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和第一章 (2)

绪论和第一章 (2)

00:00
20:18

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本章考核知识点:

1. 设计艺术的发展: 
(1)识记:设计艺术的概念;(2)领会:设计运动
2. 设计艺术的分类: 
(1)识记:设计艺术的分类;(2)简单应用:各设计艺术类别中的细分类别
3. 设计艺术的构成元素: 
(1)识记:设计艺术的构成元素。(2)综合应用:各种因素对设计的影响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是本章的重点。
二. 本章基础识记点(多见于选择,填空等客观题) ) :
作者 著作 内容
马克 · 第亚尼
《非物质社会 ——后 工 业 世 界 的 设计、文化与技术》。
“设计在后工业社会中似乎可以变成向各自单方面发展的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一个基本的和必要的链条或
第三要素。”

赫伯特 · 亚历山大 · 西蒙
《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
( 重点)1969  年,首次提出 “ 设计科学 ” 这一概念。从人
的创造思维和器物的合理结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和互为因果
的关系出发,对设计科学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总结,包括它
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实践意义。


俞剑华 
《最新图案法》 
“图案(Design)一语,近始萌芽于吾国,然十分了解其意义及画法者,尚不多见。国人既欲发展工业,改良制品,以与东西洋相抗衡,则图案之讲求,刻不容缓!...工艺与图案实不可须臾离。”


蔡元培 
《美术的起源》
 1920 年写到:“美术有狭义的、广义的,狭义的是专指建筑、造像、图画与工艺美术等。

柳林
 《提倡工艺美术与提倡国货》
“这很明显的完全是由于我国制造家、实业家忽视工艺美术之重要,不以工艺美术为产品竞争之必要工具的结果。”

苏珊 · 朗格
《艺术符号美学》 
“所有表现形式的创造都是一种技术,艺术发展的一般进程与实际技艺——建筑、制陶、纺织、雕刻以及通常文明人难以理解其重要性的巫术活动——是紧密相关的。

埃贡 · 席勒
《美育书简》
“表明某一规律的形式可以称作技艺的或技巧的形式。只
有对象的技巧的形式才促使知性去寻求造成结果的根据,
以及造成被规定者规定的东西。”

普列汉诺夫
《 艺术论 》
 1.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
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
要的特点。
2.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
容,也离不开形式。
( 重点) 设计!!
(一)20 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为发展民族工业,开始注重产品装饰与设计。
(二)“Design”的引入中国。受日本的影响被译为“图案”、“美术工艺”、“工艺美术”等。
(三)当时所谓的“图案”,包括平面的纹饰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工艺美术”一 词最初也是表示“Design”。

三 .本章考点精析:

1.什么是鉴赏:
(1)是感受、鉴识、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具体设计作品的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
(2)鉴赏课程是用大量的设计艺术作品给鉴赏者以强烈的感性冲击,从“案例”中生成美的感觉、美的情趣、美的意识。
(3)设计艺术鉴赏涉及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批评和美学等艺术学科知识。

2. (重点理解)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一)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和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
(二)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技术是创造表现形
式的手段,是创造感觉符号的手段。
(三)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成长起来。
综上所述,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设计:为了通过技术,让人们的生
活变得更美好;艺术:当设计与技术结合得登峰造极的时候,自然就成为一种艺术。


3.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经典案例!
A.整体设计:是艺术与科技进步整合的产物
(一)书籍设计:从单一的封面设计、插图设计和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发展到包括封面、环衬、版式、插图、字体、纸张、色彩、开本在内的整体设计。
(二)环境艺术设计:从最初的室内设计发展到室内、室外环境兼顾的设计,包括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从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到区域设计进而与城市设计相连。
B.电脑:
(一)自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电脑逐渐成为设计的主要工具。
(二)一方面给设计师带来了便捷与高效率;另一方面在电脑所建构的信息空间中,设计师与设计对象、设计之物与非物质设计、功能性与物质性、表现与再现、真实空间与信息空间的诸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关系和设计观念。
4. (重点)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
(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辩证关系
1.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


2.艺术作品可以看作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则可以看作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
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二)艺术欣赏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性的特点: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1)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形象,并且是具体的,感性的。
(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的特点: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因而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


3.审美性的特点: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总结: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1.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
2.同样,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5. (重点)设计艺术鉴赏的特点
1. 设计艺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功能性是首要特点。
2. 设计艺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3. 设计艺术作品中,有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6.个性特点与社会时尚
艺术欣赏活动带有显著的个性特点,设计艺术鉴赏虽然也有个性特点,但更尊重普遍性的社会时尚。
1.“个人风格或”“个性化的图式(语言)”是艺术家本人情感表达的独特形式,也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而设计艺术重“沟通”,要为读者服务。
2.艺术欣赏时,只有”好“与”差”之分,而没有“新”与“旧”的高低之别。而设计艺术则不同,它的功能性决定了它的时尚性。
3.经典的艺术作品是永恒的。



