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职业资格考试】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刘恩钊老师
 17.23万

2022【职业资格考试】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刘恩钊老师

宜乐通教育宜乐通教育

已经播放17.23万次

2022【职业资格考试】执业药师-中药综合-刘恩钊老师

2022年执业药师报考条件

中国人社部调整了2022年执业药师报考条件,工作年限相应减少一年,降低了报考要求,详情如下!

葳我18088279120 备注“喜马拉雅”

可领8679道章节好题,模拟试卷,学习笔记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大专学历,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4年;
2、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2年;
3、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硕士学位,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满1年;
4、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博士学位;
5、取得药学类、中药学类相关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年限相应增加1年。

  参加2018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报考全部科目且部分科目合格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应试人员,其2018年合格科目考试成绩继续有效,并按照四年一个周期顺延至2021年。

  执业药师考试工作年限计算时间截止日期为报考年度的当年年底,在报考当年12月31日前满足年限规定的考生可以报名。

  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报考专业目录还未确定,点击参考:中国人事考试网更新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报考专业目录,具体实施以各地实际审核情况要求为准。


  二、免试条件

  符合《执业药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报考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药学或医学专业高级职称并在药学岗位工作的,可免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只参加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两个科目的考试;取得中药学或中医学专业高级职称并在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可免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只参加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两个科目的考试。

  符合免试部分科目的报考人员,取得高级职称与在药学、中药学岗位工作两个条件须同时具备。高级职称的类别为从事药学或中药学岗位工作获得的药学、医学或医药学专业高级职称。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医技、护理工作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副主任)技师、主任(副主任)护师,从事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教授(副教授)等不符合免考两科的条件。高级职称应于报考截止日之前取得。

  符合免试部分科目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报考人员,其成绩从2019年开始,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滚动管理,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参加2018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其考试成绩有效期按照原34号文规定执行,其合格科目考试成绩仅在2018年度有效,不滚动至2019年。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连续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20年,符合原34号文中《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免考两科条件的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中专学历的报考人员,在2020年12月31日前可继续按免考两科申请报名参加考试,其考试成绩有效期按原34号文规定执行,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在过渡期之后,中专学历不再符合《执业药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报考条件,也就不能按免考两科的方式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

  三、成绩管理

  考试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四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

  四、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

  报名考试人员请持毕业证、职称证、身份证(原件)、从事专业工作年限证明、近期一寸彩色照片二张。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由人事考试部门负责审核并存档备查。免试人员的资格条件,由各市人事局职称部门负责审查。各地执业药师考试需要的证件可能因地区要求有所不同,具体材料请考生留意当地人事考试中心通知。

  五、港澳台居民报考规定

  港澳台居民可以报名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参照《制度规定》办理。港澳台居民持内地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可以直接填报相关信息;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高等学校学历或者学位证书报考的,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节目(49)

切换顺序
【中药综合】第一章 第一节 中药药学服务模式【中药综合】第一章 第二节 中药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的文献信息【中药综合】第一章 第三节 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中药综合】第一章 第三节 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2【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二节 阴阳学说【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三节 五行学说【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四节 藏象1【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四节 藏象2【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五节 气血津液【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六节 经络【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七节 体质 第八节 病因【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九节 发病与病机【中药综合】第二章 第十节 治未病与康复【中药综合】第三章 中医诊断基础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概述、第二节 四诊1【中药综合】第三章 中医诊断基础 第二节 四诊2【中药综合】第三章 中医诊断基础 第三节 辩证【中药综合】第四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中药综合】第四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中药综合】第五章 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 治疗原则【中药综合】第五章 治则与治法 第二节 治法【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三节 喘证--第五节 心悸【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六节 胸痹、第七节 不寐【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八节 胃痛【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九节 泄泻【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十节 便秘 第十一节 头痛【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十二节 眩晕-第十三节 肋痛【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十四节【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十八节【中药综合】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二十二节虚劳【中药综合】第七章 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一节疖 第二节 乳痈【中药综合】第七章 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综合】第八章 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证 第一节 月经先期 第二节月经后期【中药综合】第八章 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辩证论证 第八节 绝经前后诸证 第九节【中药综合】第九章 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证 第一节 积滞-第六节 耳鸣耳聋【中药综合】第十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综合】第十一章 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 第一节中药处方-第二节 处方审核-1【中药综合】第十一章 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 第二节 处方审核-2【中药综合】第十一章 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 第三节 处方调配、复核与发药【中药综合】第十一章 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 第四节 中药煎药 第五节【中药综合】第十一章 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 第六节 中药的质量变异 第七节【中药综合】第十二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 中药合理用药概述 - 第二节【中药综合】第十二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三节 中成药的合理联用【中药综合】第十二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四节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中药综合】第十二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五节 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中药综合】第十二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四节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2【中药综合】第十三章 中药用药安全 第一节 中药药物警戒 - 第二节【中药综合】第十三章 中药用药安全 第三节 中药用药错误 - 第四节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