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宝宝英语口语

历史上侯姓名人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6-28 05:27

侯方域,清代著名文学家;

侯芝,清代著名女文学家;

侯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侯谨,称为“侯君”,有《矫世论》一作;

侯恂,明代兵部侍郎。

等等

音乐名人的轶事(国外或国内的都可以)
1个回答2024-06-28 05:27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歌剧《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都是他的作品。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的父母都不是音乐家,但他们都很喜欢音乐,但他们却在无意之中培养了柴可夫斯基敏锐的节奏感。柴可夫斯基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父亲使我在婴儿时期就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力,这是我走上音乐道路的起点。"

柴可夫斯基于1840年出生在俄国沃金斯克,那是一个金属工业城。他的父亲在矿区工作,母亲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家里没有一个人拥有艺术的才能。但是,柴可夫斯基的父母都很喜欢音乐。父母对柴可夫斯基的出生非常欣喜,夫妻俩对这个儿子呵护备至。每天,父亲去上班以后,母亲就在家照看尚在襁褓中的柴可夫斯基。他的母亲是一个温和、体贴、美丽又深具教养的女性。有时候,小小的柴可夫斯基会大声哭闹,这时,母亲就一面哼着乡土味十足的俄罗斯民歌,一面轻轻地拍打着他的小屁股。很多时候,还是婴儿的柴可夫斯基就在母亲哼着的这些有着和谐节奏的"乐曲"中安然入睡,进入甜美的梦乡。

黄昏的时候,小柴可夫斯基醒了过来。在摇篮里他一边玩着他的小玩具,一边听着外面"的笃、的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那是他的父亲下班回家了。久而久之,每当他听到"的笃、的笃"的马蹄声时,他就会随着那马蹄声挥动着胖嘟嘟的小手臂,仿佛是在欢迎父亲回家。他的父亲一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摇篮里的儿子抱起来逗他玩耍。父亲把小柴可夫斯基抱在双腿上,一面嘴里发出摸拟马蹄的声音,一面轮流交换起左、右腿,抱着儿子东摇西晃,上下颤动,对小小的婴儿来说,这真是一种美妙的节奏。这些小小的音乐游戏与母亲的催眠歌一起,使柴可夫斯基从小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柴可夫斯基从小就个性内向,缺乏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所以,家庭一直是他生活的重心之一。柴可夫斯基从小和家人的关系很好,尤其和母亲、妹妹和弟弟的感情最密切。母亲是柴可夫斯基最依赖的人。在他受到挫折的时候,母亲总是给他适时的安慰,平复他的心灵。但是,柴可夫斯基怪异的脾气随着年纪日渐增长。但,从小由父母那里受到的音乐熏陶,使得他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他少年时期,常到父亲工作的矿山附近的一所东正教堂玩耍,最爱听节奏分明的赞美诗歌曲,从中吸取了不少音乐养分,这为他以后创作节奏明快的芭蕾舞曲《天鹅湖》打下了基础。还有一次,他的父母发现他能够把家乡圣彼得堡音乐会上听来的旋律用钢琴弹出来。为此,他的父母相当惊讶,于是他们决定送柴可夫斯基去上正式音乐课程。由于他有过人的听力,自然使他在音乐造诣上有所成就。1863年,柴可夫斯基放弃了主修的法律,全力攻读音乐,在音乐世 界中寻找乐趣与满足。

柴可夫斯基的父母并非有意培养孩子成为音乐家,但他们在唱催眠曲和逗孩子乐的过程里,无意之中培养了孩子敏锐的节奏感,形成了柴可夫斯基最初的音乐记忆,并走上了音乐道路。
看过幽冥仙途的进来
1个回答2024-06-28 05:24

幽冥仙途内容简介:

正与邪,自古以来,泾渭分明,李珣却因命运纠葛,卷入正邪之争。

无尽累加的梦魇,让一个八岁天皇贵胄的生命,布满最严苛的考验。在处处危机的险恶环境中,李珣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已近乎疯魔,为了摆脱别人对自己命运的控制,李珣几乎不择手段。

但难得的是,即便入魔已深,李珣心中仍保留着那一线对光明的渴望并显露出了罕有的重情重义的一面,这一点从李珣数次冒着暴露的风险返回明心剑宗、独闯星河大阵救明玑、宁可和妖凤古音正面对抗也要帮助冥火焰罗、数次度劫却仍强留世间三千年只为等待水蝶兰转生复活等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

在矛盾与束缚中拼命挣扎,看李珣如何在正邪之间周旋,走出命运的窠臼,踏上于正道仙路背后不为人知的幽冥仙途!

