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让孩子学点靠谱的中国历史

【发刊词】让孩子学点靠谱的中国历史

00:00
20:25

你好,我是《历史学家爸爸讲中国史》的出品人谭瑞岗,我是一名历史研究者。更重要的是,我和你一样,是一个可爱孩子的家长。


这个节目本来是我和几位历史学家爸爸们私下里做给自己孩子读的东西。


因为我有一直一个苦恼,我自己有一个十岁的女儿,我想为她选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或者音频。找了很久,我找不到,没有一个满意的。和其他几位历史学者朋友一聊,纷纷吐槽。是因为我们是研究历史的,眼光太挑剔吗,还是大多数父母有同样的苦恼?如果你也有,我们一起往下聊。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挑不出满意的历史读物或者听物给孩子。理由是不是和我一样。


我对当下青少年历史读物的一个不满意是它们太陈旧。


国内原创的比如《上下五千年》之类都太陈旧,中国的历史学界这十几年进展迅猛,随着出土文献和文物的大量发现,对中国历史有很多颠覆性的改写,对很多历史人物有全新的评价。今天我们再来为孩子们写一部中国历史,我们以为,应该把这些最新历史研究的结果告诉他们,不能让他们的历史启蒙和我们三十年前读“上下五千年”时在一个水平上。就像我们今天给孩子们讲物理学一样,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以前的牛顿力学层面,不给孩子讲一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些新东西,这样的教育就太过于浅显了,历史学科虽然没有物理学的发展程度迅猛,但是历史学本身也不是一个静止的死去的学科,它也在不停的发现,不断的有新的东西。站在今天父母的角度,我认为文科的学习,文科的教育更应该把最新的东西告诉他,


一个不满意是它们有点粗鄙。


历史充满故事,但是历史不是故事的堆砌,把历史转换成某某某讲故事可能变成孩子知识世界构建过程中的一场事故。就像零食好吃,孩子都爱吃。但是你能用零食把孩子养大吗?


比如,今天还给孩子讲“烽火戏诸侯”有什么意义哩?且不说历史学界已经定论这个事情根本就不存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国忠老师和我聊天就分析过,为什么这个事情从当时的技术条件社会形态上不可能发生过。这次我们的历史学家爸爸梁涛教授在节目里彻底论证了这个事情。同时,从观念的培养上,把王朝的毁灭归咎于君王个人的荒诞,这样过时的解释在这个时代,我们还好意思给孩子说吗?


那么,应该给我们的孩子讲述什么样的历史?


历史上的人都已逝去,所发生的事云烟消散,但是其中所体现的人性的光辉与卑下,文明的灿烂与凋谢,艺术的庄严与妩媚,都刻在了时光之中,都留在文字与文物里。


我想给我女儿的历史启蒙,是通过历史的故事去触摸人性、文明、艺术。让他们通过历史获得与历史有关的观念,比如时间,比如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人的行为差异,比如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重要性,比如宽容。希望她通过对几千年时间流淌的理解,不偏激,不盲从,做一个温柔坚定的孩子。


但是,至少,中国历史方面目前少见这样的读物或者音频。引进的有比较成熟的——虽然在我看来也有问题,它们没有考虑中国孩子看世界的出发点,所以我也在准备历史学家爸爸的世界史系列。


我心中理想的青少年历史启蒙作品应该如何产生?


首先,应该由一流的历史学者来写作。我的本科和硕士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西方哲学。最后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到中国社科院读近代历史的博士,虽然我本人是个八流的历史学者,但是我自认眼光一流。非历史学者给孩子们写的东西我看了不少,都不太满意,他们下的最大的力气在于讲述上,怎么把这个事情讲通俗了,讲得孩子爱听,为了迎合孩子们而去让历史娱乐化,浅薄化。最后历史和虚构的界线就模糊了。


出于职业敏感,我总是觉得至少讲给孩子的东西在现有研究共识下得是“真”的吧,也就是说事情本身得靠谱,不能让孩子学一堆真假参半的中国史。在历史研究、考古发现突飞猛进的今天,在中国历史不断重新发现,重新书写的今天,一部靠谱的青少年中国历史,已经脱离了外行的能力范围,只能由专业历史学者来完成。


但是,中国大部分学者有个通病,重视纯学术研究,轻视或者不敢做普及性的工作,仿佛这就是不务正业,这样的学者就是做不了纯学术。所以,如何邀约到高水平且愿意无视这个误解的学者就是一大难题。


幸好,有这么一些历史学家,和我有一样的苦恼,他们也在想怎么给自己的孩子讲自己钟情的专业。历史学家的孩子总不能不学历史吧,要学就应该学家长能力范围内找得到的最好的历史吧。


没有?


