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
 32.05万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

Wja4angelaWja4angela

已经播放32.05万次

Eight Crises
lessons from China,1949~2009

节目(69)

切换顺序
后记(全书完)怎样认识中国新崛起的中产阶层及国企管理精英城市化是一个资本集中和风险同步集中的过程西方大规模农业产业化之路在中国走不通农业现代化与资本化对生态文明的背离附录:温铁军归来大事年表(1999-2011年)大事年表(1982-1998年)大事年表(1949-1981年)关于全球危机和社会阶层变化的讨论意见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社会政治结构变化中产阶级崛起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2010年3月1日研讨会:中产阶级的崛起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国际形势讨论当前国内政策调整的重点——“还账”减压政改面临的三大现实困难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2010年11月4日研讨会:灰色经济、压力维稳与政治体制改革2010年秋季研讨会:中国构筑战略回旋空间要靠两条腿走出去中国的战略对策(2)中国的战略对策(1)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风险与制约对全球基本秩序格局演变趋势的展望一个趋势,两种保守,三大战略(2011年春季会议综述)第二部分 关于全球危机与中国对策研究的简报和会议记录选辑对两次输入型危机应对环境和条件的简单比较2008-2009年:第二次输入型危机发生后中国的应对措施以三农战略为代表的民生新政对2008年危机软着陆的作用危机8:2008年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及影响第四次外资外债背景及逻辑演变本轮危机对“三农”与“三治”的影响3,“政府进入”成为中国应对输入型危机的基本经验2,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1,金融系统改革(2)1,金融系统改革(1)“政府进入”是中国应对输入型危机的主要经验危机本源变化——为什么是一场输入型危机危机7: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及影响现象归纳:60年四次引进外资各伴生二次危机第四章1997和2008年中国两次输入型危机的发生应对及影响城市和农村共同分担1993-1994年危机的成本(2)城市和农村共同分担1993-1994年危机的成本(1)危机6:国家工业化60年第六次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和特点危机6:1993-1994年改革以来第三次经济危机第三次外资外债背景及其逻辑演变危机5:1988-1990年经济危机与成本向“三农”转嫁危机5:1988-1990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内在机制“财政甩包袱”改革带来的制度成本影响深远1979-1981年危机的应对经验及其启示农村工业化促进国家经济复苏的三个因素:农民、农村、市场1980年经济危机“硬着陆”在城市及借助“三农”的复苏危机4:1979-1980年改革以来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危机3:1974-1976年最后一次“上山下乡”第二次更大规模借助外资调整结构的背景及其符合逻辑的危机演变危机2:1968-1970年三线建设中国家战略调整与经济危机危机1:1958-1960年苏联援华投资中断后中国发生了什么一、第一次借助外资走出民国危机的背景及其逻辑演变第二章1958-1976工业化初期的三次危机及其外资外债背景二、从危机化解视角思考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一章发展陷阱和中国经验(一,从外资外债视角解析中国经验)第一部分 中国的八次危机及其“软着陆”(引言)(五个)概念提示三、关于政策调整的思考二、关于中国的《九三年》自序(一、对三大问题领域的初步清理)推荐序二、文丛之众“国仁文丛”总序(一、释义之意)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