扩展资料:

幽冥仙途主角:

李珣:化名:百鬼

本身是玉散人的半魂转世。在人间界的身份是福王世子,后入通玄界明心剑宗山门,但被血散人韦不凡种下血魇,逼迫其取得明心剑宗灵犀决,由此拉开李珣夹缝求生的路途。

所修行的功法包括灵犀诀、幽冥录、血神子、青烟竹影剑诀、六御阴阳变、骨络通心术,在东海大战后,破除骨络通心术、玄门正宗及幽魂功法,专修血神子,在禁法上有极大天赋,与水蝶兰结成道侣。东海大战后,成功阻截青吟飞升,但因水蝶兰一事,强驻留通玄界三千年。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些名人名事
1个回答2024-06-28 05:22
这个太多啦:一、春秋五霸: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诸侯争霸,混战不休。争来夺去,先后有

五位诸侯称霸,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hé)闾(lǘ)和越王勾践,史称“春秋五霸”(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二、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燕、齐、楚、秦、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描写苏州的简短诗句
1个回答2024-06-28 05:21
1.
《横塘》(南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2.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初二物理
1个回答2024-06-28 05:19
解:(1)沉船在水下的深度:h= vt= ×1450m/s×0.04s=29m; (2)海水对沉船的压强:P=ρgh=1.03×103kg/m3×9.8N/kg×29m=2.92726×105Pa; (3)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是四根绳子,所以绳子的拉力:F= (G货+G动)= (4000N+3000N)=1750N; (4)讨论:若钢绳的最大拉力F1为5000N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可达最高. 设此时提起货箱的个数为n个,对动滑轮及附属部件和货箱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4F1=nG货+G动,即4×5000N=4000n+3000N, 解得n=4.25,因货箱不可分割,所以应取n=4, 即当一次提起4个货箱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可达最高, 此时滑轮组提起货箱的总重力:G=4G货=4×4000N=1.6×104N, 有用功:W有=Gh=1.6×104×h=1.6×104h, 货箱和动滑轮的总重:G总=1.6×104N+3000N=1.9×104N, 总功:W总=G总h=1.9×104×h=1.9×104h, η=≈84.2%
搜集“菊”与古今名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6-28 05:16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毕加索 向日葵
秦朝的故事不要超过五十字
1个回答2024-06-28 05:13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了宰相高职,想亿伺机再推倒胡亥篡夺皇权。赵高狡猾阴险,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为了测试各个官员对他的态度,一日,赵高拉来一只鹿,当着众大臣的面对胡亥说:“陛下收下这只卑臣千方百计寻得的好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错了?你拉来的是一只鹿哇,哪里是良马?”赵高并不理会皇帝的话,却仔细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有人跟着赵高随声附和,有人却说真话指出是鹿非马。

结果,说真话的陆续都被赵高设计杀害了。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有什么麽搞笑的故事??而且又能带出一个道理
1个回答2024-06-28 05:12
静夜诗
李白
床前明月光,   
撒了一碗汤。 
举头拿毛巾,   
低头擦裤裆。
古代名人趣事
1个回答2024-06-28 05:11
袒腹东床



王羲之的书法「铁画银钩」,流传千古,而他一生的趣闻轶事,也脍炙人口。



有一次,大官郗鉴到王导丞相家中,想在王丞相的子侄里挑一位当女婿。消息传来,一群二十来岁的男孩子无不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希望能被选上。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躺在靠东边地床上,衣衫不整,露出肚皮吃东西。郗鉴看了,反而觉得这个年轻人洒脱自然又有气度,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就是「袒腹东床」「东床快婿」典故的由来。



朱元璋与柿树



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桃、枣;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左宗棠与左公柳



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种柳二十六万株,人称“左公柳”,至今仍为西北人民所称道。清人杨昌溪曾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楚霸王与桂树



楚霸王自幼爱树。相传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个老人持斧要砍桂树。楚霸王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楚霸王听后,灵机一动回答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觉得楚霸王言之有理,于是放弃了砍树的念头。



董奉与杏林



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明,乐善好施。董奉隐居庐山期间,为贫苦百姓看病,从来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轻重,在他住所前后种杏树,重病者栽五株,轻病者栽一株。几年光阴,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余株杏树。每当杏熟,董奉用来换谷米救济贫民,人们称这片杏林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誉满杏林”称颂医家。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阴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白居易与花木



唐代诗人白居易爱树如宝。他被贬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种植花木,并赋诗咏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诗中又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



王安石与竹、桃、柳



宋代改革家、诗人王安石对种竹、植桃、栽柳极感兴趣,赋有诗句:“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移柳当门何啻王,穿松作径适成三”。可见他对树木的热爱程度。



诸葛亮与桑树



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的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的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