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丨16 来自生活的语言

语文丨16 来自生活的语言

00:00
08:13

引入

语文从生活中来,所以,好的作者,应该能写出生活的味道。咱们先来一段对话:

“哎呀,我晚上有事,我给忘了,今天不能开黑了。”

“什么事啊?”

“有个阿姨来我家。”

“emmmm……你就说自己要看书,躲房间里行不行?”

“不行,她有个熊孩子,我妈肯定让我陪他,烦死了。”

“那你也太惨了!”

“是啊,明知道不乐意,还不能跟我妈唱对台戏,不然吃不了兜着走。”



讲解

这段对话就有生活的味道,为什么呢?因为它用上了很多惯用语。

什么是惯用语?惯用语是约定俗成的词组,表达特定的含义,比如说上面的“开黑”、“熊孩子”、“唱对台戏”,“吃不了兜着走”。


我们课堂上接触到的惯用语,大部分来自古代,以至于我们有了一个误解:惯用语是古人的专利。实际上,惯用语来自生活中,现代生活,也会产生现代的惯用语。

现代的网络流行语,比如“666”、“陈独秀”、“打call”,它们的形式比较固定,表达了某个特殊的含义,因此也可以算作惯用语。



古人没有网络、也没有电子游戏,但他们的生活,却一点都不乏味。不信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惯用语,来看看他们的生活,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说到有趣,我们就想到娱乐。我们爱看综艺和真人秀,古人爱看戏。中国最流行的戏曲是京剧,京剧演员脸上要画脸谱,每一种脸谱都代表一种人物性格。观众一看脸谱,就知道,哦,这是一个忠臣,诶,那是一个奸臣。



还有首专门讲脸谱的歌,叫《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红脸,表示性格正直,是正面角色,比如关羽。白脸,表示性格阴险,是反面角色,比如曹操。




这两个词从京剧走入生活之后,就有了特殊的含义。比如说,我们闯祸了,爸爸很生气,严厉地批评我们,这叫做“唱白脸”;妈妈在旁边劝架,保护我们,这叫做“唱红脸”。

换句话说:一场冲突中,扮演温柔、友善的角色,就叫“唱红脸”;反过来,扮演严厉,甚至令人讨厌、害怕的角色,就叫“唱白脸”。


那么这种特殊的含义是怎么来的呢?


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比喻。

“红脸”、“白脸”,就是把生活中的人物,比喻成戏曲里的角色。温柔、友善的人,就像是惹人喜爱的正面角色、严厉又让人害怕的人,就像是惹人讨厌的反面角色。


再比如说,上面的“唱对台戏”。



“对台戏”,同样来自传统戏曲。以前,唱戏的戏班,为了抢生意,就故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跟别的戏班演同一场戏。这样一来,哪边的观众喝彩声多,就证明哪边的演出水平高,一目了然。获胜的那方,自然就把生意给抢走了。

比喻到生活中,“唱对台戏”,就表示故意跟别人对着干,指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方法。



不仅娱乐活动能产生惯用语,一道简单的小菜,也藏着大智慧。

学生最怕考试,工作的人,最怕的是被解雇,用惯用语说,就叫被“炒鱿鱼”。


为什么呢?原来,以前穷人出去打工,都要带着床铺,睡在老板家。要是被解雇了,就得把床铺卷起来带走。鱿鱼本来是平的,一下锅加热,就像床铺一样卷起来了。所以,人们用“炒鱿鱼”来比喻被解雇之后卷铺盖走人。



除了比喻之外,我们千奇百怪、博大精深的方言,也能产生有特殊含义的惯用语。

比如说,开头讲的“熊孩子”。“熊”是华北地区的方言,表示调皮捣蛋,作形容词。很多人认为:“熊孩子”就是像熊一样的孩子,其实是一种误解。



方言词汇,不仅有特殊的词意,还有特殊的读音。有时候,这些读音通过谐音,也会衍生出惯用语。

给大家讲个笑话:


一个农夫养了一只羊,一只母鸡,和一只会讲广东话的鸭子。眼看着要过年了,农夫想着从三只动物里,选一只杀了过年。但是杀谁呢?

农夫先问羊:“羊啊,今年过年杀你们哪一个好呢?”

羊赶紧说:“不知道,不知道。”说完就给母鸡和鸭子使了一个眼色。

农夫又问母鸡,母鸡也说不知道。

最后,农夫去问鸭子。鸭子开口就是一句广东话:“唔知啊。”

母鸡冲上去,对着鸭子就是一个巴掌:“死鸭子,给我说普通话!说广东话会害死人的知道吗?”



同学们get到笑点了吗?广东话的“不知道”,读成“唔知啊”,听上去就像“母鸡呀”。上个世纪,随着香港电影风靡全国,这个词也跟着流行了起来,慢慢成了惯用语。现在,我们干脆就把它写成“母鸡”,表示“不知道”。


但是,方言固然有趣,但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大部分来自方言的惯用语,都只有某个地区的人能够理解,随便使用,会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最后,我们再来简单聊一聊,惯用语应该怎么用。


第一,惯用语的使用,比起和它类似的成语,要更加灵活。


有些成语和惯用语,其实是一组近义词。比如说,成语“无孔不入”,和惯用语“钻空子”,都表示一个人善于利用机会,为自己谋求好处。

两个词意思虽然相近,但是用法却不同。成语必须固定使用,不能加字,也不能减字,更不能把它拆开。但是惯用语使用起来,就灵活很多。

比如说“钻空子”,我们可以说“钻了一个空子”,或者“钻了我们的空子”,不但没有错,表达的意思反而更加准确。

但是,我们不能把同样的方法,用到“无孔不入”上,不能说“无一孔不入”,更不能说“无我们的孔不入”。



第二,惯用语来自生活,语气偏向口语,用在对话中,不仅能让文章更加“接地气”,气质上也能更加活泼俏皮。 


比如说,我们写:“你可不能推卸责任啊!”听上去就很严肃,甚至有点死板。

但是如果改成:“你可不能卸磨杀驴,让我背这口黑锅。”是不是一下子就不同了?



第三,惯用语非常适合用来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说,一提到“主心骨”、“顶梁柱”,那就是一个能力强、有责任的人;一提到“软脚虾”,那就是一个临阵脱逃的人。

一提到“智多星”,那就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一提到“臭皮匠”,那就是一个能力平平的人。



结束语

最后,给大家布置一道拓展题:请大家找一找,还有哪些组成近义词或同义词的成语、惯用语,想一想,这些惯用语可以如何灵活使用。

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