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中国不能没有猪!

第38节-中国不能没有猪!

00:00
16:10



嘿!嘿!嘿!猪兄弟,你别跑呀!

哈喽!你好呀!今天我们星球探险队来到了一个相当特殊的地方:养猪场!这期节目我想和你聊一聊的,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猪!


图片源自@VCG


你可能觉得奇怪了,猪有什么值得聊的?嘿嘿,要是这么说的话,那你可就小瞧了二师兄的威力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一向与世无争的猪,身价突然一路狂飙,把人们打得措手不及。现在见面最扎心的问候莫过于:今天一斤猪肉又涨了多少钱?


这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人们一谈起它,总习惯性地嘲讽它又胖、又馋、又懒的,但另一方面,人们却从来都不能够忽视它!在这个猪躺着都能上新闻的时期,我们是时候沐浴更衣、净手煴香,严肃认真地了解一下,猪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何等重要了。


要深刻理解猪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猪在中国跌宕起伏的发家史!在漫长的9000年间,猪既经历了被封神的高光时刻,又经历了跌落谷底、任人践踏的悲惨时刻。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剧情反转连连的神剧。


这部猪生神剧的开端,就是野猪到家猪的华丽变身了。这一步,是如何实现的呢?


时光倒回到9000年前的某一天,在河南一个叫做贾湖村的村子附近,一只野猪被当地人捕获。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野猪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它们身强体壮、性情暴躁,还贼有攻击性。


贾湖位置,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家猪独立驯化中心之一,贾湖遗址是目前中国已知最早的家猪出土地点


要是在以往,人们遇到这样的野兽,要么避之唯恐不及、要么合力围攻将其杀死,拖回家改善伙食。不过这一次,村民们并没有将野猪立即宰杀,而是圈养起来,定期投喂食物,他们似乎在等待一个更好的用餐时间。


这也许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但在之后的两千年中,野猪的同类们不断被人们捕获、拘禁、喂养,并在人们的监管下繁衍后代,渐渐的,野猪的身份也就转变成了家猪。


7000年前中国家猪出现地点,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的长期圈养,猪的生理特征也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常见的家猪基本都白白胖胖、体型臃肿的。然而,几千年前的野猪,那身材可是相当健美:前部粗壮、后部纤细,堪称完美的倒三角身材。


遗憾的是,自从被人类圈养后,一是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二是人类的定时喂养又弱化了它们野外觅食的需求,健美的野猪渐渐地就变成了现在这副圆头圆脑的模样了!


猪体型变化示意图,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总的来说,家猪的驯化对人类而言,是相当成功的。首先,它的圈养不需要占用很大的面积,小小的一块地方足矣,这就很适合农耕民族的定居生活了。其次,它也不挑食、不讲究,人类的残羹剩饭就足以打发一餐。它的生长速度也快得惊人,半岁到一岁就能长到70千克,简直是行走的长肉机。长肉快也就算了,关键还非常能生,每头母猪一年能生一到两窝崽,一窝就有4-10只小猪仔。


好养活、长肉快、生得多,这简直就是低投入、高回报的稳赚生意呀!因此当野猪被驯化之后,猪在中原地区居民的肉食比例中迅速升高,甚至曾达到90%的巅峰数值!一个“猪肉之邦”正在形成。


小猪仔,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既然猪肉占据这么高的比例,想必,吃猪肉的人也一定不少吧?


这可就错了——那时候的猪肉,总体而言,还是稀缺而贵重的,属于上流社会的专有物。而猪本身,也有着很高的地位。


举一个小例子,咱们的汉字“家”,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豕——也就是猪的意思,古人在房下养猪,这就有了家,甲骨文中就已经是这样写的了。而当一个家庭拥有猪的数量越多,就说明越富有。可见,猪在当时人们心中那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甲骨文中的家字,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人们对猪的喜爱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很多日常用品,都采用了猪的形象,像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中,就出土了有憨态可爱的陶猪、装饰着猪纹路的陶钵和陶壶。其他的还有像大腹便便的猪形陶罐、红彤彤的猪形酒壶等等,形式十分多样。


而发源于内蒙古和辽宁的红山文化中,人们更是结合猪头和蛇身的形状,用玉石加工出肥头大耳、嘴部突出、身体卷曲的玉猪龙。这些玉猪龙可能是用于佩戴在巫师或者酋长的胸前,也有可能用于装饰权杖,成为神权的象征。此时此刻,猪不再是普通的猪,而是被赋予了神性的“神猪”。神猪持续演化,甚至有学者认为,玉猪龙的形状最终演变成了甲骨文中的“龙”字。猪与龙的这种渊源真是令人称奇!


