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淘金矿场成了苦闷美国人的乌托邦(奇闻异境)

八面玲﹉淘金矿场成了苦闷美国人的乌托邦(奇闻异境)

00:00
14:01

主播€/光影无忌
作者: 早睡师
最近国外有一股房车热潮。
在Instagram上,已经有500多万个带有“房车生活”标签的帖子。同时,也有很多r在持续记录他们的行程。
浏览一阵子下来你会发现,这些内容大多由年轻人创造。他们被这个潮流吸引,纷纷跑去户外,用熟练的拍摄技巧记下关于房车生活的一切。
同时,房车、运动服、摄影软件这样的相关商品也兴奋地加入其中,鼓励大家都去过一过住车的日子。
不过,如果就此认为房车生活是专属于年轻人的事,那就错了。其实在这股社交媒体房车热出现之前,有另外一群美国人早就开始亲身体验vanlife。
他们不那么年轻,不是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但可能比任何一个房车网红都习惯房车生活。
他们是淘金者。
淘金是很典型的美国文化,每个试图了解美国历史的人多少都知道19世纪西部的那场淘金热。那时候,大量工人和移民涌入加州,寻找财富。
人们关于淘金的最初想象可能是帐篷、马车以及孤注一掷的冒险家。后来,随着技术革新和采矿公司的形成,单打独斗的淘金者就似乎消失在了历史中。
但实际上,尽管淘金人早就没有从前那样的浩大声势,这个古老的活动却悄悄地文艺复兴了。当代的美国人,把马车换成房车,继续来到矿脉边的河流,淘洗宝藏。
人们对淘金是很有兴趣的。在上,最火的淘金教程能有500万以上的播放量。在这些视频里,淘金的知识点被全面覆盖。在Facebook和专门的淘金网站上,也有大批淘金爱好者,讨论关于淘金的一切。
同时,关于各种淘金用具的测评也是层出不穷,且火爆。最火的那个仍然被播放了500万次,眼看着视频博主的手晃着晃着,黄金就出来了。这种惊喜很难让人不产生亲自去试一下的冲动。
于是,现在每年都有大批的美国淘金者,把家缩小进一辆房车,再奔赴各个矿场。
简单来说,淘金者们做的,就是找、挖、淘这三件事。
在美国,人们可以通过淘金俱乐部得到矿脉的地点。9012年了,人们不需要重新发现金矿。而且,这样的组织往往都得到了矿地的接近权,以会员的身份去淘金,不会有违规的风险。
地球通过板块运动创造出岩金,然后金砂会因为河流的冲刷来到地面,和石头、泥土、植物等很多东西混在一起。没有重型开采设备去开采地下金矿的个人淘金客,都是在矿场的某个小河边,挖掘可能带有黄金的泥土。
但光是看到河流,还是不够具体,毕竟一个人不可能挖遍整条河。于是,这些新世纪的淘金者可能会利用科技手段缩小范围。
有的人选择使用这种小清新探测器,感知大约十厘米范围内的金属,水里也能用。
更有追求一点的就可能会用这种更有科技感的大家伙。探测的范围更广,用起来也更拉风。
但淘金毕竟是门古老的技艺。在真正的行家眼里,还是知识优先。地理知识和经验会告诉他们,具体在河边的哪个地方才更可能有金子。比如,当鹅卵石(特别是黑色)、大石头、多种石头、这样的关键词一起出现在某处的时候,黄金就基本没跑了。
然而,河边的信号毕竟还是肉眼可辨,曾经的富矿可能被很多人挖掘过。于是,更厉害的淘金者会进入“看山不是山”的境地——他们能通过地理信息判断出,哪些地方曾经是河流,然后默默去已经干涸的地方独享富矿。
找到地点后的挖掘只是没有技术含量的铲土、装土,但另一个技术活会马上到来,那就是淘洗。
很多淘金客会借助机器帮忙淘洗。比如常常被使用的矿石筛和洗矿槽,就是用水闸抽水,模拟水流,再把砾石、沙子、金子区分开来。
不过,要最终得到砂金,还是难免要回到最古老的淘洗手艺。在这时,淘金者们会把已经变细的原料放入他们人手必备的淘金盘。反复晃动下,杂质会因为水流和离心力被去除,而黄金会因为物理原因被留在盘子里。
