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之关注心理 护佑脑心

健康中国行动之关注心理 护佑脑心

00:00
09:28
古人云:喜伤心,悲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也就是说,喜、怒、哀、乐、思、忧、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情感体验,但如果太过于强烈,都会伤及身体。
美国心理卫生专家艾森伯格教授所言:“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后,心理卫生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保证。人是由大脑皮层统一指挥、各生理系统协调活动的有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研究表明,很多脑心疾病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
冠心病和A型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医学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把人的行为类型分为A型和B型。A型的人急躁,没耐性,争强好胜,易激动,行动快,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B型的人则刚好相反,悠闲自得,不好争强。结果表明,在排除了食物、年龄、吸烟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A型组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B型组,而且容易复发,死亡率也大大高于B型组。
原发性高血压则主要与情绪状态和人格特点有密切关系。长时间的焦虑、紧张、恐惧、愤怒、敌意和抑郁都能导致血压升高,其中与高血压症关系最密切的是焦虑、愤怒和敌意等情绪状态。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认为,高血压病人大多有容易焦虑、易于激动、行为带有冲动性、求全责备、刻板主观等性格特点。现在西方学者也有人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症的病人具有与冠心病病人类似的性格特点,如有雄心、好高骛远、好活动、乐于竞争、为取得工作成绩而常常感到压力等。
偏头痛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头痛病,这种病人的人格特征一般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己见,谨小慎微,很容易烦恼,习惯于把愤怒、敌意或怨恨压抑在心里。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都是心因性疾病,即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中,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死亡疾病之首,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异常,并发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较长时间可发展为抑郁症,常伴有兴趣丧失、失望悲观、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生活与家庭都带来巨大的威胁,影响脑血管疾病的恢复,也会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的转归与康复,不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在日常生活中,生活照顾比较容易达到,心理健康却往往被忽视。而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关注,会导致病情加重,如果能够早期关注心理健康,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降低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让患者体会家庭的温暖,提高生活质量呢?首先我们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因素进行分析:
1 社会心理因素。大部分脑血管疾病病人身体患病后,生活能力下降,受家庭成员相处方式等影响,容易出现失、焦虑感和抑郁的情绪,当不良情绪未得到及时疏解,久而久之就导致抑郁症。
2.疾病因素。大部分脑血管病人均有基础疾病,尤其住院接受治疗,适应新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生老病死是医院常态,患者看到病友治疗不佳,受疾病折磨患者的心理会发生变化;若子女工作太忙不能院陪伴左右也增加患者孤独感,增加抑郁程度。


3.脑梗死病死率较高,存活患者也极大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容易引起抑郁情绪。患者情绪长时间处于低落状态中,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弱、认知功能受到损害,不利于疾病预后。因此, 给予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怎样做好这类病人的心理关爱呢?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而对于我们医务人员或是脑卒中患者家属来讲,做到以下几点,会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1沟通:家属要积极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也能够及时发现疾病的进展,有效地采取措施。如果发现患者心情低迷,情绪不高时,更要给予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指导患者养成良好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个人兴趣,选择适宜的运动,以使精神生活丰富;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自身疾病,努力克服悲观情绪,但是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语气要舒缓、柔和,尤其对于言语障碍的患者,要有耐心,切勿急躁、大声吼叫。对于失语患者,可以采用手语、肢体语言或写字来代替口语。
2、表达: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部分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心理会生出低落等情绪,应该以鼓励、支持的表达方式去面对脑卒中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使其充满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以消极、恐惧的表达去灌输给病人,一旦打破了一个人的心理防线,那疾病也很难治愈了。
3、触碰:当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或清洗身体时要先解释目的,取得理解并配合后再行翻身或清洗,应当注意动作轻柔。卧床患者更换尿袋或处理大小便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无论清醒或意识障碍患者,都应该得到一定的尊重。
4、坏境:根据患者的状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被褥、床单与各类物品清洁卫生,房间布置尽量生活化,避免单调乏味,使患者感受到温馨与温暖;合理调控室内的温度及湿度,鼓励家属多陪伴有助于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安静、舒适的环境能从心理上满足患者需求, 对于偏瘫等肢体障碍或头晕、头痛患者,要确保环境的安全,避免凹凸不平、灰暗潮湿,也可以将房间按患者喜好进行适当的装饰,使房间内充满生气,给予患者一个舒适明亮的感受。
或许,每一个脑卒中病人恐惧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身旁不耐烦的眼神。
或许,每一个脑卒中病人渴望的不仅是重回健康,更是身旁每个人的体谅。
或许,他的腿迈不开短短的一小步,但是他的手却能触碰到这人间冷暖。
或许,他的嘴说不清简单的一句话,但是他的眼却能看清你的任何表情。
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心理健康是幸福感的来源。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积极地面对,处理好生活中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挫折与不如意的事情,就像拿破仑.希尔说的一样“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岂能美好?让我们一起携手,关注心理,护佑脑心。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通知》,
2. 王德秋《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出现抑郁情绪中的进展分析》
3. 霍孝蓉《护理常规》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 播音部
主播:丁玉华 河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
宋 妍 威海市立医院
和 茵 昆医大附二院
李 佳 武汉市第一医院
杨 梅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丁玉华 河南省人民医院
李惠敏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利红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