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 人生智慧丛书
 109.82万

济群法师 | 人生智慧丛书

维斯修特维斯修特

已经播放109.82万次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身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节目(136)

切换顺序
《佛门礼仪》·上《佛门礼仪》·下《居士入寺礼仪》《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三十】20191010《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九】20190820《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八】20190819《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七】20190819《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六】20190816《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五】20190802《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四】20190731《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三】20190729《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二】20190727《让每个当下成为修行》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一】20190722《素食,不仅仅是吃素》前言《素食,不仅仅是吃素》一、素食的产生《素食,不仅仅是吃素》二、素食和声闻乘佛教的关系《素食,不仅仅是吃素》三、素食和大乘佛教的关系《素食,不仅仅是吃素》四、推广素食的意义《素食,不仅仅是吃素》结语《佛教的环保思想》前言《佛教的环保思想》一、克服欲望和贪婪《佛教的环保思想》二、纠正幸福的观念《佛教的环保思想》三、改变生活方式《佛教的环保思想》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佛教的环保思想》五、培养良好的心态《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二十】20190721《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十九】20190720《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十八】20190718《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十七】20190628《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十六】20190621《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十四】20190616《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十五】20190619《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十三】20190615《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十二】20190614《从不知不觉,走向自觉自在》经行系列开示 ·【十一】20190611《学佛不能忘记的问题》引言《学佛不能忘记的问题》一、具备问题意识《学佛不能忘记的问题》二、建立文化自信《学佛不能忘记的问题》三、端正闻法态度《信仰与人生》引言《信仰与人生》一、信仰可以建立道德准则《信仰与人生》二、信仰可以引导精神追求《信仰与人生》三、信仰可以使人心态超然《信仰与人生》四、信仰可以培养慈悲大爱《信仰与人生》五、信仰可以解决生死归宿《信仰与人生》六、信仰可以找回自己《定课中如何安心》《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一】20190328《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二】20190401《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三】20190402《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四】20190423《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五】20190425《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六】20190502《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七】20190607《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八】20190608《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九】20190609《每一步,走在觉醒路上》经行系列开示 ·【十】20190610《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三 · 明心见性、成就般若《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四 · 无相、无住、无念《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五 · 在生活中修行、解脱《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佛教与哲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二、佛教与文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三、佛教与艺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四、佛教与民俗、道德《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五、人生的幸福《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六、"空"的智慧《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七、结说《正念为食》【一】20190327《正念为食》【二】20190328《正念为食》【三】20190329《正念为食》【四】20190427《正念为食》【五】20190503《正念为食》【六】20190616《正念为食》【七】20190629《正念为食》【八】20190630《正念为食》【九】20190706《正念为食》【十】20190707《正念为食》【十一】20190816《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缘起《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无我《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无相《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无限《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出世《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寂静《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超然《佛教的财富观》引言《佛教的财富观》一、怎样看待财富《佛教的财富观》二、财富与道德、修行《佛教的财富观》三、佛教徒能否追求财富《佛教的财富观》四、怎样追求财富《佛教的财富观》五、合理支配财富《佛教的财富观》六、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佛教的财富观》结束语《佛教的道德观》引言《佛教的道德观》一、何为道德《佛教的道德观》二、道德的基础《佛教的道德观》三、道德和利益《佛教的道德观》四、道德的建立和提升《佛教的道德观》五、佛教道德在当今世界的价值《佛教的道德观》结束语《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编者按《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一、信仰与人生《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三、信仰与理性、科学《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四、宗教与社会进步《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五、信仰的现象分析《心,人生的导演》引言《心,人生的导演》一、心是什么《心,人生的导演》二、心非常非断《心,人生的导演》三、心的两个层面《心,人生的导演》四、人心与人生《心,人生的导演》五、结说《生命的回归》引言《生命的回归》一、认识的回归《生命的回归》二、自然的回归《生命的回归》三、自我的回归《佛教的世界观》一、世界者何《佛教的世界观》二、佛世时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佛教的世界观》三、世界的结构《佛教的世界观》四、世界的生成及演变《佛教的世界观》五、世界的原理《佛教的世界观》六、存在的本质 七、结说《心灵创造幸福》一、如何面对逆境《心灵创造幸福》二、幸福要有福《心灵创造幸福》三、提高认识,智慧没有烦恼《心灵创造幸福》四、多欲为苦,知足常乐《心灵创造幸福》五、幸福来自心灵《心灵创造幸福》六、结束语《轮回与解脱》一《轮回与解脱》二《轮回与解脱》三《轮回与解脱》四、 五《人生五大问题》一、何为幸福《人生五大问题》二、我是谁《人生五大问题》三、生从何来《人生五大问题》四、何为命运《人生五大问题》五、活着为什么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