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音乐家中的文学家

第八讲:音乐家中的文学家

00:00
14:57

这一位并没有像其他音乐天才一样,在童年的时候就那么极具天赋。

但是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痴迷,让他为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用音乐来表现跌宕起伏的文学,表达个人内心独特的感受。

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

童年的舒曼热衷于写作小说和散文,1830年在听了一场帕格尼尼的演奏会后,立志要成为音乐家。

他的钢琴作品多以独立小曲组成,有很强的文学因素。歌曲多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为歌词,以套曲形式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

23岁时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杰作,主题和十二个变奏的《交响练习曲》。1834年至1835年间创作的《狂欢节》,是舒曼至今最受欢迎的作品。

(约瑟夫•克里胡伯,舒曼肖像,石版画,1839年,维也纳音乐家协会)

《狂欢节》

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四个音符的小场景》完成于1835年,全曲奠基于四个音符的德语音名A,S,C,H(即英语音名A,降E,C,B原音),而ASCH其实是波希米亚的一个小市镇的名字,舒曼青年时期的恋人和舒曼本人的名字(SCHumAnn)中都有这四个音符。

全部套曲由二十一首小曲组成,每首乐曲附有标题标示其内容,其中包括用音乐对克拉拉,肖邦以及帕格尼尼等人的刻画。

标题为”肖邦”的小曲惊人地掌握了肖邦夜曲的风格, 让人难以分辨。

这一套曲虽然是舒曼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却已经显露出这位浪漫派音乐大师在作曲方面的水准。

它的问世,在当时标志着崭新的“浪漫主义钢琴”的出现,更表现出作者在艺术方面勇于革新和批判精神。

(特纳(1775-1851)海德堡的黄昏,380x552, 纸面水彩,1843,曼彻斯特国家美术馆)

纯音乐和标题音乐

纯音乐是相对于标题音乐而言的一种只为表达音乐本身,没有任何文学叙事性的绝对音乐。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就常常被认为是纯音乐。

在十九世纪,针对标题音乐和纯音乐产生过两个对立的阵营,一方是以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作曲家,他们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强调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

另一方是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作曲家,呼吁不给音乐加标题,展现纯音乐。事实上,任何音乐,即使是标题音乐,都不可能像文字和绘画一样准确描绘事物;

而另一方面,就算是纯音乐,也不可能不夹杂作曲家的个人感情。

在二十世纪,这两种观点的对立还在延续,出现了努力不表达任何感情的序列音乐和感情丰富的通俗音乐。

【学习资料】本讲音乐鉴赏曲目

舒曼:“奉献”,选自套曲《桃金娘》,作品第25号。

舒曼:梦幻曲,选自《儿童情景》

舒曼:狂欢节,第14首,“齐娅琳娜”

舒曼:狂欢节,第16首,“艾丝翠拉”

舒曼:狂欢节,第15首,“肖邦”

舒曼:交响练习曲,第二变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故事朗读

    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