经过很多次的耐心淘洗,砂金会显露出来。这时候淘金者们会把它们都吸进一个小瓶子里,再收集起来。一次淘金,就此大功告成。
淘金这件事重新被美国人喜欢上,首先离不开背后的一个关键人物:乔治·马西。可以说,这个男人一手打下了当代淘金文化的根基;而他的两个儿子则加入他的事业,和他一同创造了马西家族的“淘金宇宙”。
早年间,乔治·马西这位“淘金教父”的生活和淘金并没有直接关联。他像很多人一样,参军、恋爱,在城市里组成家庭并过着十分寻常的生活。
但这一切在一次度假中迎来转折点。那时,乔治·马西带着全家去了爱达荷,遇到了一个叫做Doc Kessler的老淘金客,开始真正学习淘金。
淘金这事儿一下击中了乔治·马西的心。他觉得,他就像一个在土里被埋了很久的人,在这里接受了仔细的清洗,除掉了所有来自城市的污渍。
从此,他的自我介绍就变成了:“我叫乔治·马西,是一位淘金者,不是其他任何。”
1968年,乔治·马西怀揣着对淘金的纯粹热爱,创立了美国淘金者协会(GPAA), 致力于“保护和推广北美淘金人的伟大遗产”。协会通过谈判获得接近这些矿地的资格,再开放给他们的会员进行业余淘金。
与此同时,乔治·马西还作为一个主持人,在淘金的节目里向大众传授淘金技巧,鼓励人们参与这个活动。
乔治·马西除了教淘金,还会跟人聊聊良好道德、家庭价值以及回归自然。这些加分项都放大了他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后来者要为他制造纪念币。
乔治·马西为淘金文化的复兴打下基础,而他的两个儿子最终真正让淘金进入大众的生活。
1996年,老马西的俩儿子又将父亲的爱好视频化,创办了节目《淘金热》。
这档节目特别贴近大众,一直是教普通人如何用不到100美元的成本体验挖到金子的快乐。
在马西兄弟的运营下,家族的几个项目被很好地结合。《淘金热》的拍摄地点通常就是美国淘金者协会的会员能去到的矿脉,观众们只要购买会员资格就能去到画面里的地点,练习节目教的技术。
同时,淘金者协会的服务也做得很到位。淘金工具、教学视频、房车补给,一应俱全。对于会员来说,淘金可以是一次游戏。
《淘金热》连续播出了15年,汤姆·马西手头的淘金产业线也被估值超过7000万美元。美国淘金者协会也早就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有着5万名会员的淘金俱乐部。
△ 淘金者协会和美国最大的私人开采组织是兄弟组织
不过虽然淘金很受欢迎,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但与当年的美国西部淘金热不同的是,现在的淘金爱好者其实并不只是为了淘到金子,拿去卖钱。
其实在美国,淘金者的形象总是难免有点悲情的味道。不论是19世纪淘金热潮里的冒险者们,还是近些年偷渡去非洲的淘金客,他们的故事总是难免要和一些黑暗的经历联系起来。
所以说,淘金虽然已经是一种消费活动,但淘金者们的身上往往都有一些悲情而孤独的故事。
美国淘金者协会没有对会员做正式的人口统计,但根据会员们的印象,淘金者们大多数已婚,20%已经退休,50%的人在军队或已退伍。聚集在营地的,大多是这样带着丰富人生经历的寂寞老人。
77岁的约瑟夫·扬斯自2013年起就习惯于每年过上一段住房车的淘金日子,大约从5月一直到11月。他的妻子当初在脑癌病危时给他留下的话是:“剩下的日子要过得快乐。”于是,他来到淘金营地寻找新的生活。
约瑟夫在营地里淘金,写小说、写诗,陪伴妻子的骨灰。每年他都会购买妻子喜欢的浅蓝色玫瑰,这个形象也被文在了他的手臂上作为纪念。
这是约瑟夫的妻子死前选给他的文身,上面还写着“纪念我爱的Sunni”
绰号叫做“密西西比”的康布斯也有类似的经历。他17岁时就不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