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 老子他说(初续合集)
 21.30万
精品

南怀瑾 | 老子他说(初续合集)

南怀瑾大学堂南怀瑾大学堂

已经播放21.30万次

不同于大多数研究者“依文释义”的解读方式,南怀瑾先生主张经史相参、以经注经,将《老子》上、下经的篇章相互对照,以“知人论世”的思想为指导,融会儒、释、道三家之学,将老子之玄妙深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有洞明深意,启迪智慧之效。可以说,南怀瑾先生道家“全生保真”的生命哲学、儒家“经世致用”的济世情怀和佛家“普度众生”的修持理念在本书中有着很好的体现。

节目(157)

切换顺序
No.01 由老子到孙子No.02 黄老的内涵No.03 太上老君到李老子No.04 汉文帝善用老子的法宝No.05 半壁江山一纸书No.06 “文景之治”的景象No. 07 老子吃瘪No.08 曾国藩与王阳明No. 09 老子五千文过关No.10 头头是道No. 11 玄元之妙No.12 善反而不美No.13 爱美成癖,便是大病No.14 老子背上历史的烂账No.15 流水行云永不居No.16 贤与不贤的君子小人之辩No.17 法家思想出于道家No.18 现代化好人与老人的表扬法No.19 盗机与哲学No.20 历史上严禁工业科技发展的死结No.21 劫灰和人类的物质文明No.22 世上无如人欲险No.23 “欲”是什么?No.24 道家虚心养气的真传No.25 宋真宗贿赂宰相No.26 修道的基本,首先要能冲虚谦下No.27 “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名臣No.28 半个芋头,十年宰相No. 29 英雄退步学神仙No.30 老子是阴谋家的鼻祖吗?No.31 风箱式的说话艺术No.32 吹毛用了急须磨No.34 水的人生艺术No.33 老子的不自偷生No.35 富贵难保的反面文章No.36 中外历史上的悲剧No.37 急流勇退的类型No.38 人体生命的两大关键No.39 为政治国的哲学No.40 道在有无之间No.41 花花世界奈盲聋No.42 天下由来轻两臂No.43 时空心物与道的体用No.44 老子的“士”的内涵No.45 学道人应有的态度No.46 濯足浊流人自清No.47 恋爱哲学的三个字No.48 静的妙用No.49 万物如何“归根”?No.50 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No.51 忠臣孝子的伪装No.52 春秋两大名医——老子与孔子No.53 唯大英雄能本色No.54 知识是烦恼的根源No.55 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No.56 只是同流不下流No.57 无可奈何的故作旷达No.58 老子的物是什么东西No.59 春秋时代南北文学的境界No.60 参天地的造化之机No.61 曲直分明转一圈No.62 尧的儿子,汉武帝的奶妈No.64 枉则直的教育法No.63 “曲则全”的劝谏艺术No.65 狐狸、貂皮的吸引力No.66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No.67 四不的领导学No.68 这自然不是那自然No.69 “道”与“德”的各自含义No.70 企鹅的步伐,猩猩的醉舞No.71 山泉绕屋知深浅No.72 天下大老母No.73 万道不离王道和人道No.74 好不容易自然No.75 念天地之悠悠No.76 静坐是另外一种大运动No.77 谁肯放下自私的包袱No.78 超然轻重的历史故事No.79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No.80 不着痕迹的善行No.81 会说 会做 又会教No.82 知阴阳乾坤善恶而后No.83 回复本来面目No.84 圣人的作为No.85 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No.86 兵不血刃而取胜No.87 军事哲学的另一面观点No.88 仁政重于武力No.89 朴实无华的精神No.90 自知之明 知人之智No.91 掌握天地万象的法则No.92 欲擒故纵的道理No.93 柔弱胜刚强No.94 无为 无欲 无名No.95 上德下德 上仁上义上礼No.96 德仁义礼失后该若何N0.97 以低下为基础的高贵No.98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No.99 真正有修养的人No.100 大器晚成 小时了了No.101 一二三的奥秘No.102 好恶与损益No.103过刚则易折No.104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No.105 如何达到无为No.106 智慧的成就No.107 为学要加 修道要减No.108 圣人以道德行为得天下No.109 生死是什么No.110 善于摄生的神仙No.111 道之尊,德之贵,不是乡愿No.112 回归宇宙的根源——天下母No.113 接受布施的严重性No.114 善于把握生命的中心则不辍No.115 以观身到观天下No.116 生命如何走向结局No.117 纯厚自然的赤子No.118 保持气的平和No.119 先来后去的生命之灵No.120 修养处世该如何No.121 不以兵强天下No.122 忌讳造成的影响No.123 无为 好静 无事 无欲No.124 对社会人民有益的领导No.125 铁面无私 包公又若何No.126 是偏是正 祸福相倚伏No.127 谁最悭吝No.128 简化及善行积德的重要No.129 烹小鲜的道理安在No.130 如何降鬼伏魔No.131 水唯能下方成海No.132 大小相处之道No.133 财富名位比不上坐进此道No.134 平淡处事的一流人才No.135 以德报怨的问题No.136 谁是轻诺寡信的人No.137 宜未雨而绸缪 勿临渴而掘井No.138 闲棋一着No.139 将成功时反致失败No.140 智与愚No.141 从商鞅到刘邦到文景之治No.142 谦和慈悲又不争的领导No.143 老子的道与三宝No.144 打胜仗的主帅No.145 武士的精神与修养No.146 兵法中的道德应用No.147 平凡的老子 难懂的老子No.148 无知的智慧是什么No.149 强不知为知毛病真大No.150 不愚弄社会人民 自爱而不自贵No.151 那股冥冥不可知的力量No.152 如何做到不争、不言、不召No.153 生杀大权 不可取代No.154 老子所处的悲惨时代No.155 什么是天之道No.156 把握原则 不求至善尽美No.157 小国寡民就是地方自治

展开全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