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碑

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动人的浮雕,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1个回答2024-01-26 00:00
人民的解放和日益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得来的!后辈要珍惜!要感恩!要继往开来!开拓进取!
玛雅浮雕和石碑雕像有什么特点?
1个回答2024-02-20 06:42

玛雅人为人类留下了不可多得、精美的浮雕艺术作品。玛雅的浮雕和石碑雕像,主要是人或动物的雕像,尤为显著的是蛇的形象。总督府雨神的头像(镶嵌着浮雕图案的华美墙饰,上有150个雨神头像),雕刻得极为精致,每个头像上的眼、耳、鼻、舌及牙齿齐全,栩栩如生。雕像中的人物,由简单到细致,甚至雕刻出极为复杂的场面。如:玛雅王端坐于宝座之上,两边站列着大臣贵族,有士兵把战俘押到面前等,作品的表现力极为丰富。

18世纪中叶被发现的帕伦克城富丽堂皇的宫殿,内外的装饰,都是浅浮雕,浮雕中有象形文字、宗教标志、人形神像,和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礼仪场面。雕刻的手法细腻、娴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杰出的艺术作品。

石板浮雕常出现在玛雅的建筑和墓室中,大多为浅浮雕,如在帕伦克北部的建筑中的石板浮雕饰板。这些浮雕虽然刻得较浅,却具有很强的体积感,人物形象通常都是正侧面,刻画极为写实,面部和手的细节表现得很优雅。有的小型石饰板表现更为生动,人与动物挤在一起,不同的动物交相混杂,甚至还有依偎在一起的裸体形象,刻画得既写实又夸张,还富于装饰性。石板浮雕的另一杰作是碑文寺地下墓室的石棺盖板浮雕,表现的是坐在地魔头上的一个神像,他身上还长出生命之树。

在建筑装饰中,大多数雕刻是石灰泥雕。在帕伦克和许多城市的建筑外墙和房间内部装饰着石灰泥雕,和雕像比更接近高浮雕,人物面部近于圆雕,凸出的鼻子、张开的嘴、突出的牙齿,都与圆雕的处理手法相同。在帕伦克地下墓室里还发现了两个石灰泥圆雕头像,其中一个特别精采,以其高度的写实性达到了玛雅雕刻的顶峰。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讲的事件是?
1个回答2024-02-20 11:28
好多。每一面应该不一样吧 我记得有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10幅浮雕简介
1个回答2024-05-10 09:30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有几个浮雕
3个回答2022-12-19 16:25
总共有10块汉白玉的浮雕.其中8块大浮雕,每边分别有两块.还有两块小的在第八块的旁边.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有几座浮雕
1个回答2022-09-21 03:35
一共有十座。。。。。。。。。。。。。。?。
无字碑的石碑简介
1个回答2024-03-15 07:18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逗察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山胡茄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
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无字碑也很有可能是当时树立的。又从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相互对应来看,很可能两碑是同做哗时树起的。由此看来,无字碑无疑是武则天树立的。
这块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入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游客们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焦山碑林有名的碑?
1个回答2024-05-20 21:00
焦山碑林的所有石刻中,《瘗鹤铭》为第一名碑,为中外历代文人所赞叹,享有“大字之祖”,“书家冠冕”的盛誉。苏东坡评价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明代王世祯说:“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字体结构,有草书圆劲之势,有汉隶瘦制之笔,又有篆书的筋脉。在我国众多的碑刻中,镇江焦山《瘗鹤铭》和陕西汉中的《石门铭》被称为“碑中之王”“南北两铭”的说法广为流传。《石门铭》 在汉中市石门东壁,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记载了梁秦二川刺史羊止重开汉褒斜道石门的故事。

其他有:魏法师碑、乾隆御碑、兰亭集序、米芾临《兰亭序帖》、“椒山”横额与《三游焦山》七绝诗、宋代《禹迹图》石刻、澄鉴堂石刻、黄庭坚《蓄狸说》、秦碣石门刻石等等。
无字碑是为谁而立的碑?
1个回答2024-02-13 12:40

武则天。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介绍: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

