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儿歌

文质彬彬的彬彬是什么意思
5个回答2022-04-12 00:31
文质彬彬中,文:文采;质:实质; 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古代指配合协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质彬彬的彬彬是啥意思?
3个回答2023-04-12 17:31
文质彬彬: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
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古代指配合协调。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文质彬彬和彬彬有礼的彬彬是一个意思么
1个回答2023-01-25 06:47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像文质彬彬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13:54
神采奕奕 虎视眈眈 想入非非 威风凛凛 含情脉脉
兴致勃勃 忠心耿耿 众目睽睽 气势汹汹 无所事事
傲骨嶙嶙 白发苍苍 白雪皑皑 板上钉钉 波光粼粼
波光鳞鳞 薄暮冥冥 不过尔尔 不甚了了 长夜漫漫
此恨绵绵 大才盘盘 大腹便便 大名鼎鼎 谠论侃侃
得意扬扬 得意洋洋 颠毛种种 钉头磷磷 此恨绵绵
独行踽踽 风尘碌碌 风尘仆仆 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
福寿绵绵 俯仰唯唯 负债累累 顾虑重重 瓜瓞绵绵
怪事咄咄 关情脉脉 好善恶恶 鸿飞冥冥 虎视眈眈
饥肠辘辘 吉祥止止 两手空空 聊复尔尔 路远迢迢
妙手空空 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 暮气沉沉 怒气冲冲
其势汹汹 气喘吁吁 人情汹汹 气势汹汹 气息奄奄
千里迢迢 情意绵绵
野心勃勃 一表堂堂 一息奄奄 衣冠楚楚 仪表堂堂
议论纷纷 意气扬扬 意气洋洋 英姿勃勃 佣中佼佼
庸中佼佼 庸中皦皦 忧心忡忡 忧心悄悄 余音袅袅
余子碌碌 中心摇摇 忠心耿耿 众口嗷嗷 衣冠楚楚
得意洋洋 众目睽睽 风雨凄凄 果实累累 顾虑重重
含情脉脉 虎视眈眈 剑戟森森 饥肠辘辘 流水潺潺
流水涓涓 来去匆匆 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 牛山濯濯
怒气冲冲 气喘吁吁 气势汹汹 千里迢迢 群雌粥粥
气息奄奄 秋风瑟瑟 人才济济 人海茫茫 言之凿凿
生机勃勃 杀气腾腾 铁中铮铮 天道恢恢 天理昭昭
威风凛凛 温情脉脉 万目睽睽 喜气洋洋 兴致勃勃
血迹斑斑 信誓旦旦 余音袅袅 忠心耿耿 羞人答答
雄心勃勃 忧心忡忡 庸中佼佼 野心勃勃 傲骨嶙嶙
白发苍苍 长夜漫漫 谠论侃侃 中心摇摇大名鼎鼎
颠毛种种 钉头磷磷 独行踽踽 丰度翩翩 福寿绵绵
风雨凄凄 俯仰唯唯 负债累累 瓜瓞绵绵 顾虑重重
关情脉脉 怪事咄咄 鸿飞冥冥 含情脉脉 虎视眈眈
好善恶恶 饥肠辘辘 剑戟森森空腹便便 苦海茫茫
聊复尔尔 来势汹汹 路远迢迢 泪眼汪汪 磨刀霍霍
暮气沉沉 妙手空空 众口嗷嗷 怒气冲冲 气喘吁吁
群雌粥粥 千里迢迢 其势汹汹 气势汹汹 秋水盈盈
气息奄奄 情意绵绵 热气腾腾 人情汹汹 人心惶惶
人心皇皇 人言藉藉 人言啧啧 神采奕奕 瘦骨嶙嶙
生机勃勃 生气勃勃 杀气腾腾 铁板钉钉 天理昭昭
童山濯濯 天下汹汹 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 铁中铮铮
威风凛凛 万里迢迢 温情脉脉 无所事事 心旌摇摇
血泪斑斑 相貌堂堂 喜气洋洋 羞人答答 心事重重
行色匆匆 行色怱怱 小时了了 雄心勃勃 兴致勃勃
血债累累 衣冠楚楚 议论纷纷 野心勃勃 忧心忡忡
忧心悄悄 言笑晏晏 英姿勃勃庸中皦皦 庸中佼佼
佣中佼佼
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7 09:12

文质彬彬,汉语成语,拼音是wén zhì bīn bīn,意思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成语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白话释义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人要文雅有礼貌,才能成为君子。”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温文尔雅,汉语成语,拼音是wēn wén ěr yǎ,意思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也形容人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乎?”

