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弹词 杨乃武专辑
 8283

苏州弹词 杨乃武专辑

哈缠缠哈缠缠

已经播放8283次

本专辑收录李、严两门名家杨乃武作品辑撰成一部长篇。主要收录李伯康密室相会录音、严雪亭分回录音、徐绿霞长篇录音、石一凤长篇录音。

为保留长篇录音连贯性,本就数量不多的严雪亭分回中三大宪会审、论案、密室相会考虑再三没有收录,只保留激怒醇亲王、告状、翻案三回,再次感谢FF提供激怒醇亲王录音。


1841年生于浙江杭州市余杭镇澄清巷。其父杨朴堂以种桑养蚕为生,家道小康。家世以种桑养蚕为业。
杨乃武自小聪慧过人,二十多岁考取秀才,三十三岁考中癸酉科举人。杨乃武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曾在县衙照壁上书写“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一联,讽刺余杭知县刘锡彤贪赃枉法,与官府结下怨仇。
当时,余杭镇上有一丽人名毕秀姑,生得白皙秀丽,平时又爱穿白色上衣绿色裤子,人称“小白菜”。十七岁嫁与豆腐店帮工葛品连为妻。次年葛氏夫妇租住杨乃武家。杨、葛二家毗邻相居,初时和睦融洽。但好景不长,由于毕氏年轻俏丽,举止大方,葛品连心胸狭窄,多疑善妒,毕氏婆母葛喻氏凶悍泼辣,蓄意寻衅;加之杨乃武丧偶鳏居,深居简出,虽然并无半点真凭实据,却横生枝节,终于传出毕氏与杨乃武关系暖昧的流言。杨乃武书生自重,急于脱嫌,便以入不敷出为名退租,大幅度提高房租。葛品连早已忿然,亦心领神会,顺水推舟,于第二年夏迁出杨宅。从此,杨、葛无关无涉。
同年秋,葛品连患痧症身亡。葛喻氏无端怀疑毕氏谋杀亲夫,告了刁状。知县刘锡彤挟私报复,又先闻风传,成见在心,便诬指杨乃武“夺妇谋夫”,以酷刑逼供,屈打成招。冤案铸就,葛毕氏谋杀亲夫,被拟凌迟处死;杨乃武通奸杀人,判为斩首示众,并报杭州府定罪。知府以此定罪报浙江按察使署。浙江巡抚也草率从事,仍维持原判上报刑部。
杨乃武不甘俯首就戮,在死囚牢里书写亲笔辩状,请其胞姐杨氏代为京控。以后屡审屡覆,历时三载有余,轰动朝野。《申报》对此案进行了连续报道并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申报》对杨案的报道,维护法制,申张正义,不但鼓励了杨乃武家属反复上京呈控,也促使朝廷不得不降旨着令刑部重审杨案。最后在慈禧太后的插手下,经开棺验尸,澄清了案情,得以翻案。涉案的300多名官员有30余人被革职、充军或查办,150多名六品以上的官员被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
杨乃武冤案平反后,回家继承父业,以种桑养蚕为生,1914年9月患疮疽,不治身死。此案后被人编为戏曲、评弹、电影、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及长篇小说《劫后余生》,流传甚广。该案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节目(52)

切换顺序
01 骗进衙门(徐绿霞)02 设计害杨(徐绿霞)03 屈害乃武(徐绿霞)04 递革功名(徐绿霞)05 屈打成招(徐绿霞)06 众斯文大闹公堂(徐绿霞)07 准状提犯(徐绿霞)08 内堂设计(徐绿霞)09 送赃(徐绿霞)10 分析案件(徐绿霞)11 送赃之二(徐绿霞)12 痛责知府(徐绿霞)13 府堂开审(徐绿霞)14 府堂开审之二(徐绿霞)15 师爷辞馆(徐绿霞)16 三大宪会审(徐绿霞)17 审问乃武(徐绿霞)18 审问毕氏(徐绿霞)19 审钱宝生(徐绿霞)20 毕氏翻供(徐绿霞)21 弃袍入都(徐绿霞)22 弃袍入都之二(徐绿霞)23 淑英探监(徐绿霞)24 淑英探监之二(徐绿霞)25 钦差开审(徐绿霞)26 公堂复审(徐绿霞)27 毕氏翻供之二(徐绿霞)28 学台枉法(徐绿霞)29 夏府求援(徐绿霞)30 夏府求援之二(徐绿霞)31 夏母训子(石一凤)32 激怒醇亲王(严雪亭)33 收回成命(石一凤)34 淑英遗书(石一凤)35 杨淑英告状(严雪亭)36 王昕访船(石一凤)37 私行察访(石一凤)38 提案进京(石一凤)39 审杨乃武(石一凤)40 审钱保生(石一凤)41 穿破刑弊(石一凤)42 乃武进室(石一凤)43 毕氏托姑(石一凤)44 廊会之一(李伯康、王月仙)45 廊会之二(李伯康、王月仙)46 进室(李伯康、王月仙)47 劝酒(李伯康、王月仙)48 情激(李伯康、王月仙)49 寻根(李伯康、王月仙)50 究源(李伯康、王月仙)51 案白(李伯康、王月仙)52 翻案(严雪亭)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