那咱们自己创作吧。于是,这么一个学术小团体就形成了,我们称自己为历史学家爸爸。


主创之一,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赵凯研究员给我讲了一个特生动的故事。他的儿子今年十七岁,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中。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儿子从小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听各种故事。赵老师经常给他讲,讲其他故事还得现学现卖,讲历史却是信手拈来,从“赵氏孤儿”、“鸿门宴”到“程门立雪”,从汉尼拔远征意大利,到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儿子总是听得入神,忘了手里的玩具;赵老师也讲得入神,忘了厨房里的炉火。再大一点,他可以自己读书了,所读之书,历史类仅次于文学类。儿子觉得历史中不仅有有趣的故事,更有人生的道理和人类命运的密码。进入中学之后,儿子读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批判意识越来越强。有一次,晚饭桌上,父子俩探讨中国近代以来人口迅猛增长的问题,赵老师说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在明代传入中国,在中国南北方广泛种植,大大促进了人口的繁衍,所以中国人越来越多,到清代就达到四亿。儿子好像是听明白了,稍顿一会儿,他忽然发问:“这些高产作物来自美洲,为什么没有在美洲引发人口大爆炸?”赵老师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不过心里特别高兴,为儿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感到高兴,他知道,历史丰富了儿子的精神世界,让他具有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其他几位主创,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倪玉平教授,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十二岁,一个六岁,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准备自己给两个娃写中国历史,和我一拍即合。梁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孩子从小就听爸爸讲历史上的事,长大极睿智而谦虚,中国的历史文化那是渗透到骨子里了。孙方圆老师,中国社科院博士后,他的史学那可是家学,父亲著名历史学家孙家洲耳提面命,让他深爱历史,走上了专业研究的道路。


其他几位参与写作的学者莫不如此,在学习历史或者给自己孩子讲历史方面,莫不有自己独得之秘。


家学、私教本是教育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工业化时代公立教育逐渐普及,但是它只能做到教育的公平化,不能解决教育的精英化。北京有几所很有名的小学,中关村几小几小,孩子们都很优秀。但是懂的人就指出,这几所学校并不是教师比其他学校优秀,而是孩子们大多数都是中科院科学家的小孩,人家优秀更多靠的是优良的家庭教育。你再看看高晓松,无时无刻不在炫耀在清华大师们的家里串门学到的东西。我家有两个书架的书,所以我从小爱看书,一些亲戚就来说,怎么才能培养我孩子看书的习惯啊?我心想,你家一本书都没有,他怎么会有看书的习惯哩?


我们几个本来是想解决自己孩子的历史学习问题,后来被我鼓动,把私家的教育开放出来,你们学者们在家怎么教育孩子自己的学术专长,把它分享给所有的孩子。所以,就有了你看到的《历史学家爸爸讲中国史》。


那么,历史学家给自己孩子讲的历史有什么不一样吗?我来举几个例子。


你的孩子要是从清宫剧了解的历史,那完了,只要聊天说到接班人问题,他肯定想到的就是后宫争斗、父死子继,几个阿哥争皇位的画面。但是,如果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进只有一种套路的话,那就太单调了。历史学家爸爸梁涛老师在这儿告诉我们,“家天下”不是历史的起源,在早期中国,是“公天下”,君王费尽心力,希望找到一个贤明的人,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他,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这,是中国历史的起源。


再举个例子,前一阵大热的电影《邪不压正》,廖凡饰演的角色说朱元璋是自己的祖宗,还把自己的脸跟朱元璋的脸摆在一起,一看上去还真是有几分相似!我女儿看完就问我,“爸爸,朱元璋真的长这么丑吗?”您想想,作为一个家长,您该怎么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历史学家爸爸倪玉平老师有精到的解释。历史上的朱元璋,出身贫寒,是个平民逆袭成功的人,他明明是一个打破了皇帝血统论的人,但是,当他当上了皇帝以后,却变得比以前的皇帝更重视血统,他越来越封闭,越来越不相信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家的人、自己的子孙才靠得住,于是除了自己的子孙之外,他将当初一起打天下的人,几乎都杀光了。因为杀的人太多了,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就很差,于是在很多画他的像中,就故意的丑化他,电影依据的就是历史上丑化他的这些画。