焦山碑林有哪些碑
1个回答2024-03-17 09:23
碑林陈列始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宝墨亭, 明代扩建为宝墨轩,自清以来,蜚声江左,但屡遭毁坏。新中国成立时,已是环堵萧然。 1960年镇江市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征集四乡刻石,建立焦山碑林。 1988年进行维修,2002年投资400万,对焦山碑林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工程。现占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
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摩崖石刻与碑林陈列组成。摩崖石刻环集焦山西侧峭壁,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刻石百余方,"大字之祖"--《瘗鹤铭》原址即于此。摩崖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米芾摩崖题名》、《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贵。
碑刻在焦山东麓,宋庆历八年(1048)曾收集梁、唐书法家的石刻,筑宝墨亭收藏,经元、明、清多次兴废,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建于海云庵内。1958年镇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散存在南郊的碑刻集中于焦山,并修缮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寺庙旧址用作碑刻陈列。现存碑刻近 500通,其中史料和书法艺术方面的碑刻各200 余通,其他方面的碑刻约50余通。各类书体具备,均出自名家手笔。
  史料碑刻类以《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为最早,立于唐仪凤二年 (677),碑高2.42米,宽0.87米。碑文楷书,计33行,每行75字。碑中叙述了魏降法师(595~677)的一生。碑阴中第8行有“守润州谯山戌主解建威”题名,“谯山戌”未见记载,为研究唐代润州(今镇江)军事设防提供了资料。此外如镇江甘露寺铁塔塔基出土的唐李德裕瘗舍利石函记,宋宝佑五年 (1257) 《□大港税总领文卿赵使君寿祠记》、元代《焦山禅寺重建圆悟接待庵记》、明嘉靖四十年 (1561) 《镇江府儒学对山碑》、清光绪二年(1876)《京口创设义渡碑记》、光绪六年(1880)《渝禁开矿碑》等都是研究地方史的难得材料。再如宋绍兴十二年 (1142) 重校立石的《禹迹图》,与西安碑林阜昌七年(1136)刻石的《禹迹图》内容基本相同。而焦山的《禹迹图》上刻有“元符三年(1100)正月依长安本刊”11字,说明现存的两方《禹迹图》同出于一个北宋时期的长安图本,这对探讨创制《禹迹图》的时间和作者等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书法艺术类以《瘗鹤铭》最为著称,署名“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无纪年及作者,自宋代即有东晋王羲之说,南朝陶弘景说,多数学者认为《瘗鹤铭》的书法代表了南朝楷书的风格,历来对其评价甚高,是探讨南朝书法的一件重要作品。“瘗鹤铭”原在焦山西麓瘗鹤岩下,常被水浪冲击,后崩坠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曾任江宁府和苏州府知府的陈鹏年从江中获原石 5块,置于焦山西南观音庵。全文原有 178字,现只剩92字,内中不全者11字。1961年将其移入碑林后院,粘合嵌于壁间,外建歇山顶半亭保护。亭左廊壁上嵌康熙五十二年(1713)陈鹏年书“重立瘗鹤铭碑记” 1石,宽0.63米,长1.18米。亭右廊壁嵌康熙四年(1665)《重摩顾修远(宸)家藏瘗鹤铭跋》 2石,长各1.6米,宽各0.8米,记述了顾修远家藏摹拓本的流传情况。在东西边的长廊上还镶嵌康熙五十三年《林企忠重摩瘗鹤铭宋拓本石刻》4石,宽0.36米,长1.5~1.72米不等;清高宗据传世本临摹石刻1石,长2.12米,宽 0.9米。
  在书法艺术类石刻中,除《瘗鹤铭》外,尚有宋黄庭坚书,米芾临王羲之兰亭序禊帖,明嘉靖四十年(1561)翻刻元赵孟頫画苏东坡像及《前赤壁赋》小楷等。
  摩岩石刻在镇江焦山西麓沿江一线,崖壁满刻南朝以后历代游人的诗文、题字、留名,现已查清的有200处。著名的有宋米芾的“仲宣、法芝、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观山樵书”。陆游的“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廿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等题刻。
  1986年底,将毗邻的玉峰庵、槐荫精舍、地藏殿等建筑划入碑林,并作了全面整修。碑林的陈列也按类别和时代作了调整。现焦山碑林已划归镇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焦山早在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就修建了宝墨轩收藏了碑刻, 开启了焦山收藏碑刻的先河,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而焦山最早的石刻源于六朝的著名的摩崖石刻,被誉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
热门问答