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汉武帝的统一举措(下)

第十八讲: 汉武帝的统一举措(下)

00:00
13:09

课程正文

汉武帝的统一举措(下)


上节课我们讲汉武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男同学。今天我们要继续介绍他在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举措,不过在开始正式内容之前,我想要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那就是汉武帝为什么叫做汉武帝,你想想,我们之前讲刘邦,为什么有的叫做什么帝,有的叫做什么祖。为什么刘邦不叫汉高帝呢?而且大家肯定都知道,我们有一些比较红的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比较知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叫什么宗。还有比如说清代的皇帝,叫做乾隆、雍正。为什么有的皇帝那样叫,有的皇帝这样叫,都叫的很有个性。实际上这些都是皇帝的称谓,一般历史上皇帝的称谓有三种,这三种比较流行,就是皇帝的年号,庙号和谥号。谥号不是嗜好,就是指我喜欢的这个嗜好,比如我嗜好跳舞,就是我超级喜欢跳舞,我嗜好吃西瓜,等等。这个谥字,大家可能不知道怎么写,就是言字旁加一个有益处的益字。那么什么是谥号,谥号就是皇帝死了之后,社会或者朝廷根据这个皇帝的功过成就最后给他一个字,这个字就定义了皇帝的一生的成就。比如汉武帝就是谥号,汉武帝大概比较英武,是个肌肉男,所以他中间的这个字叫做武。历史上也有给有一些差评的皇帝,比如隋炀帝,隋炀帝的炀字,汤的三点水旁换成火字旁,炀字的意思就是这个皇帝离心离德,不管国家,道德败坏。还有比如汉哀帝,这实际上是一个中性的评价,哀,就是哀伤的哀,当然不是负面,大概这个皇帝一直很忧郁,所以皇帝死后,大家都说我们这个皇帝很忧郁,要不我们叫他汉哀帝。另外一个是庙号,庙号实际上就是祖宗牌位,皇帝死了之后,后代的皇帝要在太庙这样的地方供奉着祖宗,所以叫做什么祖,什么宗,比如汉高祖,比如唐太宗,他们都是庙号。所以你看庙号和谥号都是皇帝死了之后,所以以前有电视剧里面有个片段,皇帝直接说,我汉武帝呀,我唐太宗呀,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历史常识的,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死后人家会给我一个字“武”,我叫汉武帝。最后一个是年号,年号就是皇帝给自己统治时期的一些年份取个名字,早先的时候皇帝会经常变年号,比如今年哪里发大水了,哪里地震了,皇帝觉得国运不太好,就会改个年后,到了明清的时候,一般一个皇帝统治时期就一个年号,所以有时候就用年号来指代皇帝了。比如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雍正皇帝等等,都是年号。在清朝和明朝的时候很多皇帝都是这样的。今天在正式课开始之前,给大家普及三个小知识点:谥号、庙号和年号。希望大家以后看到皇帝的名字能够知道是谥号、庙号还是年号。这些在中考题目中曾经出现过。


那么我们继续本节课的主题:汉武帝的统一举措。我们要讲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方面,一个是经济方面。在文化上面,汉武帝时期实际上是八个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文化上面的统一方面,实际上就是要大家在一个正统思想下,国家这么大,大家要遵守一定的道德法则。当时西汉初期的时候,诸子百家在社会也依然很流行,简单说就是大家的世界观、人生观都非常不太一样,三观不一致,那么社会稳定肯定就存在问题。汉武帝接受了当时的一个人的说法,这个人叫做董仲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提到了要把儒家思想中尊君守礼的思想作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大家还记得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孔子讲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实际上讲的就是一个社会里面应该有长幼尊卑次序,而长幼尊卑次序实际上就是这个社会的礼。通过这样的推行,整个社会都统一在正统儒家思想之下,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那么实际上要把一个思想成为大一统的思想,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董仲舒当时的做法是这样的,在汉武帝的支持下,长安兴办太学,就是办一些学习机构,大学机构。把儒家的五经列为教材,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诗》是《诗经》,《书》是《尚书》,《礼》是《周礼》,《易》是《易经》,《春秋》就是史书《春秋》。《诗》《书》《礼》《易》《春秋》,把这几本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于是大家都开始学习,都会读一些之乎者也。所以儒家思想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所以董仲舒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由他开始,由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才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


