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在疑者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的意思
3个回答2022-10-29 20:50
在迷惘中而没有疑问,是因为没有学习,学习则一定有疑问。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的意思是什么?
4个回答2022-06-10 06:58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句话是指,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应该怀疑的地方而不怀疑,就等于没有学;学习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01 11:50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句话是指,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应该怀疑的地方而不怀疑,就等于没有学;学习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学须有疑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1 01:07
学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另一学者张载也讲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但为什么要有疑,怎样从无疑到有疑,却没有详尽地论述。



疑,应理解为认知的冲突,理智的挑战,就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信息、观念、新的刺激相矛盾、不一致,因而引发冲突的心智状态。



有疑,经过认识冲突的解决,使得认知结构更加高级和完善,世界随之扩大,内心更有包容性,这就是心智的开启,去蔽,智慧能力的提升。
读书无疑须叫有疑
1个回答2022-07-18 22:46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20 01:23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的意思是读书没有疑问的时候,须要提出疑问。这句话出自宋·朱熹《学六·读书法》:“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个回答2022-12-17 23:08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之可疑。试以诘难他人者以自诘难,庶几自见得失。”这里,朱熹以病疑喻读书之疑,说明读书要有长进须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无疑者须教有疑”,第二阶段是“有疑者,却要无疑”。朱熹的见解还可从心理学研究上找到依据,那就是: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大脑皮层则处于亢奋状态,这是深入钻研、积极思维的表现。“无疑者须教有疑”,是因为有疑才会有思;而有思才会使有疑者变无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3个回答2022-12-26 15:50
没有疑,就是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学的再多的知识也是无用的死知识。
所以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经过自己的怀疑、思考、辨析、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样就是学有所获,这就是有疑者,却要无疑的道理。
关于学则须疑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6-23 17:58

牛顿:见到苹果落地,偏要问个究竟,最终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原句: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作者:北宋,张载;

释义: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凤翔郿县(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扩展资料

张载在《正蒙》中指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天下百姓是我的同胞兄弟姐妹,世间万物是我的朋友,它所表达的是“大心”、“博爱”的情怀。在张载看来,圣贤之心如太虚之大而无外,只有大其心,才能体认天下万物,人的心应扩大到与天同大的境界,才能合天道之心。

“民胞物与”是对传统文化中“和”的观念的发展和创新。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万物,应该是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和处事态度,是张载及后世关学学者的鲜明特点,面对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阶级、阶层、族群以至国与国的关系全面紧张的状况,张载的这一重要的思想,无疑是具有警世的意义。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1个回答2022-11-06 14:52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前后不矛盾,原因是:

前后分句互为因果,强调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怀疑是做学问的起点,学问就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的。

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