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丨02 汉字也要组合出道

语文丨02 汉字也要组合出道

00:00
09:16

引入

上节课,我们讲了象形字。所有的汉字,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紧跟着象形字出现的,是会意字。

想要了解会意字,我们就要继续去打猎。


故事

今天,新来了一位小伙伴,那就是聪明的仓颉。他意识到,光有象形字,还远远不够用,自己得到生活中去,找到灵感才行! 


因为人类的捕猎,部落附近的草原上,动物越来越少,没办法,我们只能天不亮就出发,往更远的地方去。走了一会,太阳就从天边探出了脑袋,金光洒满了天空。但是,大地却还是一片黑暗。


仓颉心想:“‘日’字已经有了,能不能以它为基础,再造一个字,来表示日出呢?”


于是,仓颉先写上一个“日”,再在底下,画上一个方形。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形代表大地。太阳刚刚升起,天是亮的,地是暗的,天地分别很明显,这不就是日出的景象吗? 


但是仓颉还不满意,觉得这个字,太复杂了。突然,他想到了画牛、羊时的经验,其实不用画出整片大地,而是突出最显眼的部分。日出时,最显眼的就是地平线,于是,仓颉就把四方形,改成了一条横线。日字底下加一横,就是“旦”字,意思是清晨。



我们继续往前走,到了中午,还是一无所获。偏偏,今天的太阳又特别毒辣,大家走得汗流浃背,累弯了腰。这时,前面出现了一棵大树。大家赶紧来到树下,背靠树干,席地而坐,等凉快一点了再赶路。


仓颉可没歇着,他觉得应该造一个字,来表示“休息”。


他先画了一棵树:中间一竖,代表树干;向上的两笔,表示伸展的树枝;向下的两笔,表示扎在土里的树根。这就是“木”字。接着,他又在“木”字的旁边,加了一个“人”字,代表我们背靠树干休息的样子。


一人一木,两个已有的字,就组成了一个新字,也就是休息的“休。”



有了成功经验,仓颉立刻开始了新的创造。他把原来的象形字自由组合,果然得到了很多新字。


一个日加一个月,组成了“明”字。日月给世界带来光明,所以“明”就代表光明、明亮。同样的意思,还可以换一种方法来表达。比如说,一个日下面加一个木,读杲(gǎo)。太阳升得比树顶还高,说明时间接近中午,天地非常明亮。明和杲,两个字长相不同,意思却相同。



休息完了,天气也凉快了,我们重新出发。走了一会,我们来到了一片山谷,道路变得非常狭窄。我们只能排成一列纵队,一个跟着一个,慢慢地走。


突然,仓颉灵光一现。他赶紧画上两个人,一前一后,这就是“从”字。后面的人跟着前面的,所以“从”就有跟随的意思。



仓颉继续举一反三,既然“人”字可以重复使用,组成“从”字。那其它的象形字,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呢?比如说刚刚的“木”字:一个“木”,就是单独的一棵树;加上一个“木”,就是普通的小树林;再加一个“木”,树更多了,就是山里的大森林。于是,就有了“林”和“森”这两个字。



等我们走出山谷,就发现了一片茂密的果树。眼看太阳快落山了,猎物怕是抓不到了,我们只好分头去采果子,准备晚上在这儿露营,明天一早,继续去更远的地方。


仓颉看到我们摘果子,灵感又来了。他先画了一个木,代表果树;再在树枝上,画上三个小圆圈,代表果子;最后在果子的上面,画上一只手。这就是“采”字。后来,人们省略掉了三个小圆圈,又把“手”,写成了一撇三点,演化成了现在的写法。




等我们吃完了果子,太阳也缓缓西沉。

我们看着天边的落日,不约而同地问:“仓颉,你能造一个字,代表日落吗?”


仓颉笑了笑,马上有了主意:他先画了四个“木”,表示树林,再在中间画上一个“日”。这就是“莫”字。

我们看得糊里糊涂,只好去问仓颉。他指了指远处的天空,原来,太阳越沉越低,好像是掉进了树林,一会就不见了。


太阳消失在树林中,就是“莫”字,意思是傍晚。



讲解

虽然没打到猎物,但是有了这么多新字,也算是大有收获了。这些字里面,除了“木”是象形字,其它都是会意字。


会意字,是表示抽象概念的字。比如说:旦和莫,代表某个时间;明和杲,代表某个状态;休、从、采,代表某个动作。


上节课说过,象形字只能表示一个单独的事物。所以呢,每个象形字,都不能拆开。比如说人,拆成一撇、一捺,都是没有意义的。


会意字,就像一个组合,可以把它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比如说“明”,可以拆成一个日和一个月,都是有意义的。


还记得我们最开始说的吗?象形字,是所有汉字的基础。如果跟数学、英语做一个类比,那么数学的基础就是公理,比如说1+1=2,就是一个典型的公理;英语的基础则是从A到Z,这26个字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听我们《不一样的数学》和《不一样的英语》。


现在常用的会意字,大概有两百个左右。但是由于几千年来,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会意字,已经很难辨别了。比如说,我们上面提到的“莫”字,原本指的是太阳西沉,消失在树林中的样子,表示傍晚。


因为太阳不见了,所以“莫”字又有了“没有”、“不要”的意思。一个字有两种意思,用起来,就容易出错。于是,人们就在“莫”的下面,加上一个“日”,造出了“暮”字,用它来代表“傍晚”。


文言文里面,“莫”字可以通假成“暮”字。原因就在于,“暮”字是由“莫”字,发展出来的。本来就是一家人,当然可以互相借用了。


结束语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讲到的会意字,都是怎么来的?


第一种,我们可以在原来的象形字上加一笔,变成一个新字,比如“日”加一笔,变成“旦”。

第二种,我们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象形字组合起来,变成一个新字,比如“人”加“木”等于“休”、“日”加“月”等于“明”。

第三种,我们可以把一个象形字,重复使用,变成一个新字,比如两人为从、三木为森。


今天的拓展题就是,请大家根据这三个方法,找出各自对应的会意字,越多越好。


今天就讲到这里。为了部落里饿肚子的小伙伴,下节课,我们还得去打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Ellen607

    挺不错的课

  • 哈哈我来了

    课程不错,希望儿子喜欢听

  • 波波_bj

    三木为森,口误了

  • 红豆色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