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夜书所见》:旅人的乡愁

第七讲.《夜书所见》:旅人的乡愁

00:00
10:48

课本内外 

叶绍翁《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萧萧:风声。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挑弄、引动。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⑥篱落:篱笆。


知识拓展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郦师点拨 

诗人余光中曾经写过一首现代诗,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就是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就是对于往日生活的一种回忆;就是对自己从小生活的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旅人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叶绍翁的这首诗,以叠字象声词开篇,一下子就唤起了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天萧条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下去,一个“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刺骨的寒气,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秋天是瓜果成熟和粮食收割的季节,一般小时候的味觉记忆在这个时候更容易被唤醒,妈妈的味道总在这时发出呼唤;秋天又是天气转凉的季节,大雁南飞,叶落归根,在外的游子也会想起妈妈缝制的冬衣。所以,自古以来,秋天就是用来抒发乡愁的最佳时节。


思考探究 

为什么秋日的人们更容易思念自己的家乡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瑞雪zrm

    老师浪读的太有感情了~辛苦了!

  • 声声起

    先生的乡愁,听到泪流,多么有情的文字,多么动情的声音

    天哪虫1 回复 @声声起: 我也是哭了

  • 小尤皎洁的月亮

    先生好,辛苦了。晚安🌙

    小尤皎洁的月亮 回复 @小尤皎洁的月亮: 乡愁是思念父母泪沾衣,眺望远方想孩子。

  • 山间心情

    请问郦波老师 树立人生信仰 的“树”为什么不是横平竖直的“竖”啊

  • sunny99_chen

    郦老师,请问一下从夏朝到清朝,哪个诗人的诗或者词写的最多?

    夏夜青蛙 回复 @sunny99_chen: 网上百度的是陆游

  • 李橙橙27

    暑假带孩子去了南师范,校园太美了。现在和孩子一起听一听,好有感悟!

  • 木木夕_0w

  • 15231512cdm

    郦老师的声音真好听,加上音乐,啊,无法用语言表达!

  • 林静L

    余光中老爷爷 为什么要写乡愁

  • WL_9j

    听过郦波老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非常好!听到郦波老师的音频毫不犹豫的继续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