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公开课-给家长的礼物】干春松:西游记中的角色安排,到底有什么深意

【大师公开课-给家长的礼物】干春松:西游记中的角色安排,到底有什么深意

00:00
12:13

大师公开课是送给家长的礼物哦~

正课是孩子的


同学们好,我是干春松,来自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和《红楼梦》里面,我比较喜欢看《西游记》,我有印象自己买的第一本书就是节本的《西游记》,所谓节本不是删掉不好内容的书,而是把小孩读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都删掉了的这样一本书,这是我上小学时自己买的唯一一本书。


我觉得《西游记》是神话故事,比较符合小朋友思考问题的习惯,它不像《水浒》、《三国》和《红楼梦》里有那么复杂的人物关系。《西游记》里实际上也有很多人物,但是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根据一个一个劫难串联起来的,比如唐僧每历一个劫,这个人物以后就不怎么出现了,而几个关键的人物,比如如来佛、观音,虽然会经常出现,但是相比之下,它还是以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白龙马,为核心线索串联整个故事的。所以它里面每一个场景的妖怪等人物都是用来丰富他们师徒的故事情节的,但是它又不打乱这些人物的结构,所以小朋友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


《西游记》是比较早的被做成动画片的,比如《大闹天宫》、我们老家绍剧里的《三打白骨精》,毛主席的“金猴奋起千钧棒”这首诗,这些都比较容易让大家形成喜欢《西游记》的氛围。


《西游记》的人物简单,但是背景特别复杂,综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一些观念,特别符合中国人对于善、恶、好、坏的评判,如果看《红楼梦》你就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三国》也是这样,《水浒》也不像《西游记》那样善恶分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就是正面的事件,特别富有崇高感,所有来破坏他们取经的妖怪,虽然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是,妖怪就是坏的,唐僧师徒就是好的,哪怕不好,也是好人身上带有一些小缺点,妖怪是坏的,哪怕他们有一些优点,也是坏人身上的优点,所以分辨起来比较容易,不是很困难。


每个故事我们都会发现,一听说唐僧来了,妖怪就想吃肉,善恶分的很清楚,后面的过程就是怎么避免他的肉被妖怪吃掉,所以《西游记》特别受欢迎,好、坏特别明了化,很符合小朋友的认知水平,但其实也挺符合大多数老百姓的道德需求。而看《红楼梦》的话大家会觉得很麻烦,小时候老师虽然教过我,但是到大学我才彻底看明白,还要从一个家族的兴衰里联想到国家层面,这对于一般人来讲太大了,所以改编《红楼梦》很难,但是粤剧把《红楼梦》改编成了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故事,把大的背景都抽掉了,这样就比较受欢迎了。


还有一点,小朋友喜欢变化,《西游记》唐僧是一个道德楷模,是典范性的人物,他的立场、形象不能变,但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包括白龙马,都有变身能力,这就特别具有吸引力了。甚至古今中外都一样,比如我们现在看的《变形金刚》,其实它最具吸引的也是这两个主题,一个是变,它可以变成各种机车的形象,另一个,坏人就是坏人,这点跟《西游记》特别像,好和坏分的特别清楚。国外的超人、蜘蛛侠等,这些深受小孩和大人都欢迎的形象,无一例外有两个核心的特点,就是好坏分明,各具变化能力,这个变化给你提供了很多故事展开的可能性,比如孙悟空能钻到妖怪的肚子里,能够72变、能够在水下游、能够在天上飞等。


唐僧是一个确定性的形象,其他几个给了我们一个变化的可能性的形象,这就是变与不变,其实还挺具有辩证法的。


儒家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确定一个社会的秩序,在《西游记》里,我们能看到几套秩序,一个是玉皇大帝的系统,玉皇大帝、太阳老君、李靖、哪吒、龙王,他们组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系统。这个体系里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自己的体系,特别像中国社会的结构投射。


另外一个跟玉皇大帝的体系不太一样的就是佛教体系。这个体系以如来佛为中心,观音、文书这样的一些菩萨,围绕着孙悟空取经,时不常的会被拿出来。但这个秩序就不太像道家的秩序来得那么清楚。


《西游记》中西游的师徒团队其实也是一个体序,唐僧是师傅,是精神上的领袖,孙悟空是最能干的人,猪八戒代表了这个团体里不太an ding的因素,沙和尚是一个忠诚的团体成员,白龙马也是。这样的一个结构,你会觉得特别有意思,首先一点,取经这个大目标其实谁也没有质疑过,作为一个团体构成的原因,谁也没有质疑过。

但是,除了八戒经常偷懒以外,其他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职份,白龙马就是给唐僧骑的,沙和尚就是挑担的,孙悟空就是逢山开路,排除各种困难的。但如果全是这样的话,这个群体就没有意思了,所以有一个八戒这样的不安定因素出来,那这个团体的矛盾就会出来,然后怎么来解决矛盾,重组团体的凝聚力,这恰巧是秩序建构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秩序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你要去解决,我从《西游记》看到了组织和秩序,而组织和秩序的是儒家,这也是处理社会问题最核心的两条。