7. (重点)设计艺术美的分析


(一)功能美


1.功能美是物的结构、材料、技术所表现的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功能统一。
2.功能美还指一切产品都是人们为一定目的按照自己掌握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当产品实现它的预定功能时,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达到统一,人就取得一种自
由,而能够充分体现这种统一的产品的典型形式,就表现出一种美。
3.功能美所产生的多层次的审美感受,满足了人对功利与实用的双重需求。
(二)形式美
1.形式美是构成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等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比如点、线、面都具有其各自的审美属性。
2.色彩同样是物质自然属性之一,也是构成形式美的基本因素。
3.形式美的法则
涉 及 量 的形式规律
“整齐一律” 最简单的形式规律,指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量的关系。
“平衡对称” 不同的形、色、声的交替重复,形成既有变化又有一致的对称
平衡的美。
涉 及 质 的关 系 的 形式规律
比例物的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它有两种存在形
式,即存在于空间的比例和存在于时间的比例。黄金分割以 8:
5 或 1.618:1 的恰当比例。
对比 形体的大小、色彩的色相与色度、光线的明暗、空间的虚实等。
调和 按照一定的次序作连续的逐渐的变化而得到的效果。
涉 及 度 的关 系 的 形式规律
节奏 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有规律的反复,构成节奏有两个
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二是力的关系,指强
弱变化。
和谐 也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也是其高级形式。
(三)文化美
1.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世界和自然界相区别的本质因素。
2.根据文化学的观点,可以将文化现象分为四种:
①物质文化,或称器物文化,是人类生产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
②智能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
③制度文化,是调整和控制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表现为社会的组织、制度、法律、习俗、道德和语言等规范
④观念文化,是表现在人的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以及文学艺术等精神成果
3.设计艺术蕴涵的文化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和谐美,是境界美
①“美在和谐”这一命题早在西方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所有“和谐”处理的都是三大主体之间的关系——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美表现为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宜
人原则,二是生态原则。设计师的目的就是把人、自然、社会和谐最好的体现寄寓在设计品中,以便让消费者在设计品的消费中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
②对设计艺术境界美贡献最大的当属设计艺术的文化意蕴了:故宫是一个具有高度统一性的和谐整体。在形态上以结构、形式相似的单个建筑体为基本元素,按照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分布建筑体。在色彩上以红、黄为基调色,配合蓝、黑等颜色,采用相似纹样装饰,来表现主中有次的秩序。在材料上统一使用木质。
8. (重点) ) “ 绿色革命 ”
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正努力倡导一场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的“绿色革命”。
②它要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节能,不污染环境;在使用、消费时无毒无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在产品报废或使用后易于安全废弃,或易于拆卸、回收、翻新。
9. (重点)中、西设计艺术鉴赏的差异
(一)关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北京大学的张世英教授认为,人对世界的两种基本关系“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
1.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主客关系就是“二分”的,也就是说,客体是现成的、外在的被认识者,主体是现成的、内在的认识者,两者彼此外在。
2.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味着这种意义的 “在之中”不是一个现成的东西(主体)在另一个现成的东西(客体)之中,而是人“融身”在世界之中,“依寓”于世
界之中,世界乃是由于人的“在此”而对人揭示自己、展示自己.
(二)一个惯常的结论是:中国艺术是传神的,重写意;西方艺术是科学的,重写实。
(三)对中西方艺术的欣赏如此,设计艺术的欣赏也如此。要从双方不同的文化观念出发,
将设计品还原到它“出生”的年代和地域,这才是对设计艺术、历史文化、人的充分尊重。
(四)所以尽管中西方的设计艺术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民族精神内涵不同,加上工
具、材料有异,致使其各具自身的特色。
10. (重点)培养和提高设计艺术鉴赏能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艺术修养
(一)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文艺理论知识,如艺术的本质和特征问题,艺术的功能问题,艺术与哲学、文化、宗教、历史、道德、科学等等的关系问题。
(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三)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审美意识的最高境界在于通过想象已在场的东西显现出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从而使鉴赏者玩味无穷;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和认识在于通过想象把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与在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体”。
二、增加鉴赏的实践,不断提高鉴赏能力
(一)掌握设计艺术各种类的最基本的“语言”特征,如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意、图形、版式、字体,环艺设计的空间处理、节奏,工业设计的人机工学、材料、工艺等等。
(二)多看绘画就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悟;多观摩设计艺术作品就能熟悉设计艺术的特点和属性。
(三)有心、自觉地接触设计艺术作品,平时上街逛商店,参观各种博览会、交易会,上网搜索资讯,倾听艺术理论家、设计师、企业家等学者专家的讲座与品评。
(四)设计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7559077

    还有后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