甲骨文的一种“龙”字与玉猪龙对比,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既然猪的地位如此重要,自然也就应该献祭给神灵和祖先了。


四千年前,人们开始用猪头或者整猪进行陪葬和祭祀。到了春秋时期,官方建立固定的祭祀制度。帝王祭社稷,也就是祭拜在农耕社会中地位极其重要的土神和谷神,所用的牲畜规格最高,总共有三种动物,其中一种就是猪,它和羊、牛一起,并称为“太牢”。


甚至到今天,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还流行着猪祭祀的习俗。在福建的大田县,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晒猪节,祈盼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福建晒猪节,摄影师@李艺爽



至此,猪不仅贡献了自己的形象,为人们的日常用品提供了灵感,也奉献了身体,换来了盛大的祭祀典礼和贵族酒足饭饱的生活。


照理说,在这之后,猪的地位应该不可撼动了吧。然而,事实却是,它的牺牲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尊重,反而是一再地被贬低与侮辱,地位一落千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哎呀,说起来,这真是一个令猪“死不瞑目”的悲伤故事。


秦汉时期,因为战争的需要,马的地位大幅提升。而牛耕技术的成熟,又使得牛的重要性不断突显。这时候,不能打仗也不能耕地的猪,地位急剧下滑。


于是,曾经的神猪被安排住在了厕所旁边。甚至在汉代的时候,还专门设计了与厕所相连接的猪圈,把稻草和谷壳通通扔进去,利用猪的践踏,将人与猪的粪便混合,形成了天然的优质肥料。在没有化肥的年代里,这可是保持中国土壤数千年来肥力都不减的秘密之一啊!


汉代绿釉猪圈,上方是厕所,下方是猪圈,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然而对于猪来说,却是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猪圈变得狭小、逼仄、臭气熏天。环境决定命运,住房改变猪生。关于猪的各种恶名开始纷至沓来,人们嫌猪脏、嫌猪臭,嫌猪懒惰不运动。但是在人类强加的环境中,猪有得选择吗?没有!


如果说这时候的猪至少还有能为人们提供肉食这样一点作用的话,那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可怜的猪连最后这点作用也险些被剥夺了。随着游牧民族的入侵,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羊肉取代猪肉,成为中国人肉食的新宠。著名的农业生产指南《齐民要术》就记载了当时社会各类牲畜的饲养比例,其中,养马、养羊的分别占到45%和25%,而养猪的比例还不到4%,连人家的零头都没有。


到了唐代,在12种动物的生肖大PK中,猪再次被吊打,位列倒数第一。回顾这地位降级的血泪史,猪大概只想抹着眼泪说一个字:惨。


唐代十二生肖陶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即便是猪,那也不可能总处于低谷。直到宋代,猪的地位终于出现了转机。这群猪的拯救者,不是别人,正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吃货”。


名菜“东坡肉”,你一定不陌生吧?相传,大文豪苏东坡在被贬湖北黄冈的期间,喜欢把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方块,再用小火慢慢煨得红红酥酥的,哇……说得我口水直流,这道肉菜汤汁浓稠、味道醇厚,人称“东坡肉”!后来,苏东坡又去杭州做官,他用这道菜犒劳在西湖疏通水利的民工们,结果大受欢迎,从此这道“东坡肉”成为最富盛名的猪肉菜肴之一。


