块俯冲后也会相应使大陆板块抬升,因而形成较大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这样我们基本上也就找到了张家界从海洋陆地变化的原因所在了,正是由于板块运动挤压,使得这片海域的海底被迫抬升,之后高出了海平面,成千上万年的时间里继续生长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另外一种则是两个板块之间相互张裂拉伸,例如红海刚好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剧测量,红海每年都会扩张1厘米,没准儿很多年地球上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大洋——红大洋。


接下来,我需要借助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我一起设想一个小实验。假设我们有一盆水,水上漂浮着几张较大的纸片,我们拿一根吸管在水里不断地吹气,那吹出来的泡泡会从哪些地方冒出来呢?相信很多同学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泡泡会从纸片与纸片之间的缝隙里冒出来。其实啊,我们地球也是一样,在地球岩石圈下面有一层软流层,它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岩浆一直在岩石圈下面运动,也会像我们往水里吹泡泡一样在遇到板块交界处时容易在这个地方喷涌而出,这便是火山活动。同时板块交界处还时常发生一些碰撞、摩擦引起地壳的不稳定进而引发了地震活动。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地球上火山地震发生的原因。因此在众多板块的交界处就形成了地球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它们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这就是本节课所有的内容,地球还有非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掌握必要知识点的前提下能像魏格纳一样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知识的高山永无止境,也许下一个地理发现者就是你哦!


思维提升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正确解释世界主要山脉的成因、某地地震火山多发的原因。

易错(混)点: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均属于印度洋板块;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南极洲板块(中的小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板块的名称中,不存在大西洋板块和大洋洲板块。

考查方式:运用资料,结合板块构造学说,正确解释世界主要山脉的成因、某地地震火山多发的原因。

应考技巧:牢记几大板块名称、位置和运动方向,并能在空白图上填充板块的名称和运动方向;通过描图、填图训练,掌握世界主要山脉、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位置。


【速记清单】

1.板块构造学说。整个地球被分为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中。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发的地区。


下期预告

我们每天感受着天气的变化,看似简单的天气中隐藏着哪些奥秘呢?请接着收听《天气》音频课。同学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儿的季节俺家的丫头

    七五折szd

    小鹿听课V 回复 @花儿的季节俺家的丫头: 请添加小鹿听课小助手VX:zaoxuexinmei007,领取课程配套资料哦!!~

  • 天天_f8

    红大洋???

  • 吱吱呜呜地路过

    哎,真的挺难的要好好学ヾ ^_^♪

  • 紫气东来_8ql

    这个人是王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