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东汉的兴与亡

第二十讲:东汉的兴与亡

00:00
13:20

【课程正文】 


东汉的兴与亡


大家好


我们知道汉朝分为西汉与东汉,西汉定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东汉定都洛阳,都城一西一东,所以称作西汉与东汉。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由刘秀建立,历史上称为光武帝。


讲到公元25年,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历史已经进入到公元后的时代。之前一直说的是公元前怎么样怎么样,比如春秋时期的开始就是公元前476年等等,现在我们进入了公元后的年代。那么有一个问题要问,什么是公元,公元实际是公元纪年,是西方记录历史的方法我们叫做西方的历法,公元元年的起点不是公元0年,实际上是公元1年,是西方基督教耶稣诞生的时间。现在历史上流行的就是公元纪年法,而中国古代最流行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叫做天干地支纪年法。我们当然现在通行的主要是公元纪年法,然后传统节日咱们还是按照农历的做法,清明节、端午节、春节等等。关于公元纪年这里,经常也会有一些问题考察到大家,一般会涉及这么两种类型,一种对于公元多少年与世纪的关系,我们知道一个世纪是100年,但是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公元后的第一个世纪是多少年,答案是99年,因为我们前面说的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120年,世纪上就是公元2世纪;我们说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那么就是公元20世纪;同学们出生在2001年,同学们可能更年轻一点,同学们出生在2005年或者2006年,那实际上就是出生在21世纪,我想这个大家应该很好懂。那么,公元前489年,是公元前几世纪?应该是公元前5世纪,但是要记住,这个公元前489年,应该是公元前5世纪早期,但是公元489年,就是公元5世纪晚期;那么这是经常会考察到大家的,给你一个公元多少多少年是几世纪或者是早期晚期,我想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了。第二是涉及到年份计算,比如是这样子的考题,公元1年,跟公元3年之间,相差两年,但是,问你公元前3到公元3年,之间相差多少年,不是正三减去负三等于6,就是他们相差6年,实际上是5年,正三减负三减一,因为中间没有公元0年。大家需要做下注意。


 


公元纪年,也告诉大家,当西方基督教里的耶稣诞生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汉代时期,并且即将进入东汉阶段。这个就是我们在开始的时候说的,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西方的历史和我们中国的历史做一些相应的比较,中国历史在公元前后就进入东汉阶段。关于东汉阶段,我们主要掌握的是两点,一点就在东汉初期,在建国皇帝汉光武帝的领导下,社会团结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光武中兴”;另一点,是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特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我们先说第一点,光武中兴说的是刘秀能够在东汉初期促进社会形成“光武中兴”的局面,他的原因主要是哪些?主要来自于他在治国上三方面的努力。这三个方面的努力实际上都基于西汉时期留下来的统治以及国家发展上面的问题。我们知道西汉后期,朝廷纲纪越来越乱,外戚专权的年代,官府贪污腐化,所以汉光武帝,开始合并郡县,裁减官员,严惩贪官;慢慢减少官场上面纲纪不足的问题。贪污腐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这些贪污的东西从哪里来,就是从老百姓的手上来,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所以黄光武帝上台后马上减轻农民负担,下令释放奴婢,有些宦官家里不要养那么多奴婢,减轻刑罚。有效解决了西汉末期留下来的政治统治与社会问题。另外,我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汉武帝晚年实际上内心有些彷徨内疚有些痛苦的就是发动大量兵力去攻打匈奴,最后国力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汉武帝很内疚,跟少数民族常年的战争冲突还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其实后来汉武帝死后,整个汉朝也是跟匈奴时好时坏的,所以老百姓的生活也不稳定,总体还是不要战争的好,人民的财力物力才不会被战争消耗。所以汉光武帝还采用了一种举措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来到中原,通过这样的方式缓和民族关系。当然这里我岔开一句,少数民族的关系其实一直是汉代民族关系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像之前我们讲过的昭君和亲,还有我们之后要讲的张骞出使西域,都是汉代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其中当然纠结最久的就是与匈奴的关系,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汉代跟匈奴有关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宋代一个读书人洪迈的《容斋随笔》里面,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拿来读一读。洪迈喜欢汉代历史,然后他发现了一个历史小秘密,汉宣帝黄龙元年正月,元年是年号,汉宣帝黄龙元年中月的时候,匈奴单于来朝,匈奴的首领叫做单于,他想来朝拜汉朝,二月归国,十二月帝崩。2月的时候回去,12月的时候皇帝就死了。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又来朝,五月帝崩。故哀帝时,单于愿朝,时帝被疾,或言匈奴从上游来厌人。匈奴一来,我们当年皇帝就去世了,哀帝自己想一想有点害怕,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匈奴来朝,后来又听当时的一个大臣叫做杨雄,他说,我是我们从黄龙晋宁时就有匈奴来朝的传统,哀帝一想也是,就答应了。自黄龙、竟言,复许之。然元寿二年正月,单于朝,六月帝崩。事之偶然符合,有如此者。这当然是历史的一个巧合,不过听来历史上也是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回过来我们讲东汉历史,我们要讲的第二点就是东汉中后期后,外戚和宦官专权;外戚与宦官在东汉时期能够专权,其实与西汉时期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即位当皇帝的时候年龄小,又去世得早,也有小到一个小朋友一岁就当皇帝了,当然他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皇帝年纪小,就要靠太后来掌权,太后来掌权,太后就会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家里的亲人,就成了外戚掌权了;而等到皇帝年纪稍微变大一些,皇帝想自己能够控制这些政治局面,就会依靠身边的太监宦官。那么政权就在宦官和外戚之间轮替,出现各种政治斗争,必然地,没有在为这个统一的大汉帝国谋建设,求发展。而且政治斗争也催生黑暗的政治,当时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做:“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就是讲述这样黑暗的政治局面。正直得像琴弦那么直的人,最后死在了路边上;弯曲不正像钩子的人,最后封侯升官了。


这样的政治局面必然催生出当时动荡的社会局面。


在东汉后期的时候,出现了一批农民起义军,有个叫做张角的人创立了太平道;领导了一场农民起义,这批农民头裹着黄色的丝巾,被人称作黄巾军。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虽然结果没有最终灭亡东汉,但是给东汉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东汉在黄巾军起义后从此一蹶不振。历史上有名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就要拉开序幕了。

【课后作业】

1、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上期课程作业答案】

1、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2、新皇继位年纪更小,就造成了“主幼母少”的局面。而母亲身后是母亲的家族,也就是外戚,这些人要出来,打着辅主理政的旗号,内外勾结,把持朝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问__神

    只有我听不懂世纪吗﹉

  • 今天吃饭团团呀

    老师要讲一下外国史和近代中国史吗

  • 1381527bwfe

    非常爱听,年龄大了,却发现历史这么有意思,老师声音好听,温暖的声音娓娓道来👍

  • 琉璃白白

    讲的真好!大人孩子都可以听

  • 格调妖精

    王莽当皇帝这十来年没有定都,称谓什么的吗?

    超级征服者 回复 @格调妖精: 国号。新。

  • 暗香本香

    课程不错,详细易懂

  • 听友202026336

    讲的很好

  • 夜以笙歌514

  • 混灵体

    是一个一百天的娃娃当了皇帝,2岁死了⋯⋯

  • 樱桃15

    讲得好好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