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讲:宋太祖和北宋政治

第五十讲:宋太祖和北宋政治

00:00
10:53

【课程正文】

宋太祖和北宋政治


大家好,人大历史学教授杨念群先生曾经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中国历史上这么多朝代,我们对于这个朝代的观感也好、对于这个朝代的印象也好,你认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是最不舒服的?其中收录了很多人对于不同朝代的印象,但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很奇怪,几乎无一例外大家都对宋朝持怀疑、否定态度。那宋朝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具体要通过这两节的音频和大家讲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政治模式的朝代。它是中国所有朝代中最特别的,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宋朝以兵变立国,不以暴力反对暴政,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同时它的统治方式几乎和现代没有多少区别:它是一个文人政治,政党政治,中央集权政治,农工商贸并重的政治,不崇尚暴力的政治。宋朝的文人政治最彻底,文人出任国防部长(枢密院)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新鲜事,但在宋朝,这可是一个常例。军队的改革是军无常将,将无常军,这也是现代国家指挥与管理军队的基本制度。行政的改革是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宰相无法独揽大权。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则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担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也就是赵匡胤当上皇帝一年半后,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喝到兴头上,他忽然让左右退下,对诸将说起心里话:“要不是你们诸位出力,我不会有今天。只是皇帝不好当,我整夜不敢安睡,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安乐。”大家不懂什么原因,赵匡胤说:“你们不想想,皇帝谁不想当!”石守信等连忙跪下叩头:“陛下怎么这样说,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造反?”赵说:“你们当然不会,但你们的部下想升官发财,一旦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推得了吗?”诸将吓得哭着哀求:“臣等愚昧无知,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可怜,给我们指一条生路。”赵匡胤对他们开导一番后说:“你们何不放弃兵权,找一个大地方当节度使,拣良田美宅就买,给子孙置下永远花不完的产业,自己多养些歌儿舞女,天天吃喝玩乐,颐养天年。我与你们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无事,不是最好的办法吗?”第二天,石守信等纷纷向朝廷称病,请求不再指挥军队。赵匡胤当然恩准,任命他们为节度使,立即离京就任。只有石守信仍兼统领禁卫军的职位,实际已解除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杯酒释兵权。尽管很多专家现在经常考证说“杯酒释兵权”并不存在,但是从这样的历史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从建国之初就已经制定好了其基本国策,即牢牢将军权集中在皇帝手中,重文轻武治国。


下面我们接着来看宋代的政治发展。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经过这番改革,而皇帝便可以总揽大权。这个制度就被称为二府三司制。在这里我们需要指明一点,宋代存在二府三司的同时,三省六部继续存在,这就导致的直接问题是中央有大量的官员,于是宋代便出现了一个局面就是冗官,所以有人戏称在宋代的街头放一条狗出来随便都可以咬到一个官员。与冗官相配套出现的现象还有冗兵。


赵匡胤为统一战争、减少农民起义出发,把失地农民变成了部队官兵,再把部队官兵当成了统治阶级。以前打战是临时从农民中招募士兵,战争结束论功行赏,其余人各回各家。现在是政府出钱,将你养起来,负责生老病死。于是,就产生了职业兵家庭和群体。他的本意是将老百姓分成两大主力,一边是农民,一边是士兵。士兵得到优待,那么即使发生饥荒,也只有农民闹事,部队可以镇压;如果部队闹事,那也不怕,士兵和农民是两回事,我再招农民来镇压闹事士兵。两边不会相互勾结,朝廷就稳如泰山了。此举虽然避免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但造成了养兵过多(北宋养兵最多时达118万余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60%-70%)的严重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冗费。所以我们最后简单总结,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思路挺有意思的,怕读书人闹事,就让他们尽量多做官;怕民间那些既不读书、又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闹事,就把他们招进军队,有吃有喝养活着。这一养不要紧,很多士兵一直到七十岁才脱离军籍,等他们解甲归田的时候,即使想闹事也没力气了。在冗官与冗兵的双重压力下,就出现了冗费的问题。


总之,由于采取文臣治国,兵权集中于中央,使宋朝的中央政府拥有比过去朝代更大、更有效的权力。权力实际上更集中。其次,由于宋廷采取更宽松、更开明的政治手腕,使皇权得到一定的束缚,大臣参与决策与执行政策的权力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大。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宋朝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工艺上的进。但是由于过度集权,导致官员数量增多,导致冗官、冗兵、冗费三冗局面最终出现,也给宋代后来一些政治、军事上面的出现的问题埋下伏笔。



【课后作业】


1、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地方贫弱,所以金兵内侵,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可是州郡财富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宋代则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法。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宋太祖为解决“武将专权”之弊采取了哪些措施?后来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国策?


(2)材料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也是“财权集中”,为此,宋太祖又是如何做的?


(3)依据材料分析,为何宋代“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而唐代则不然?




【上期作业答案】

1、C


2、(1)主要依据:门弟(出身)高低;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制度:科举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挂坠盒

    讲的好极了

  • 听友234921215

    购买专辑后可以永久听吗

  • 无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