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讲:“开元盛世”与唐玄宗的历史成就

第四十五讲:“开元盛世”与唐玄宗的历史成就

00:00
08:49

【课程正文】

“开元盛世与唐玄宗的历史成就 


大家好!

同学们上语文课的时候一定学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那就是脍炙人口的《忆昔》。其中广为流传的就是这四句: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那么在诗圣笔下这个开元是唐朝哪一个时期呢?那种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这样的盛世景象是由谁创造的呢?那今天这节课师叔就和大家一起伴随着杜工部的回忆去领略大唐帝国的风采吧。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在前期(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起用贤臣,虚怀纳谏,政治清明,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改革吏治,并大力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发展外交,使得天下大治,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之所以能够出这样一个盛世局面一方面的原因是唐玄宗祖辈太宗,武则天给他打下的基础。可以说唐玄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起点就很高啊。不过另一方面,唐玄宗自身也不是一个躺在父辈的福床上的啃老族。他本人也是非常地励精图治,整个开元时期朝廷上下君臣一体,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了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盛世局面。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其中姚崇灭蝗和玄宗吃蝗的历史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当时河南一带发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灾。中原的广阔土地上,到处出现成群的飞蝗。那蝗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连太阳都被遮没了。蝗群落到哪里,哪个地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


那时候,人们没有科学知识,认为蝗灾是天降给人们的灾难。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搞迷信宣传,于是,各地为了消灾求福,都烧香求神。眼看庄稼被蝗虫糟蹋得这样惨,人们拿它一点没有办法。而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


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


这个命令一下去,汴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倪若水拒不执行。他也写了一道奏章,说蝗虫是天灾,人力是没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十分恼火,专门发了一封信责备倪若水,并且严厉警告他说,如果眼看蝗灾流行,不采取救灾灭蝗措施,将来造成饥荒,要他负责。


倪若水看宰相说得很硬,不敢不依。他发动各地官民,用姚崇规定的办法灭蝗,果然有效。光汴州一个地方就扑灭了蝗虫十四万担,灾情缓和了下来。


然而在整个执行的过程中为了稳定民心,树立榜样。唐玄宗作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政治,他 随手抓了一下便逮到了一只蝗虫。他说了一句特别感人的话:“你们这些蝗虫吃了百姓的粮食,就是吃了我的五脏六腑。”当即把它吞下,周围的大臣看到皇帝如此的决心,自然也不好坚持自己原来的主张,就下定决心灭蝗了。因此在姚崇和唐玄宗共同努力下蝗灾终于平息了。由此可见,唐玄宗身上确实有许多太宗的影子。


此外他还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升迁和调任制度,改革吏治。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因此整个开元时期官员队伍的素质是很高的。


在经济上,进行土地开辟,许多山地不适宜耕田的地方,都变为了良田。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高农耕技术,广泛采用水稻育秧移植,发展茶叶生产。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粮食布帛产量丰富,道路畅通,物价低廉,行旅安全,商业繁茂。著名的大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发展人口,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不过经济上繁荣局面的出现,玄宗本人却十分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後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在文化上,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以及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军事方面,玄宗一连串政治军事改革,首先承认地方的边境私自招募的武力,组成了大量的地方职业军队,是为“长征健儿”(与当初中央的长从宿卫相对,彻底终结了府兵制),成为节度使的实力来源;接着把开元中期开始推行的“专业化”进一步推广到军事中,让专长军事的异族将帅专任边境主帅(节度使),不让汉人出任边帅,虽然李有其私心,但革新确实把唐朝的武功推展到另一个高峰:北方与回纥共灭后突厥、东北挫败契丹(安禄山)、西北分裂削弱突骑施而称霸西域、西方大败吐蕃(哥舒翰)。当中提拔了安禄山、哥舒翰等有能力的外族将领,并在天宝元年(742)于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威慑异族与边疆防御的措施。但是这个也给不久爆发的安史之乱种下了祸根。国力强盛是开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标帜。自唐高宗以后,吐蕃强大,成为唐朝西方严重威胁。武后时期,东突厥复兴于漠北,契丹崛起于东北,又造成唐朝北方形势的紧张。许多在贞观、永徽年间(627655年)归属唐朝的地区重又脱离控制。唐玄宗加强邻接地区的军队,开立屯田,大大充实了防务;又从东北到西北和南方设立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伊西北庭、剑南等9个节度使和1个岭南五府经略使,以统一指挥战守军事。于是在开元五年,收复陷于契丹21年的辽西12州,于柳成(今辽宁朝阳)重置营州都督府;漠北的同罗、拔也古等都重新归顺唐朝;西突厥与唐之间的战争也逐渐停止而代之以友好往来;唐又在西域设置安西国镇节度经略使,阻止吐蕃势力的北上;在陇右、河西之西设置军镇,巩固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证了中国和中亚、西亚的交通顺畅。当时唐朝的声威远达西亚,各国使者和商人往来不绝。尤其是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新罗也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天竺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总而言之,唐玄宗在位前期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注重民生。在政治,经济,军事,对外交往四个方面全面开花。君臣上下励精图治才是出现“开元全盛日”的真正原因。 


【课后作业】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对诗句解析正确的是(  )

A.诗句写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

B.铁农具和牛耕在唐朝问世促进农业发展

C.诗句描绘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D.唐朝时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


2、阅读下列材料。

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实行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上期课程作业答案】

1、A

2、(1)武则天。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姚崇、宋璟。

      (4)继续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helley_RI

    吃蝗虫的不是唐太宗李世民吗?怎么变成唐玄宗了?

    瑶要努力呀 回复 @shelley_RI: 是唐太宗吃蝗虫,《资治通鉴》上有记载

  • 1830312faus

    这课没讲完吧

  • 听友224954377

    老师讲课太棒了!

  • 王浩马华

  • 无有时间

    够了吧

  • 听友215240577

    嘟嘟特特金导游费我

  • 无有时间

  • 无有时间

  • 无有时间

  • 无有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