这样的历史,是不是才是值得告诉孩子的历史。


这部《历史学家爸爸讲中国史》总共有240讲,周一到周五每天更新一集,可以陪伴孩子一年。同时,我们还请了六位中国史学界的大师来给孩子们开六节公开课。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许宏是著名考古遗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他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文明最早的十字路口,他提出中国历史到底是五千年,还是三千七百年这样极具挑战的话题;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中国儒家思想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子今,如果社会科学有院士制度的话,一级教授就是院士,整个史学界除了年纪特别大的长辈外,都尊称他为子老,可见他的学术地位和学术风范多高;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据说在南京,有井水处皆知胡教授大名,关于六朝的历史,他是当之无愧的权威。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教授,长江学者,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学界公认的宋史权威。汪荣祖先生,我们必须尊称他为先生,在学术界,先生是比老师更高的尊称,到了这一步,具体的学术成就我就说不过来了。我只能说他在美国长期教中国的历史,教世界的历史,在台湾、在大陆都有教学的经历,他宏大的视野和对中国历史精深的研究讲出来的东西我每次听都有耳提面命、如沐春风的感觉。


听这些老师的课,学什么不重要,那种风范,那种视野是千金难买的。听得懂听不懂也不重要,以后有一天其中的一个说法会突然蹦出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除了这个名单,有机会我们还会请更多大学者来给孩子们开公开课。


这个课程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和初中学生。再小的,除非从小就爱读书,底子比同龄人高的,否则建议去听童话故事,不要听那些所谓的历史故事,听一些半真半假的东西以后还得纠正,麻烦。再大,建议可以听新亚文化出的《中国通史大师课》了。


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非常清楚,素质教育重要,考分、升学也重要。我们相信,听完这样的历史,孩子不管语文还是历史的学习成绩自然都会大幅度提高,中国的传统就是文史不分家嘛。但是,为了更贴心一点,我们要请一位老师把这些历史学家爸爸讲的内容和中小学历史课本的知识点考点结合起来做一个串讲,让孩子们学以致“考”。这样的老师不太好找,得有大学老师的深度,又熟悉中学历史教育。我们在整个历史学界上天入地搜罗了一遍,终于找到一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任教的李凯老师,历史学博士后,之前在北京市著名中学担任历史老师。你说合适不合适?简直是完美。


曾经有一位女学者问我,为什么不是历史学家妈妈哩,你是搞性别歧视吗?非也非也,中国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缺失严重。爸爸们真真假假的忙于事业,真真假假的忙于应酬,大多数时候都是妈妈给孩子读故事。我觉得应该把父亲这个教育角色补上,并且,我确实觉得,如果要给学科以性别的话,艺术是女性,历史应该是男性。所以,我们邀请作为爸爸的历史学家来讲历史。这样的历史,靠谱,并且温暖。


在靠谱的同时我们努力做到有趣,但是有的地方确实很难,不是所有知识都能够有趣的,所以到这种地方你要鼓励孩子坚持一下,爬上山峰才有更好的风景。就跟一味拍马屁的朋友不是好朋友一样,一味迎合人的知识不是好知识,应该让及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


希望这部音频版的中国史能给你的孩子温暖而靠谱的中国历史知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来听点书

    买了。本来是想听爸爸们如何给孩子讲历史故事,结果正文变成播音员讲历史——家长们喜欢的教材——为什么不能像推介这样,由学者爸爸们原声说历史?这才是“爸爸讲历史”,讲故事,生动之处,“爸爸们”可以不要普通话都是一级甲等,历史学家爸爸们要自信啊!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来听点书: 因为很多小朋友还涉及到学习标准普通话的问题,经过反复权衡,还是决定请播音员讲,这也是大部分少儿节目的做法,应该也都是考虑过的。

  • 嘉庆说故事

    说到底,历史学家爸爸们还是有一个误解。那就是这样的偏学术化的节目应该是给多大的孩子听的?小学以下的孩子,兴趣还是第一位的,连听都不愿意听,你还打算让他辩证思维?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嘉庆说故事: 在兴趣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步引导思考,谢谢亲的关注

  • 行动_mz

    请问有书吗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行动_mz: 有的,已经在筹备了还有精美插画看图理解更容易

  • 落花无声610

    最早购买《大师课》就是想给孩子补补历史课的,然而,发现这个只能适合我自己听,终于等到你,由历史爸爸讲给孩子听的历史课,用浅显易懂的言语讲述专业的历史故事,期待新亚多出精品。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落花无声610: 老朋友,谢谢

  • Sky老师读书

    提到的一些教授的普通话不敢恭维,孩子会不会喜欢听就不知道了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Sky老师读书: 考虑到了这点,我们专门请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主持人、一级播音员张楠,做我们这个节目的主播了

  • 张芬FenZhang

    花了钱还心怀感激!!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张芬FenZhang: 感谢,感激。

  • 1588194jioz

    再也不用苦恼不知道怎么给娃讲历史故事

  • 锅包肉Eric

    更喜欢原汁原味的爸爸讲历史,普通话标准与否不是判断节目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锅包肉Eric: 历史爸爸天南海北,口音很严重额,小孩可能听不懂

  • 声音爱好者青铜

    听完开始,感觉以前历史考试不及格都是老师的问题,搞不好我的回答才是正确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