东坡肉,图片源自@图虫创意



传说归传说,但许多类似的菜肴创新,的确引发了一场猪肉的“产业革命”。据记载,在宋代,每天就有多达上万头猪被运进开封城,如此大的消耗量,让人瞠目结舌!一场漂亮的猪肉翻身仗似乎就要打赢了。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众多,大大小小的土地基本上都被开发光了,没多大地儿可以供牛羊放养。这时候,只需要小小的一块地方就能养活的圈养家猪,终于凸显出它的优势,最终击败牛羊,成功翻盘,再次成为中国人消费量最大的肉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写道的:“猪,天下畜之。”意思就是说,这一时期基本每家每户都养猪。


食用量是跃升第一了,那猪的形象相应的也得到提升了吗?答案是——并没有!在人地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猪只能依旧生活在脏臭的猪圈中,因而,它也仍然是人类嘲笑的对象。恰好这时,一个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人物形象:猪八戒,出现了。从明代起,神怪小说《西游记》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从此,猪贪吃、好色、懦弱又无能的形象深入人心,再也改变不了了。


颐和园长廊上的西游记师徒四人绘画,其中的猪八戒还是一只黑色的中国传统猪种,而非白色,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昔日神猪的光环已经完全失去,曾经光辉的形象也已无法挽回,猪该如何是好?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就到了1950年代,中国迎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数亿人民嗷嗷待哺,大量农田急需肥料,猪作为国计民生,一下子被前所未有地重视了起来。《人民日报》更是在头版刊登文章,将猪从六畜的最后一位,直接提升到第一位。这下,猪长期被其他家畜压制的形势瞬间逆转,全国人民的养猪热情被全面调动。这是猪生的高光时刻。


而真正的奇迹,则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养殖取代了持续数千年的家庭式圈养,这就将猪作为“长肉机器”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如今的中国,每年的猪肉产量相当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猪肉产量的总和,这还不是奇迹吗?


现代养猪厂,图片源自@VCG



巨大的产量让猪肉不再是贵族的专属,而是走上了亿万普通人的餐桌。各式猪肉菜肴花样百出,包括但不限于猪肉炖粉条、红烧肉、卤猪蹄、烤乳猪、香爆肥肠、梅菜扣肉、酱汁肘子...不行了,再说我又要流口水了。

除此之外,猪皮、猪鬃、猪骨粉等其他猪的身体部位,也都派上了用场。像猪皮可以用来制做皮革,猪鬃被制成各种刷子等等。


与此同时,猪的文化形象也终于迎来了大繁荣,像聪明活泼的小猪佩奇呀,反应总是慢半拍的麦兜呀,以及性格各异的三只小猪等等,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麦兜剧照


浪花淘尽9000年,啊!一路走来,猪,无论是从吃的方面,还是精神文化上,对中国人的贡献都不可磨灭。今天,当我们享用起丰盛可口的饭菜、欣赏着各类憨态可掬的小猪形象的时候,也许更能体会到:猪,国家需要你,人民需要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韩小昱

    星球菌,谢谢你给孩子带来的精彩和启蒙,强烈建议出世界地理!!!

    某冰月小号 回复 @尼古拉斯_QA: 你啊什么啊呀?

  • 如意海_vc

    孩子的地理启蒙,真幸运碰上了星球君,讲的太好了,希望不断更新!

  • 花苞宝贝

    星球菌你一直喜欢地埋吗?

    小奎_v6 回复 @花苞宝贝: 可能是不喜欢,

  • 紫金风暴1

    真棒星球君

    菲菲快乐阅读99 回复 @紫金风暴1:

  • 北岛末

    猪和地理有关系嘛【弱弱的】

    来一份TaDa 回复 @北岛末: 地理不是简单的地形啦这些 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

  • 咖啡只要糖

    怎么这么多天没更新?星球君飞哪去了?

    星球研究所 回复 @咖啡只要糖: 马上更新啦~~~第39节-中国出了个大熊猫! 没听吗~~~

  • 方合子

    为什么没有图片了呢?图片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呀

  • 飞机坐乌鸦_

    背景音乐是什么?

  • 1801881cqse

    我以为自己点错了,退出来看了一下,的确是地理

  • 1883983gprj

    讲讲军事吧!

    1352184vaxb 回复 @1883983gprj: 和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