《西游记》里本事最大的是如来佛,孙悟空十万八千里都逃不出他的掌心,所有的东西都在如来佛的掌心里,这点没有问题,但是我把它看作是一本能够呈现儒家精神的书,因为佛教和道教在中国要传播的话,它比较得能符合佛家的精神,这个精神背后就是秩序,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抛开佛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这些神,其实它的结构精神其实是一种儒家的精神。


我前两天给一帮小学生讲《西游记》的时候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整个《西游记》里面谁本事最大?”他们都说如来佛本事祖大,玉皇大帝处理不了的事,最后都要搁到如来佛那去处理,但是如果把孔子这样一个明显具有凡人色彩的人物放进来的话,他会面临一个技能包上的困难,要靠什么东西来跟别的领导人建立系统平衡?我觉得唐僧虽然是个取经的和尚,但唐僧身上其实是能体现出儒家形象的。


虽然他是个和尚,但你看他取经,不管他取的是西天的经还是儒家的经典,这个取经过程,其实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第二,唐僧特别愿意说教。他教化人的特点,已经被周星弛发挥到了极点,就是他一直在劝你要做好事、要有同情心、要爱惜人,要珍惜人的生命,一天到晚,苦口婆心的在那教育你,这就特别像是一个儒家的形象。老和尚哪是一天到晚嘚啵嘚啵,老和尚是点化你,这个点化不是靠语速和语句的多少,所以我觉得要分开来看,但是这么看,没准就把这个小说弄得没意思了。但是我觉得大家已经习惯了像《大圣归来》这种《西游记》式的神话式的解读。大家现在在市场上或者其他地方看到的各种书籍里,可能更多是从神话角度延伸它的故事,但是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本描述社会的书,那种体会就不一样了。其实四大名著都是这样,《三国演义》就很清楚,它背后的社会大变局里,如何树立起正统、忠诚,《水浒传》,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好就好在投降、造反、招安,《红楼梦》就更为宏幅了,家族制度、宗法等非常描述得非常形象。这都是描述社会。我们也会知道有很多小说,从文学成就上可能跟它也差不多,有一比,但是为什么这个书结合起来,就是被提了出来,其实这是两方面的结合,第一,它的文学成就够高,第二,它的思想够让人有琢磨的可能,所以这样的书就变成四大名著了。


我觉得《西游记》,表面虽是佛教和道教结合,其实核心可能最多的呈现还是像佛教的内容,因为道教只是大闹天宫,前期孙悟空大闹天宫,弼马温这样的一套体系里面出来,就是算是一个开场,前八章或者前九章这样的一些内容,剩下大多数的篇章其实还是佛教的内容,但我之所以把它看作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作品,是因为在大多数的作品里,儒家都是在前面的,佛教和道教都在后头的,冯梦龙的那些书里面其实也是,但是《西游记》比较有意思,它看上去是佛教和道教在前面,但是儒家提供了这里面很多人的精神气质,就是因为它是明代的作品,如果从大背景来看的话,那时佛教和道教没有像宋代和唐代那么高峰了。大家看这些事都心平气和了,说白了儒家对于佛教和道教也没那么气哄哄了。在唐代,韩愈看皇帝要吟佛骨,很生气,宋代那些皇上比较愿意拜道士做国史,人们也很生气,到了明代,这种极端的事,一方面没有那么严重了,第二,大家也都见怪非怪了,我觉得看这些作品,我们可以考虑的一个背景,就是结合历史去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子周_q8

    “我觉得如果我们抛开佛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这些神,其实它的结构精神其实是一种儒家的精神”,能如果吗? “虽然他是个和尚,但你看他取经,不管他取的是西天的经还是儒家的经典,这个取经过程,其实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第二,唐僧特别愿意说教。他教化人的特点,已经被周星弛发挥到了极点,就是他一直在劝你要做好事、要有同情心、要爱惜人,要珍惜人的生命,一天到晚,苦口婆心的在那教育你,这就特别像是一个儒家的形象。”这个说法问题也很大。什么不管……还是,就是取的佛经。说教又怎么会只是儒家的形象?

  • 1764728nkyy

    适合大人听吗

  • 1376524zsvt

    好听棒棒哒支持。!!!!!!!

  • 1811662onjr

    :下。L一火

  • 1363636alsr

    作者是不是唯一读过一次西游记就是小学那次,太肤浅

  • 马到则成功

    第十四自然段第五行最后一个字错啦,儒家写成佛家了

  • 真悠俊

    💤💤💤💤💤

  • 真悠俊

    一起整夜玩,开玩笑了!😄

  • 悠然随心_l5

    好棒👍🏻

  • Evelyn_g4

    这都给大人听的吧,哪是给孩子听的呢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Evelyn_g4: 公开课是倾向给大人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