白话释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这是名人的儿子,温文尔雅,乌鸦能够造反吗?”

文质彬彬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2-10 18:44
解释
彬彬:古代指配合协调。文通纹,指纹理。并非我们一般以为的文化。它的引申意义可以是文化。质指质地。引申为表里的意思文质彬彬,纹理与质地协调,古人认识,比如石头,其有纹理,其有质地,如此构成石头的认识。引申到对事物的认识,人的认识也是如此。言语用文质来指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纹理与质地比表里的说法更形象。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雍也》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注译】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②文:文采,经过修饰的。③野:此处指粗鲁、鄙俗,缺乏文采。④史:言辞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⑤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文质彬彬的文指的是
1个回答2024-03-06 08:05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文胜质则史③。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广而言之,“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所有这些,当然不是
文质彬彬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0 06:47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近义词】彬彬文质、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温柔敦厚

【反义词】威风凛凛、龙骧虎步、野调无腔、俗不可耐、出言不逊、赳赳武夫

扩展资料

【反义词】威风凛凛

【解释】: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用于人

【近义词】顶天立地、威势赫赫、威仪非凡、气势滂沱、大摇大摆、英姿勃勃、八面威风、气势汹汹

【反义词】文质彬彬、萎靡不振、丑态百出、出乖露丑

“文质彬彬”一词出自哪里?怎么理解?
1个回答2024-03-10 01:0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君子"一词在古代原指贵族子弟,到了孔子就以它为人的典型,是一切人都可以努力达成的目标。《论语》一书,常以君子与小人对比;小人是指既不求学又不修德,却只凭着世俗的欲望去谋生的庶民;君子则是发挥向善潜能,提升心灵的关怀层次,希望学以致用,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的有志之士。

  孔子曾由各种角度描写"君子"的特色,其中一段相当明确,就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天生的本性,朴实无华,纯乎自然。但是,光是凭着朴实的本性去生活,却难免流于粗野。因为人类社会由进化而有文明,由文明而有传统;传统所包含的器物、制度与理念,形成一张"意义之网",是我们立身处世必须依循的途径。譬如我们与人交往,虽有满腔善意,但是表达的形式如果不合规范,就难免引起误会,其至造成相反的效果。

  "文"是后天的修养,如礼乐教化,冠冕堂皇。这是经由学习所得的本事,让我们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装饰打扮,如何言谈中节,如何欣赏艺术,等等。如果缺乏这种修养,生活将显得枯涩与贫乏。但是如果光是注意这种修养而忽略内心的真诚感受,久而久之,难免显得虚浮不实,一切都成了表面的应酬。譬如,某些社交场合,群集了政要、名流、学者、专家,大家行礼如仪之后,就只剩下言不由衷的客套话了。

  因此,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才足以称为"君子"。人类天生就有学习的本能,所学的大都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但是一切行为规范都是为人而设的,说得更清楚一些,都是为了人要表达真实感受而设的。因此,文是形式,质是内涵,形式与内涵两相配合,人的行为才能表里如一,可大可久,显示人格的尊严,是为君子。
文质彬彬,有什么人物?
1个回答2024-03-29 09:26
我感到远古时代,孔夫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文质彬彬。
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文武双全,待人接物文质彬彬落落大方,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为刘备奠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
近代曾国藩是典型的儒家士大夫,一生追求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深谙为官之道 ,一生之中与之交恶的同僚极少,左右逢源哪里都是朋友。家书道理深入浅出值得深思。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