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丨17 未知数真的是未解之谜吗?

数学丨17 未知数真的是未解之谜吗?

00:00
08:35

上节课,我们讲解了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课程的内容难度比较大,听起来比较吃力的同学,可以配合文稿,慢慢理解。这节课,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聊一聊,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词——未知数。希望同学们对人类从算数到代数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先从未知数开始讲起。


未知数与方程


我们小学都学过设未知数x,那么未知数真的是未解之谜吗?其实这个问题,前人早在造词的时候,就已经告诉我们了。从字面来看,“已知”这个词表示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未知”表示的则是:现在还不知道,但是未来会知道的东西,它是相对于已知的一个概念。哦,原来未知数,不是未解之谜的,而是我们暂时不知道,但是一定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计算出来的。这才是正确看待未知数的方法。


有了对未知数的认识,我们再来看这个跟未知数形影不离的词——方程。有未知数的地方,一定有方程;有方程的地方,也一定有未知数。


那么什么是方程呢?老师告诉我们,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你有没有想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什么就叫做方程呢?为什么不叫圆程,为什么不叫方块?是因为“方程”这个词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吗?


其实方程这个词,最早来自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这里的“方”指的是合并这个动作,“程”指的是表示数量关系的等式,所以“方程”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把一组表示数量关系的等式,合并在一起,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等等。


而现在课本上的方程,则是融合了西方的数学思想的产物,它跟《九章算术》中的方程,已经不太一样了。那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西方人眼里的“方程“,到底是什么意思。方程的英文叫equation,如果你去搜词典,这个词在英文中,就是等式的意思。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课本上的“方程”,本不应该叫做“方程”,它应该翻译成“特殊的等式”会更好。只不过我们为了纪念我们的祖先,才把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统一叫做“方程”。


理解了方程其实就是等式,我们再来看考试解方程的题目。其实不过就是让我们,把这些等式做一些变形,使得等式一边只有x,另一边只有数字,就这么简单。


然后你再去看我们已经学过的或者将要学习的这些知识,从合并同类项到因式分解再到什么十字相乘法呀,配方法呀,等等,这些知识都只是工具而已。就好像喝水要用杯子,写字要用笔一样。这些工具,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变形用的,让我们能把等式变成一边只有x,一边只有数字,仅此而已。



方程的优点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那么既然都是等式,我们为什么需要设未知数列方程呢?其实这因为,有时候,列方程解题,可以大大降低我们思考问题的难度。


举个例子,比如牛吃草问题。假设农场里有一片青草,每天青草生长的速度都一样。这片青草可以供10头牛吃22天,或者供16头牛吃10天,期间每天草都在生长,那么请问,如果供给27头牛,能够吃几天呢?这是一道齐名“鸡兔同笼问题”的小学奥数题。如果不用方程来做,我们就得这么做。



首先,假设一头牛一天吃的青草是1份,那么10头牛22天就吃了220份,16头牛10天会吃掉160份,相差60份。为什么会相差60份的青草呢?这是因为这片青草每天都在生长,22天比10天多了12天,于是这12天生长出的总青草数,就是这60份。那么一天生长的青草数,就是60除以12等于5。那么10天就会长出50份青草,而16头牛10天一共吃了160份青草,所以原先草坪共有160-50=110份青草。



那么既然27头牛一天需要吃掉27份青草,而青草每天生长5份。就相当于,每天只吃掉了22份青草。又因为一共有110份青草,每天吃22份,够吃几天呢?显然是5天。于是我们就知道了,这片青草如果供27头牛吃,只能吃5天。



这样的思考难度,其实是比较大的。并且如果真要深究,我们最开始设的1头牛一天吃一份,这个1份,严格意义上也算是未知数。


而我们如果采用方程来做,问题就会变的很简单了。设牧场原有草量为y,每天新增加的青草正好可供x头牛食用,27头牛吃z天刚好吃完。于是我们就能轻松的列出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联立这三个式子,我们就可以解得x=5,y=110,z=5.这跟我们刚刚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好处在于,思考的难度会降低很多。



梳理数学体系


现在你再回过头去看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来梳理一遍:我们的祖先有了统计的需要,所以学会了数数。又因为合并这个动作,创造了加法。有了合并,那就一定有分离,于是,我们又有了减法。再接着,为了平均分的需要,制造了除法。


后来又因为,想要快速计算同一个数的累加,于是乘法也诞生了。正因为有了除法,我们才第一次接触到了小数和分数。到了近代,由于需要计算的问题变的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创造了未知数,先列出等式,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去计算未知数的大小。这样往往可以降低我们思考问题的难度。


由于我们在接触到未知数之前,所有的式子都是用来计算的,后来就叫做算术部分。而自从我们用字母替代了数字,引入了未知数,式子就不再是只有计算的作用了。于是,我们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叫做代数。从算数到代数的进步,意味着人类数学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为后来科技水平的光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清晰的梳理出这样一条逻辑线,我们不仅要清楚的知道每个知识点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它来自哪里,它又跟那些知识有关。这样才能学的更加轻松。



课后练习


好了,这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了。现在我来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请大家认真梳理自己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把算术部分和代数部分区分开,看一看,哪些内容是算术,哪些内容是代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不同。下节课,我们来详细讲一讲数学中除了算术和代数的另一个分支——几何。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