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十六讲
 8422

国史十六讲

随心安好随心安好

已经播放8422次

节目(65)

切换顺序
第十六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第十六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闭关自锁的“天朝”第十六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雍正的嗣位与政绩第十六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康熙的文治第十五讲 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清 4.文化专制与文字狱第十五讲 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清 3.帝国的政治体制第十五讲 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清 2.奏销案、科场案、哭庙案第十五讲 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清 1.明清鼎革之际的政局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4.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3.“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2.“海禁”与“倭寇”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1.辉煌与迷惘--郑和下西洋第十三讲 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 4.复社的兴衰第十三讲 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 3.魏忠贤与“阉党”专政第十三讲 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 2.东林非党论第十三讲 朋党之争与文人社团 1.东林书院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4.张居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3.言官与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2.靖难之役与建文帝生死之谜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1.朱元璋:“以重典驭臣下”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4.有蒙古特色的元朝面面观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3.盛极一时的东西方交往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2.混一亚欧的大蒙古国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1.契丹、党项、女真在北中国的统治第十讲 儒学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4.修身齐家:家训与家规的魅力第十讲 儒学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3.儒学熏陶下的孝义之家第十讲 儒学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2.阳明心学与异端思想第十讲 儒学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1.朱熹新儒学第九讲 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朝 4.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第九讲 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朝 3.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第九讲 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 2.传统农业的新发展与商业革命第九讲 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朝 1.官僚政治与体制内改革第八讲 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4.五代更迭,十国割据第八讲 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3.藩镇、宦官、党争第八讲 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2.安史之乱第八讲 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1.开元、天宝时期的由盛转衰第七讲 唐: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4.佛经的翻译与佛教宗派的繁荣第七讲 唐: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3.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心--长安第七讲 唐: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2.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第七讲 唐: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 1.李世民与武则天第六讲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话的时代 4.隋:统一帝国的再建第六讲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 3.门阀政治的东晋南朝第六讲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 2.汉化色彩浓烈的北魏改革第六讲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 1.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第五讲 经学、谶纬、清议、玄学 4.魏晋风度与玄学第五讲 经学、谶纬、清议、玄学 3.东汉的清议与太学生运动第五讲 经学、谶纬、清议、玄学 2.光武中兴与谶纬第五讲 经学、谶纬、清议、玄学 1.古文经学与王莽“托古改制”第四讲 中华帝国的初建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四讲 中华帝国的初建 3.汉武帝:大汉帝国的威仪第四讲 中华帝国的初建 2.刘邦:庶民皇帝,布衣将相第四讲 中华帝国的建立 1.秦始皇:皇帝制度与帝国体制第三讲 老子、孔子与诸子百家 4.士、游说、争鸣第三讲 老子、孔子与诸子百家 3.墨家与法家第三讲 老子、孔子与诸子百家 2.孔子与儒、儒家第三讲 老子、孔子与诸子百家 1.老子与《道德经》、道家第二讲 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4.解读“封建”的本意第二讲 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3.“制礼作乐”与礼乐文明第二讲 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2.殷墟与甲骨文第二讲 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1.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第一讲 从[大同]到[小康]4.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第一讲 从[大同]到[小康]3.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第一讲 从[大同]到[小康]2.农业革命: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一讲 从[大同]到[小康]1.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吗?《国史十六讲》引言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