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讲:科举制度的开创与演变

第四十二讲:科举制度的开创与演变

00:00
10:25

【课程正文】

科举制度的开创与演变


各位同学,大家好。为什么一讲完隋朝的历史就马上来跟大家讲科举制度的开创与演变呢?我们在讲隋朝的历史里面提到隋朝的历史贡献就是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官吏的选拔、进行人才的选拔。因为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以前靠你的出身靠你的门第,靠你这个人的身份背景,现在不是了,靠你的才华。所以这样的一种演变一直影响到现在。我想同学也都知道现在每年有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比拼,这就是公务员考试,其实公务员考试的源头就是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今天我们就一起共同来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演变》。


科举制度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在汉魏以来察举制度基础上经漫长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础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是一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制度。具体来说,是由朝廷开设科目,士人老百姓们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能够当官。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这些都是当时的一些说法,我想大家听起来也比较复杂。我们只了解两个科目就可以,明经和进士。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事情。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不仅仅考察你的文化、还考察你的身体。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就像现在奥运会里面的一些考试项目,非常被重视。


   唐朝的科举制是非常新奇的,宋朝的时候也一并延用了科举制,只是宋朝常考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但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考试的时候,要是我知道你的名字,考试的考官可能会通一些关系违背考试的公平性,所以宋朝的时候就把这些应考的人的名字涂掉。而且应考人的字迹也重新找人抄写一遍,这样就避免考试中的一些作弊行为。所以宋朝在考试的保密性、公平性、严格性方面都做了一些改进。


明代的时候,民间的学校开始兴起了。以前由乡政府或者市政府、就是乡或府选送考生之外。到了明代之后,学校也开始选送考生。进入到一些机构里面学习之后,还有一个官方的办学机构的地方叫做国子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明初,由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所以这也使一个创举。


1905年的时候,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历史舞台。


尽管科举制在清末新政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知道为人才选拔提供了较为公平的方法与途径,同时把选官权力集中到了中央,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除此以外,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


【课后作业】

1、科举制曾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隋文帝时正式形成         B. 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

C. 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D.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汉代,经过隋唐两代的发展,在宋代得以完善,被利玛窦等人介绍到西方,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根源,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在中国实行1300多年的科举制,虽然已衰落、废除,但在它发展、完善过程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并不是一直像过街老鼠一样,被当成束缚人才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而人人喊打。”

请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完善和我们教材中的提法有些不同,教材中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时期?殿试制度又是谁创立的?

2)科举制度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3)在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形式与内容发生了变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与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还存在着哪些弊端?



【上期课程作业答案】

1、B

2、(1)隋朝;隋炀帝.

     (2)洛阳;最北A涿郡;南至B余杭;C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

     (3)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南北贯通的大动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涵昊_张

    上学的时候怎么没有这种老师上课?

  • 洗心灵

    好太好

  • 书虫虫阳阳

    好,与课本同行,感谢老师!

  • 1532961mdby

    嗯嗯不错,只是和我们学的有点差别

  • 昌辉叔叔的小助理

    你要等100年后在录制吗

  • 730904

    老师讲的细,精感谢

  • 火山10

    音效太差了

    复旦师叔林奇涵 回复 @火山10: 抱歉给您带来不好的听课体验,我们会调整的录音设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