不过在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大家想,在汉代的时候,开始推广儒家学说。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在文化上非常残酷的统治,焚书坑儒,把儒家思想的书籍以及一些学习儒家思想的人,都杀掉了。那么儒家思想在汉代的时候留下来多少呢?儒家经典从哪里来呢?实际上确实当时很多经典被烧毁了。那么汉朝人怎们学习呢?实际上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就是有一些年长的人,他们在小的时候,在秦始皇还没有焚书坑儒的时候,他们学过《论语》,学过这些儒家经典。他们背下来之后,焚书坑儒之后,汉代开始重新兴办这些儒学的时候,他们就告诉给自己的学生,他们的学生再告诉给学生的学生。实际上,以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把儒家经典传下来。可是大家想,你的记忆和我的记忆,你背下来的东西和我背下来的东西,总是有一些差别。在传播过程中就有很多阐释的地方,演绎的地方。所以儒家经典就开始演绎。后来这一派的做学问的方式,就叫做今文经学。今天的今,今文经学,就是说大家容易用今天的思想去理解距离他们几百年前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就是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不过独尊儒术了之后,大家就很重视孔子,所以很多人跑到山东孔子的老家里面去拜访装修孔子的家,可是装修的时候,有一天不小心,啪!孔子家里的墙倒塌了,倒了之后,发现了很多战国的竹简,竹简里面,也有《诗经》,也有《论语》,也有《春秋》。有一些都是战国的文字,而且有一些记载跟平时我们听过到的那些老爷爷讲的不太一样。这一派人觉得他们拿到的儒家经典才是真正的儒家经典。所以他们就开始研究战国文字,研究这些他们觉得是儒家道义的书籍。这一派又叫做古文经学。他们非常尊崇这一批战国的书籍,他们觉得那些靠口耳相传是错的。而口耳相传的人又觉得他们才是对的。所以这就是西汉时期非常有名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派。我们就简单做一些拓展知识的介绍。让大家理解原来儒家思想在传播过程中原来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变革。


讲完文化,我们讲经济。经济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归结的就是一定要掌握经济命脉。国家和政府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才可以使得国家的经济稳定,才能够保证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在经济方面有三个举措。一个是禁止私人制造货币,什么意思,在汉武帝之前,有很多当时的诸侯,他们自己制造货币,而且有一些人,他们通过做生意,有很多很多的钱财,有的时候,朝廷平定叛乱,向他们借钱的时候,他们不肯借。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把制造钱收归重要,由中央调控,汉武帝要求使用一种钱币,叫做五铢钱,这个大家要记住。第二是把一些重点经济项目国家来经营,比如盐,盐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那经营盐一定要收归国家,这个可以增加国家的收入。还有就是冶铁,国家经营这些重点项目,国家的收入也增多了,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雄厚了,就像我们现在,我们有一些项目是收归国家的,就像我们有国有银行,我们的铁路,我们的电,都是国家经营的。第三是物资调配,原本不同的地方物价都很乱,有的地方经济物产高,物价比较便宜,有的地方缺东西,物价高,就导致了人民的生活非常不稳定。所以汉武帝时候,就通过政府的一些举措,来进行物资调配,不要让物价随意波动。经过这三个方面的举措,西汉进入了全盛时代。当然一讲到鼎盛时期,我都有点小担心,全盛时代就意味着要开始走下坡路,下节课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西汉王朝的衰亡了。由盛到衰,历史总是这样的残酷。


【课后作业】

1、公元 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半两钱  B.五铢钱   C.铲币   D.刀币

2、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理。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盐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上期课程作业答案】

1、三个方面展开,政治、经济与文化。

政治上的主要举措是推恩令,还建立了刺史制度;

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的大一统。;

文化上就是非常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一整套思想武器来指导社会运作,塑造民族共同的思想里面。


2、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瑞龙飞鹊

  • 木年槿时

    师叔,你是不是莆田人呀

  • 1530930egyk

  • 话酱001

  • 18956536dll

    声音好听哦

  • JerryangTom

    哈啊哈

  • 慌张_rl

    礼是巜礼记》

  • Flora射手

  • 大勇_6ua

    我是鲁班

  • 超级征服者

    汉武帝刘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